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征,各种术式的优缺点。疗效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手术治疗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15例。其中囊肿穿刺抽吸术3例。囊肿外侧包膜切除术3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例。囊肿全切除术2例,囊肿大部分切除加脑池交通术5例。结果 2例复发,其余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囊壁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是治疗侧裂池蛛网膜囊肿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囊肿较大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者以囊肿-腹腔分流术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措施治疗外侧裂珠网膜囊肿的不同临床表现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确诊患者,显微镜下囊壁切除并脑池沟通术37例,腹腔分流术37例。结果显微镜下囊壁切除并脑池沟通术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腹腔分流术临床总有效率高,两种手术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最佳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优越性、疗效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2例,均行囊肿大部切除加脑池交通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a,3例无效,其余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CT随访23例,10例囊腔明显缩小,9例稍有缩小,4例无变化。结论:显微镜下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2月采用显微镜下囊壁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治疗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 2 0例。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年龄 3~ 42岁 ,平均 11岁。2 0例均行头颅CT检查。本组均采用显微镜下囊壁切除加脑池交通术。常规额颞扩大翼点开颅 ,充分显露侧裂池囊肿后 ,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囊壁与外侧裂及血管的粘连 ,放出适量脑脊液 ,反复冲洗囊腔 ,尽量切除外侧囊壁 ,分离囊壁周边反折部与脑表面的粘连 ,并充分切开内侧囊壁 ,广泛打开囊肿周围脑池 ,建立与周围脑池的交通。2 结果本组手术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伴有颅内压增高和(或)神经系统症状者手术显微镜下行囊肿壁切除,对全切有困难的应行囊肿与脑室或脑池之间的交通或囊肿-脑池及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5年32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中囊肿消失14例,明显缩小12例,6例部分缩小。结论:对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囊壁全切除或充分打通与外界的交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19例选择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交通术,7例行单纯囊肿切除术,3例行IAC-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囊肿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充分建立囊肿与脑池之间的交通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经CT或MRI检查确诊。手术以囊壁大部分切除,使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沟通。结果 手术22例,症状改善明显16例,5例无变化,1例术后癫痫发作加重,服药后控制;7例无特殊治疗,1例观察半年后因症状加重手术治疗。结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症状多样和隐匿,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术中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蛛网膜下腔之间的交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 (I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2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IAC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4例IAC的诊断以临床症状和体证结合CT及MRI检查 ,术后病理检查来确诊。 18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加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交通术 ,4例囊肿 -脑室分流 ,9例囊肿 -腹腔引流术 ,3例显微外科 (包括使用内窥镜 )囊壁全剥离术。术后随访症状体征基本消失。CT及MRI复查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及MRI是IAC最主要及可靠的诊断方式 ,对小型囊肿及近中线的深部囊肿 ,MRI检查优于CT ,凡囊肿伴有颅内压增高 ,引起神经系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者均应手术 ,并尽可能切除囊壁 ,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或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窥镜行囊壁全剥离是治疗囊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Hu ZQ  Dai B  Huang H  Zhu GT  Guan F  Mao BB  Wang SH  K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42-1745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类型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方法、策略和疗效.方法 北京世纪坛医院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了12例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并进行了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手术方式、并发症和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12例患者平均年龄3岁7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Ⅱ型7例,Ⅲ型5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且手术前后均行脑脊液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颅神经进一步损伤症状,无脑脊液漏,无感染及死亡.术后3例硬膜下积液患者随访6个月后自行消失,间断发热7例,经对症治疗痊愈.囊肿及脑室形态明显缩小8例,轻微缩小3例.结论 根据我们对四叠体池囊肿患者的分型,应用神经内镜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囊肿得到有效治疗,重建了脑脊液循环,神经导航使内镜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白宗旭 《吉林医学》2010,31(21):3439-3440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采用囊肿切除加脑池沟通术,总结治疗结果,最后作出结论。结果:本组20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头颅CT证实囊肿消失或缩小者16例,影像学有效率80.0%;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者17例,临床有效率85.0%。术后颅内压增高反应6例,颅内出血2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对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慎重,采用囊肿切除加脑池沟通术是一种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凌成明  刘业  石强 《包头医学》2011,35(1):11-1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壁切除+脑池开放术1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0例。结果:随访3~12月,28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颅脑CT或MRI显示,26例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另2例患者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结论:具备手术指征无明确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CT或MRI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1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手术效果进行了分析和随访。结果:随访1~5年,17例(17/21)病人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9例(19/21)囊肿术后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先天性颅内蛛网膜囊肿占绝大多数;病灶部位以中颅窝外侧部和枕部最多;儿童多见;CT或MRI扫描是主要诊断手段;囊肿合并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有颅内压增高是手术的适应证。手术需在显微镜下进行,以切除囊壁建立囊腔和蛛网膜下腔交通为原则,对合并癫痫病例要同时松解囊周脑皮层表面血管的束缚。复发病例多与囊腔和蛛网膜下腔沟通欠佳及术后未及时引流血性脑脊液有关。  相似文献   

13.
显微手术治疗小儿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小儿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 ,因对其形成原因的理解不同 ,又称为颞叶发育不全综合征 .我科 1994- 0 1/ 1999- 10共收治小儿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 15例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加囊腔脑池交通术 ,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8岁 (1.3~14岁 ) ,病程 3~ 10 a.右侧侧裂池囊肿 7例 ,左侧 8例 .局限于一侧侧裂池 5例 ;占据一侧颅中窝底 ,颞极缺如 7例 ;扩展至同侧额、颞顶 3例 .1.2 临床症状 头痛、头晕 12例 ,一侧颞部膨隆 6例 ,头围增大 4例 ,癫痫大发作 4例 ,肢体轻偏瘫 1例 .1.3 影像学检查  9例…  相似文献   

14.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蛛网膜囊肿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囊肿切除3例、囊肿部分切除 脑池开放术13例、囊肿一腹腔分流术7例,比较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3例中症状消失7例(囊肿部分切除 脑池开放术5例,囊肿全切2例),明显改善12例,显效率82.6%,部分缓解1例;复发2例,其中1例囊肿-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另1例囊肿部分切除 脑池开放术1例,改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结论: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首选显微镜下囊壁切除 脑池开放术,囊肿面积超过大脑半球一半时以囊肿-腹腔分流术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20年来采用2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20年来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外侧裂蛛网膜囊肿29例,其中15例施行囊肿-腹腔分流术;2例施行囊肿切除+囊肿-腹腔分流术;2例施行单纯囊肿切除,10例在囊肿全切除术基础上,再施行基底池造瘘术。结果:施行囊肿-腹腔分流术和囊肿切除+囊肿腹腔分流的17例手术效果良好,囊肿基本消失。其中5例囊肿基本消失后拔出分流系统。2例单纯囊肿切除中,1例囊肿消失,1例术后6个月复发,再次行囊肿-腹腔分流术。余10例囊肿切除+基底池造瘘术的手术效果良好,无1例复发。结论:针对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2种手术方法均疗效良好,囊肿-腹腔分流术的疗效肯定、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部分病例可以去除分流系统。而囊肿切除+基底池造瘘术不需要分流系统,可以避免因分流系统而导致的不良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结果 神经内镜下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脑室造瘘术34例, 显微镜下开颅囊肿壁切除术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4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33例,改善10例,无变化2例.术后3~6个月复查CT或MRI,见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术16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4例,显微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3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随访6个月~6 a(平均2.2a)。结果:67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效率93.1%,随访CT或MRI显示83.3%(60/72)幕上蛛网膜囊肿体积显著减小,幕下蛛网膜囊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显著改善。结论: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均应积极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应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2例(男6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岁)行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病例,其中5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22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2例先使用内镜行造瘘术,后改为显微镜下手术,2例采用囊肿腹腔分流.结果 术前有症状的64例患者中,症状消失14例,改善28例,无变化4例,失随访18例.术前无症状的患者,近期效果不明显.内镜组和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16.8)、(143±36.0)min和19.6%、40.9%;但内经手术组有3例并发动眼神经损伤.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内镜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优于开颅手术.单纯内镜手术时可能因为双极电凝功率太大、靠动眼神经太近或脑脊液导电、热导致动眼神经损伤,手术过程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9.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建荣 《安徽医学》2001,22(5):28-29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2年1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IAC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4例IAC的诊断以临床症状和体证结合CT及MRI检查,术后病理检查来确诊。18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加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交通术,4例囊肿-脑室分流,9例囊肿-腹腔引流术,3例显微外科(包括使用内窥镜)囊壁全剥离术。术后随访症状体征基本消失。CT及MRI复查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CT及MRI是IAC最主要及可靠的诊断方式,对小型囊肿及近中线的深部囊肿,MRI检查优于CT,凡囊肿伴有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系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者均应手术,并尽可能切除囊壁,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或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窥镜行囊壁全剥离是治疗囊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0.
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32例、囊肿分流术17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严重并发症。开颅手术组中,96.9%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37.5%;分流手术组中,82.3%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17.6%。结论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分流术均在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较囊肿分流术对促进颅内蛛网膜囊肿缩小消失也许存在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