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高危人群。临床上我们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度近视有着密切关联,所以认识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时的临床特点,重视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避免漏诊或降低误诊率,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和早期诊断的水平。本文就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注意要点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发现POAG患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度近视患者并发POAG的概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本身就可能发生眼部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当高度近视合并POAG时,复杂的眼底改变造成近视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相互混淆,使早期青光眼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回顾高度近视合并POAG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视盘、视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血管密度等眼底结构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有:(1)升压基因学说;(2)胶原基因学说。高度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增高表明,二的基因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最易表达特异性蛋白,这可能与高度近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TIGR基因突变有关。本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遗传学说及机制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中医辨证分型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及视野损害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72例144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144眼作围绕视盘3.4mm的环形扫描,记录各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并采用进口Humphry视野分析仪作中30°全定量视野检测检查,同时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作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的证型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类型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视野损害的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神经损害较严重多见于青风内障的虚证,视神经损害早期多见于实证,因此视神经损害的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高度近视患者中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难点.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和试验研究均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特别是当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存时,病情变得尤其复杂。对于个体而言,近视和青光眼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很不明确,高度近视是造成青光眼的风险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从青光眼的眼底变化中也很难分辨出是近视导致还是功能异常,因此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意义重大。本文从流行病学特征、视盘结构、视野改变、眼压测量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与正常人视盘周围血管密度(VD)的差异,并评价视盘周围VD在POAG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连续纳入2018-03/12期间在我院初诊的POAG患者60例。同时纳入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检测并比较POAG患者及正常人视盘周围V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视盘周围VD诊断POAG的效能。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OAG患者视盘周围平均VD降低(P<0.001)。POAG患者视盘周围上方、下方的VD分别为52.38%±5.31%以及52.58%±5.32%。而对照组分别为58.43%±4.11%以及58.36%±3.4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杯盘比以及POAG诊断与视盘周围平均VD呈独立相关。ROC及AUC分析结果提示视盘周围平均VD的AUC值为0.808(95%CI:0.730~0.887)。 结论:POAG患者视盘周围VD明显变小,变小的视盘周围VD与POAG诊断存在显著相关性。视盘周围VD可作为其它常规诊断青光眼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POAG患者69例(84只眼,POAG组)及正常人32例(32只眼,正常对照组).POAG患者分为早期POAG组29例(29只眼),进展期POAG组24例(28只眼),晚期POAG组16例(27只眼).应用 Cirrus HD-OCT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视盘、黄斑旁中心凹神经节细胞层(GCL)扫描,观察各组参数.结果 POAG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RNFL厚度明显变薄;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视杯容积显著增加,盘沿面积显著降低;黄斑旁中心凹GCL厚度明显变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NFL、视盘参数、黄斑旁中心凹GCL厚度是诊断POAG的敏感指标,OCT检测有助于POAG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青光眼患者近视发生率高于非青光眼人群。反之,近视,尤其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人群较其它人群更常伴有青光眼。当HM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并存时,病情变得尤其复杂。两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目前在分子和基因水平的研究重点是:胶原基因学说和升压基因学说。从病理学角度讲,高度近视与青光眼都是胶原病变;此外,二者的小梁网细胞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易表达特异性蛋白,这可能与高度近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TIGR(trabecular meshwork induced glucocorticoid response protein)基因突变有关。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注意要点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1)将存档的21例(40只眼)高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资料(A组)与随机抽取的21例(40只眼)中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的资料(B组)及21例(42只眼)低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的资料(C组)进行对照,比较初次就诊时3组患者间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defect,RNFLD),最高眼压值及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的差异;(2)观察A组患者的三维眼底照片,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初诊时,A组患者中,重度视野缺损和RNFLD的比例明显高于B,C组,矫正视力低于B,C组;(2)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视网膜的特异性变化及视乳头周围病变等,直接干扰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3)散瞳检查或立体眼底拍片是提高青光眼检出率的重要手段。结论 认识高度近视本身及合并POAG时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觉性及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遗传学说及机制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仔细分析了28篇原文,总结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机理。结果: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有:①升压基因学说。②胶原基因学说。结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根据TIGR基因理论和胶原基因理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都与TIGR基因突变和胶原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显示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密切相关,高度近视因患者眼轴长、前房深、房角宽的特点,并发青光眼的类型常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然而,由于高度近视可导致一系列的眼底病变,使青光眼的早期眼底改变易被高度近视造成的眼底病变所掩盖,所以,认识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减少漏诊、误诊.本文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是一种复杂的眼病,其眼底改变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有相似之处。重视高度近视合并POAG的早期诊断,避免或降低误诊、漏诊率,首先应重视对二者视盘改变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了解。现代眼底检查设备先进,但有其局限性。其更主要的目的是为随诊建立量化标准。视野分析要结合眼底情况,排除高度近视的影响因素,并注意初检者的学习曲线及视野的短期、长期波动特点。门诊常规项目的检查不可忽视,不能用设备代替临床经验以及医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跟科,2007,16:17-19)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现代检测手段主要有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和偏振激光扫描仪等。检测RNFL厚度可以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与青光眼一样,近视眼的RNFL也会变薄。所以近视合并青光眼时经常容易被误诊而延误青光眼的治疗时机。因此我们必须将单纯近视眼与近视合并青光眼区别开来。对RNFL的检测能否将单纯近视眼及近视合并青光眼区别开,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观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常常同时合并POAG,由于其眼底视盘和视网膜脉络膜等改变使其很难在早期发现POAG的合并存在。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高度近视合并POAG对提高患者的视觉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高度近视与POAG的联系,高度近视合并POAG时相关的视功能改变做一综述,期望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0.1g·L-1丝裂霉素C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近视的结果。方法将28例5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近视患者分为2组。A组:20例3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0.1g·L-1丝裂霉素C,放置2min;B组:8例14眼,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3月。结果术后1d、1周、1月2组眼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6月、12月眼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10眼视力下降,B组8眼视力下降,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30眼、B组7眼有微小囊泡型和平坦、弥散型滤过泡,2组滤过泡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3眼、B组2眼术后早期有脉络膜脱离,A组5眼、B组1眼有轻度房水闪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近视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延误诊的临床因素。方法对42例81眼病因回顾性分析,包括眼压、视野、矫正视力、眼底视盘、视杯、RNFL以及就诊时最早测量眼压和视野的时间情况。结果发现从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为2m~7y,眼压、视野以及眼底情况有其特异性。结论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发生延误因素,包括患者、医生以及疾病本身的特异性,提醒我们对高度近视的患者就诊时要重视。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