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即B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和BK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氯胺酮200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术毕前1 h静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剂量后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2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和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生命体征、SpO2。VAS评分>5时静注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及哌替啶的用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5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镇静满意。与B组相比,BK组VAS评分降低,并在术后4 h、8 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组在术后48 h内使用自控镇痛的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托啡诺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即B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和BK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氯胺酮200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术毕前1 h静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剂量后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2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和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生命体征、SpO2。VAS评分〉5时静注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及哌替啶的用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5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镇静满意。与B组相比,BK组VAS评分降低,并在术后4 h、8 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组在术后48 h内使用自控镇痛的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托啡诺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舒芬太尼(S组).B组用布托啡诺0.15mg/kg+生理盐水至100ml;S组选用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ml.均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3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观察术后1、4、8、24、48h患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与S组综合镇痛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1).结论 布托啡诺、舒芬太尼PCIA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均可获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食管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SA Ⅰ-Ⅲ级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行PCIA.B组:布托啡诺O.15mg/kg;S组:舒芬太尼2μg/kg;Bs组(布托啡诺0.075mg/kg+舒芬太尼1μg/kg).监测并记录术后1、4、12、24、48 h患者的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3组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和BS组之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和B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S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PCIA,镇痛效果可靠,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丽华  姚军  颜景佳  卢清旺 《重庆医学》2023,(23):3615-3619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晋江市医院行剖腹产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3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B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3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各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C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2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均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对比3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镇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4、8、12 h B组和C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VAS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3种方案实行PCIA.记录并比较术后2、4、8、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术后8 h、18 h、24 h,BF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4、8、1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头晕发生率高于F组(P<0.05);BF组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160例患者,根据PCIA药物不同随机等分为4组:A组舒芬太尼150 μg+格拉斯琼9 mg,B组舒芬太尼100μg+布托啡诺5 mg+格拉斯琼9 mg,C组舒芬太尼50 μg+布托啡诺10 mg+格拉斯琼9 mg,D组布托啡诺15 mg+格拉斯琼9 mg.负荷剂量为布托啡诺0.5 mg+舒芬太尼5μg,置泵后记录用药后2、6、12、24、48、72 h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镇静评分,并记录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B、C、D组低于A组(P<0.05),B、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A、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100 μg+布托啡诺5 mg、舒芬太尼50 μg+布托啡诺10mg,镇痛效果好、镇静适度、副作用少,可更安全地用于静脉镇痛.布托啡诺15 mg镇痛效果好,但镇静过度,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产妇分成布托啡诺0.5mg组(A组)、布托啡诺1mg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第1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3~4cm)后,A组硬膜外腔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加布托啡诺0.5mg;B组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加布托啡诺1mg:C组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均接微量泵。主要观察各组镇痛起效时间和效果、Ramsay镇静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B组与c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 1min及5mi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高效,而采用0.5mg剂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谷晓珂  张伟  栗乐乐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097-3100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房颤患者心脏射频导管消融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拟接受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组,每组40例。芬太尼组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随后按1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布托啡诺组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1)。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用药后即刻(T_1)、射频消融开始时(T_2)、环肺静脉消融时(T_3)和手术结束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T_2和T_3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T_2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术中药物追加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AP、H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0时SpO_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时SpO_2均较T_0时下降,布托啡诺组SpO_2水平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T_2时布托啡诺组患者Ramsay评分高于芬太尼组,T_2、T_3时布托啡诺组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组补救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2.5%(21/40)、2.5%(1/40),布托啡诺组补救药物使用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布托啡诺用于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中,镇痛镇静效果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佐辛+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6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镇痛采用地佐辛0.4mg/kg+布托啡诺0.08mg/kg+托烷司琼5mg,B组镇痛采用芬太尼0.02mg/kg+托烷司琼5mg。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作为负荷量,手术结束后连接镇痛泵持续镇痛48h。背景剂量2ml/h,自控给药2ml/次,锁定时间35min。按照双盲原则观察,评估并记录术后4h、8h、24h、36h患者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相比A组用于妇科手术术后4h、8h、24h、36hVAS评分明显偏低;Ramsay评分在4h、8h、24h明显偏高。结论:地佐辛联合布托啡诺镇痛镇静效果优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成人全凭静脉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全麻维持的临床效果,探索最佳用药剂量。 方法 纳入手术全麻患者100例,按氯胺酮泵注速度不同分为K0、K0.5、K1、K1.5和K2〔0、0.5、1、1.5和2 mg/(kg·h)〕5个组,观察各组患者异丙酚用量、各时点心率、血压、术后恢复指标和相关不良反应,检测异丙酚和氯胺酮的血药浓度。 结果 随氯胺酮泵注速度的增加,异丙酚的平均用量与用药总价格减少 (P<0.05),术后恢复指标恶化,不良反应加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氯胺酮剂量和手术时间均与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Steward苏醒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示氯胺酮剂量越大,术中梦幻、再次入睡、眼球震颤和视觉改变的发生越频繁;氯胺酮异丙酚剂量比值越高越容易发生头晕。K1组异丙酚用量最少,各指标表现优良。 结论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成人全麻维持时,氯胺酮剂量以1 mg/(kg·h)持续泵注既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其氯胺酮苏醒期不良反应也能得到一定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戊乙奎醚0.02 mg/kg垣氯胺酮8 mg/kg于颈后部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5 mg/(kg·h)]联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观察记录2组小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动物死亡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指标。 结果 2组小型猪麻醉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死亡。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62±1.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1.31)min(P<0.05);2组小型猪在不同时间点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TV)、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T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5、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RR、MAP、MV、TV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1~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可在小型猪的动物模型手术实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150例行腹部及四肢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芬太尼0.3ug/(kg·h),FK1组芬太尼0.2ug/(kg·h)+氯胺酮40ug/(kg·h),FK2组芬太尼0.2ug/(kg·h)+氯胺酮70u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2、24、36、48、60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和F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而F组和FK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三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u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0.2u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43~76岁,体重42~78 kg。随机均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A组)、吗啡组(B组),A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吗啡+0.125%罗哌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自控镇痛泵设置均为:容量100 ml,背景流量2 ml/h,单次负荷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 h、8 h、12 h、16 h、24 h、36 h病人的镇痛、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各时点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A组高;A组病人对PCEA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吗啡PCE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硫酸镁对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术后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0.15 g/L布托啡诺)和硫酸镁复合布托啡诺组(BM组:0.15 g/L布托啡诺和25 g/L硫酸镁混合液)。手术结束时接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量1 ml,背景输注2 ml/h,指定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PCIA后1、4、8、16、24 h患者疼痛评分、镇静程度和镇痛药消耗量,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术后2天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BM组24 h的镇痛药量减少(P〈0.05),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增强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对小儿胃镜检查中体动的影响,筛选最佳麻醉方案。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胃镜检查的6~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C组),每组20例。A组静注丙泊酚3mg/kg;B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3mg/kg;C组静注氯胺酮1mg/kg、丙泊酚3mg/kg。记录术中和术后MBP、HR、SpO2及术中体动情况、术后出PACU时间。结果C组术中和术后MBP、HR较A、B两组高(P〈0.05);B、C组体动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出PACU时间较A、B两组长(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可有效降低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体动的发生率,减少在PACU的观察时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喉罩技术七氟醚-N2O吸入麻醉和异丙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随机分为异丙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组(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TIVA group)和喉罩技术七氟醚-N2O吸入麻醉组(sevoflurane-N2O anesthesia w ith laryngeal m askairway,volatile group),每组40例。TIVA组术中不使用气管导管和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用药为异丙酚5~10 mg/(kg.h)和氯胺酮1~2 mg/(kg.h)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不与氯胺酮混合。Volatile组使用喉罩维持呼吸道通畅,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用药为2%~3%七氟醚-50%N2O-50%O2。记录两组的麻醉质量(术中强手术刺激时摇头肢体活动和SpO2<95%的发生例数)、眼心反射(ocu locard iac reflex,OCR)和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vom iting,POV)发生例数。结果:Volatile组病人术中摇头肢体活动、SpO2<95%及OCR发生率明显低于TIVA组(P<0.01);但volatile组POV发生率明显高于TIVA组(P<0.01)。结论:与异丙酚-氯胺酮静脉麻醉相比,喉罩技术七氟醚-N2O-O2吸入麻醉能维持术中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保证麻醉质量,眼心反射发生率低,是一优点较多的可用于小儿斜视矫治术的新麻醉方法,但需注意术后呕吐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阐明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
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
>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啶组及氯
胺酮+右美托咪啶组(均n=30)。麻醉前,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1静脉注
射;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 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1的速
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 静脉注射和右美托咪啶1
μg/kg 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静脉
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术后24 h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谵妄评定法(CAM),分别于术后1 h、
1 d及3 d 3个时间点评定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并对各组患者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4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有13例患者发生谵妄:氯胺酮组8例(26.7% ),右美
托咪啶组2 例(6.7%),对照组3例(10%),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均未发生谵妄。与对照组
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右
美托咪啶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睁眼至拔管时间显著延长
(P<0.05)。结论: 全麻术中右美托咪啶与氯胺酮合用能减轻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