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胃癌组织中PIK3 CA基因突变频率及热点突变模式,探讨PIK3 CA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PCR法筛查胃癌PIK3 CA基因突变阳性病例,Sanger DNA测序法检测PIK3CA基因热点突变模式;统计分析PIK3 CA基因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400例肿瘤标本中检测出PIK3 CA基因突变率为7.5% (30/400),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9外显子(E542K,E545K)和第20外显子(H1047R,H1047L);且PIK3 CA基因突变与肿瘤预后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结论 中国人群胃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突变具独特的突变频率与突变模式;PIK3 CA基因突变对于胃癌预后判断及基因靶向治疗具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研究证实多种人类实体肿瘤中存在着PIK3CA突变.PIK3CA是一种致癌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其激酶活性增强,能持续刺激下游AKT,增加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因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抑制PIK3CA突变将是一种新兴的分子靶向肿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在线公共数据集,研究胶质瘤中PIK3CA、PIK3CB、PIK3CD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ONCOMINE在线数据库对临床癌症样本中PIK3CA、PIK3CB和PIK3CD mRNA表达进行分析;应用GEPIA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中的PIK3CA、PIK3CB和PIK3CD在胶质瘤和正常样本中的表达及与病人生存期的关系。通过cBioportal分析TCGA胶质瘤数据库中PIK3CA、PIK3CB、PIK3CD的突变、共表达以及调控网络。结果PIK3CA在胶质母细胞瘤(GBM)和低级别胶质瘤(LGG)中表达增加,其表达与GBM和LGG患者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无显著相关。PIK3CB在GBM中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在LGG中表达无明显变化,与GBM和LGG患者OS和DFS无显著相关。PIK3CD在GMB和LGG中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表达与GBM患者的DFS显著相关,与LGG患者的DFS和OS显著相关(P0.05)。PIK3CA在GBM和LGG病例中突变比例较高,分别为12%和10%,PIK3CB和PIK3CD的突变较低;在GBM和LGG病例中,PIK3CB与PIK3C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表达调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此调控网络中包含51节点,包含PIK3CA和其它50个相关基因,IK3CA主要通过I3K/AKT发挥生物学作用。结论 PIK3CD在胶质瘤中表达下降,且与胶质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常见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52例CRC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采用Sanger测序法对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各个基因的突变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统计各个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 252例CRC中,KRAS、BRAF、NRAS和PIK3CA突变发生率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突变共140例(55.5%),其中KRAS 113例(44.8%),NRAS 1例(0.4%),BRAF 19例(7.5%),PIK3CA 28例(11.1%),包括PIK3CA与KRAS、NRAS、BRAF基因发生双突变21例(8.3%);KRAS的主要突变类型包括G12A、G12C、G12D、G12R、G12S、G12V、G13D、T20M、A59T、Q61H、Q61L、Q61P;NRAS仅有1例突变为G12D;BRAF的主要突变类型为V600E、D594G、K601E;PIK3CA的主要突变类型包括E542K、E545K、Q546K、Q546P、Q546R、M1043I、H1047R。PIK3CA与KRAS、NRAS、BRAF之间会发生交叉突变,但KRAS、NRAS、BRAF三者之间基本不存在交叉突变。结论 CRC中KRAS阳性突变率居高,PIK3CA次之,BRAF、NRAS突变率最低,且PIK3CA常与KRAS、NRAS、BRAF发生交叉突变。对CRC患者行KRAS、NRAS、BRAF、PIK3CA等多基因检测,可正确指导并选择抗EGFR单抗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标本中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基α(PIK3CA)突变与侵袭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的181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等指标,RT-qPCR检测乳腺癌中PIK3CA外显子9(exon9)和外显子20(exon20)的突变。结果 181例侵袭性乳腺癌中PIK3CA突变70例,其中31例(44.28%)exon9突变、39例(55.71%)exon20突变。PIK3CA突变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明显差异(P<0.05)。PIK3CA突变与乳腺癌的Ki67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34例(48.57%)HR+/HER2-组PIK3CA突变,36例(51.43%)非HR+/HER2-组突变,二者PIK3CA突变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PIK3CA突变患者病死率高于PIK3CA野生型(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癌基因PIK3CA、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PIK3CA和PIK3CB的表达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图像进行分析,探讨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IK3CA mRNA和PIK3CB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回访125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结果在300例大肠癌蜡块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IK3C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0.087 9±2.148 7、6.937 6±2.065 3,PIK3CB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5.870 6±2.877 7、8.693 2±2.442 4。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68,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相比,大肠癌组织中PIK3CA mRNA和PIK3CB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二者表达结果呈正相关(r=0.74,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PIK3CA和PIK3CB蛋白表达水平同样升高,二者表达结果呈正相关(r=0.71,P<0.05);生存分析显示PIK3CA和PIK3CB高表达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较明显,且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PIK3CA、PIK3CB高表达亦是大肠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之一。检测大肠癌患者PIK3CA和PIK3CB的表达对于控制大肠癌的进展、确定大肠癌的靶点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s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BCND)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高对该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使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20例BCND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使用Sanger测序对NGS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qPCR检测对肿瘤中KRAS、PIK3CA、EGFR、BRAF和NRAS基因突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GS和qPCR检测发现2例BCND分别存在PIK3CA、H1047R和E542K突变,其中H1047R突变也通过Sanger测序证实。2例PIK3CA突变肿瘤HER-2均阳性。结论高通量NGS技术可用于BCND石蜡标本的基因突变检测,BCND具有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基因突变谱,其PIK3CA突变可能与HER-2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65例结直肠癌患者BRAF,KRAS,NRAS和PIK3 CA基因突变及其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26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BRAF基因(1 5外显子600密码子),KRAS基因(12,13,61密码子突变),NRAS(2号与3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13密码子与61密码子常见的12个突变位点)及PIK3 CA(第9,20外显子)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65例患者中存在BRAF基因突变率为6.8%(18/265),KRAS基因突变率为32.1%(85/265),NRAS基因突变率为5.7%(15/265),PIK3 CA基因突变率为11.3%(30/265).NRAS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BRAF,PIK3 CA基因在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RAS,PIK3 CA基因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低.KRAS,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BRAF,PIK3 CA基因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联合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相应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癌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组织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1.03%(18/58)、25.86%(15/58),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G12D;PIK3C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8.62%(5/58)、10.34%(6/58),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E545K。有1例同时发生KRAS(G12D)、PIK3CA(E545K)基因突变。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较好。单因素分析显示:KRAS突变与结直肠癌原发灶肿瘤部位、转移灶多少、大体类型相关(P0.05),PIK3CA突变与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转移灶多少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KRAS突变状态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比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KRAS野生型比突变型患者总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G12D位点突变率最高,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一致性较好。原发灶可以作为分子检测的标本来源,基于精准医疗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则需再次评估肝转移灶中的基因状态,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约30%的人类实体瘤存在PIK3CA基因的突变,导致PI3K信号途径在不同水平发生调控异常。功能和遗传学研究显示,PIK3CA是一个致癌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其激酶活性增强,能持续刺激下游AKT,使细胞不依赖生长因子增殖,增加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因此,PIK3CA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较好的干预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IK3 CA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IK3 CA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PIK3 CA基因突变率3.09%(16/517),中位总生存时间23.0个月,其中复合突变12例,中位总生存时间28.0个月,单纯突变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21.0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伴随EGFR基因突变5例,中位总生存时间28.5个月,不伴随EGFR基因突变11例,中位总生存时间21个月(P=0.45);伴随TP53基因突变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30.6个月,不伴随TP53基因突变12例,中位总生存时间21.0个月(P=0.51).结论:PIK3CA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上无特异性,但复合突变比单纯突变临床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UC)中TP53、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NextseqTM CN500 System分析47例BUC中TP53、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TP53、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BUC预后的因素。结果 TP53基因的突变频率为42.46%(31/73),FGFR3基因的突变频率为31.51%(23/73),PIK3CA基因突变频率为26.03%(19/73),TP53基因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肿瘤数量、BUC T2b期、高级别BUC、是否复发显著相关(P<0.05),FGFR3基因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BUC T1期、低级别BUC...  相似文献   

13.
三种基因PIK3CA、CCL5、Survivin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尤其与癌症关系密切.研究表明,PIK3CA、CCL5、Survivin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乳腺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5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分别对PIK3CA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热点区域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探讨PIK3CA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随访10个月,依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47)和未复发组(n=209),探究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PIK3CA基因和KRAS基因不同突变情况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25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出77例PIK3CA基因突变和58例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分别为30.08%和22.66%。PIK3CA基因突变与ER、PR以及HER-2的阳性表达率、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ECOG评分有关(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ECOG评分较高、肿瘤直径较大、ER和PR...  相似文献   

15.
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亚基基因在肿瘤中突变率高达20%,突变造成编码蛋白失活及整个复合体功能异常,导致肿瘤发生。目前SWI/SNF抑制肿瘤的已知机制主要包括其与Polycomb复合体间的表观拮抗及与c-Myc及PIK3CA等原癌基因信号通路协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PI3 K/AKT)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PTEN、PIK3CA和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TEN、p-AKT、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在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测序法分析其中34例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20的突变情况.结果 (1)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子宫内膜样癌( EEC) 65例,非子宫内膜样癌(NEEC)6例.PTEN失表达率为63.4%( 45/71),在EEC中的比例(66.2%,43/65)高于NEEC( 2/6;P=0.18).PTEN失表达患者(45例)预后优于PTEN正常表达者(26例;P=0.07).进一步分组分析显示在ER阴性病例中,PTEN失表达者(12例)的预后优于PTEN正常表达者(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本组34例中PIK3CA突变率为41.2% (14/34),突变热点为外显子9的T544.PIK3CA突变在EEC中的发生比例(44.8%,13/29)高于NEEC( 1/5;P >0.05).外显子9突变全部见于Ⅰ期EEC病例中,且在高、中分化的EEC中发生率高于低分化肿瘤(P>0.05).外显子20突变在早期病例组(14.3%,4/28)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病例组(4/6;P=0.0l).(3)p-AKT的阳性率为59.2% (42/71),在EEC中的阳性率(60.0%,39/65)高于NEEC(3/6;P=0.68);但高、中分化组EEC的阳性比例(75.0%,21/28;53.6%,15/28)高于低分化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AKT阳性与ER阳性相关(r=0.339,P=0.00).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如PTEN失表达、p-AKT阳性提示预后好.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20的突变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可能不同.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p-AKT的功能可能受到ER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PV感染与PIK3CA、PIK3CB突变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2例食管正常黏膜、35例食管低级别异型增生(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34例食管高级别异型增生(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及137例ESCC中HPV16/18 E6蛋白、p53、PIK3CA、PIK3CB的表达,并分析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PV16/18 E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LGIN组、HGIN组、E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8.6%、26.5%、29.9%,HPV16/18 E6蛋白在ESCC和HGIN中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黏膜和LGIN(P<0.05);p53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LGIN组、HGIN组、E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4%、28.6%、50.0%、68.6%,p53在HGIN中的表达高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RNF19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对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NF19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MTT和Transwell实验探索RNF19B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合免疫共沉淀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RNF19B和PIK3CA蛋白的结合和共定位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RNF19B对靶蛋白的影响。结果 RNF19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明显高表达,RNF19B过表达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RNF19B能够与PIK3CA结合并共定位于细胞浆中,过表达RNF19B激活AKT信号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演进。结论 RNF19B可以与PIK3CA结合激活其下游AKT信号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侵袭,RNF19B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马旭  姜洪磊  梁健  赵海鹰 《解剖科学进展》2020,26(3):262-264,268
目的探讨miR-203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miR-203模拟物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Western blot检测miR-203过表达后SW480细胞中p110α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miR-203过表达后,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PIK3CA是否为miR-203的靶基因,进一步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miR-203模拟物转染SW480细胞组,miR-20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110α蛋白表达下调,miR-203过表达能抑制SW480细胞体外增殖,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IK3CA是miR-203的靶基因之一,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IK3CA为miR-203的下游靶基因。结论 miR-203通过靶向调控PIK3CA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K3CA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IK3CA mRNA的表达,构建靶向PIK3CA基因的si RNA质粒,并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与Westem blot方法分别检测PIK3CA 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Westem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A549细胞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IK3C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显著上升(P0.05),A549细胞中PIK3C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0.05)。PIK3CA基因沉默6h,A549细胞PIK3CA mRNA和蛋白表达水明显下降(P0.05);PIK3CA基因沉默48h,A549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显著降低,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PIK3CA基因能够降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Ak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