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各种大、中型手术需要麻醉时进行呼吸管理的新型气管导管。方法:选用一次性使用的无毒透明塑胶类.在塑胶内采用材质为不锈钢、韧性强、制作间距规则的螺旋形细钢丝进行加固;管径的粗细根据气管导管的不同型号而变化:在气管导管进入患者气管内部分别有可膨胀性充气囊、出药液口等;在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端设有可调节气管导管前端上、下方向的伸拉线指圈、注入药液接注射器口、气囊注气连接注射器口等。结果:气管导管防打折性好.上、下方向可进行调节,前端可进行注药,密封性强。结论:该气管导管更加完善了临床操作的不足,为困难气道的处理增加了新的手段,增加了气管内给药途径,非常符合临床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气管导管套囊注气量与气囊内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气管导管套囊的作用在于给套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 ,防止通气过程发生漏气和误吸。人们已经注意到气囊压力过高可阻断气管粘膜血流 ,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 ,对于充气的要求是既控制囊内压 <30mmHg,又能收到完全防漏气的效果。但不同管号的理想注气量为多少 ,未见报道。我们给不同管号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不同的气量 ,进行测压 ,发现了一定规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用美国生产的Hudson牌导管 (管号ID3 0~8 0mm)进行测试。具体方法为 :⑴先将套囊注气口与三通开关相联 ,通过三通抽尽套囊内空气 ,然后将套囊与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一次性双气囊气管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手术和需辅助呼吸、延期拔管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双气囊气管导管,咽喉镜明视行气管插管,观察导管置入和留置情况及导管留置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插管时间13.42±8.11s,在39例需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中留置时间最长1周,最短4h,平均保留时间为23.10±1.50h。全部患者均未发生喉水肿、气管、支气管痉挛及声带损伤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该一次性双气囊气管导管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气管内插管和术后需留置气管导管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次性使用双气囊气管导管,尤其适合用于需要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及ICU病房患者。方法:采取一次性使用双气囊气管导管的技术方案,包括囊上冲洗吸引管、衔接管、硅胶密封环、前气囊注气阀、前小囊、后气囊注气阀、后小囊、导气管、后气囊、囊上冲洗口、前气囊、侧通气口及前通气口等。结果:该装置能够通过前、后气囊交替注气,可减少因气囊长期压迫患者支气管壁而导致支气管黏膜供血不足或支气管壁塌陷。双气囊气管导管设计有囊上冲洗口,防止囊上分泌物因气囊压力不足而反流;衔接管处设计硅胶密封环,可减少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连接的后漏气。结论:一次性使用双气囊气管导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率高,可降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并发症,使用范围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气管病理学的研究趋势及套囊气管导管在临床通气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气管导管,将现有成熟的塑料制造技术和小套囊充气结合起来,用瓣膜封堵装置代替原有的气管导管套囊,从而避免套囊盲目充气和压迫造成的并发症,解决了气管黏膜压迫和通气封堵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安全有效满足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声门型的异形气管导管,并使用该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内插管,比较拔管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改变普通气管导管与声门相接触处的外形,使之成扇形,与声门裂隙结构相吻合,其余结构不变。选择全麻患者501例,男女不限,分为普通组和异型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带管时间,拔管后24 h随访2组患者相关插管并发症,包括咳嗽、咽痛、血丝痰等。结果: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普通组术后咽痛及血丝痰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异型组,且随带管时间延长,咽痛、血丝痰发病率均上升;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黏膜不同程度损伤,但异型组损伤程度较普通组轻。结论:该气管导管对于接受中短时长带管(带管时间约为4 h)的患者,具有减少咽痛及血丝痰等并发症的作用,增加了麻醉舒适度,符合临床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机械通气气管导管理想气囊压力的管理方法。方法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测量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测得的气囊压力范围为10~42cmH2O,与指南推荐气囊压力25~30cmH2O差异较大。结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个体化测量气囊压力并定时校正,可有效预防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一种新型三通式铜丝加强型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设置三通式接头,主通道有通气和连接两方面作用.侧通道可在自主呼吸时放置吸氧管,起到吸氧或吸取分泌物的作用。同时气管导管内置铜丝防止打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锥形气囊气管导管与传统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其他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 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辅以人工手动检索,严格按照入排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8组研究),共3 858例患者。与传统气囊气管导管相比,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生率(OR=0.52;95%CI:0.39~0.68;P<0.01),降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P均<0.01)。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较少、质量欠佳,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种平时常规应用,战时方便使用的气管插管系统。方法:采用医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医用橡胶、金属导丝、LED光源及其工作装置组成直接插管的气管导管和光棒系统。结果:使用该插管系统,对体位要求低,不需要喉镜辅助窥喉,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气管插管,提高伤病员的救治成功率。结论:该气管插管系统结构巧、体积小、质量小、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适合平时、战时卫生分队及战现场急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测温装置。方法在传统气管导管的套囊内装配温度传感探头,制作成可测温的气管导管,即使在套囊破裂的情况下温度传感探头也不会脱落至气道成为异物。在保证通气功能不受影响的同时,可以使用此装置连续监测气道温度。结果经过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测温气管导管可以便捷、准确及稳定地监测气道温度。气道温度与食道温度呈高度正相关,可准确显示人体体温变化。结论该装置可用于临床科室需气管插管(如全身麻醉)患者的体温监测,提高了临床诊治的安全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测试气管插管套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充起直径的变化,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套囊充起直径与囊内压的对应关系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应用于院前急救气管插管的自身携带光源的光导气管导管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镶嵌技术将光导纤维植入导管管壁内,在管体连接头下侧设置光浦,光浦、分光器、光导纤维、聚光器相邻依次连接并与管体固为一体,使光浦发出的光能传递照明前方气道。将该导管随机应用于院前急救气管插管63例,与应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87例对照,观察2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的一次插管成功59例,成功率为93.65%,平均插管时间(11.53±0.62)s;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62例,成功率为71.26%,平均插管时间(13.72±0.55)s。分别比较2组同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新型气管导管性能优于普通气管导管,适合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头颅固定架能够在空气管内插管全麻俯卧位于手术中良好地固定头颅。使用时根据病人头颅大小,适当调节颧骨支架间距,眉弓一下颌间距,双颞部固定防止头颅晃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气管插管的定义、结构和原理,阐述了气管插管技术及不同种类气管插管耗材的特点,说明了新型气管插管的技术优点,并指出了气管插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头颅固定架能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储卧位手术中良好的固定头颅,使用时根据病人头颅大小,适当调节颧骨支架间距,眉弓一下颌间距,双颞部固定防止头的晃动,应用此架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研制一种无创、可复的输卵管微型节育器。方法:应用0.1 mm镍钛合金丝在马氏体状态下进行加热和一定限度的变形,使马氏体发生逆相变直至完全消失,同时材料的形变完全恢复,经过热处理及重复的形状记忆效应反复训练,达到节育器的双程记忆效应。结果: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输卵管微型节育器经过热处理和形状记忆效应反复训练,具有双程记忆效应并符合输卵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结论:可复性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输卵管微型节育器具有无创、可复及良好的避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