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VEGF、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其它组;7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VEGF,bFGF、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中VEGF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及它们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结论: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活性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VEGF,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的多孔双相陶瓷(BCP)组织相容性.方法 A组(rhBMP-2+bFGF缓释微球/BCP)、B组(单纯BCP)、C组(bFGF缓释微球/BCP)、D组(rhBMP-2缓释微球/BCP)和E组(不含BCP).其中bFGF、dlBMP的浓度各为5、15μg,材料均为5 mm×5 mm×1mm.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定细胞黏附能力、浸提液对于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体外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 细胞在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各组噻唑蓝(MTT)吸光度值、碱性磷酸酶(ALP)值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A组与B、D和E组比较对MSC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但低于C组(P<0.05).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B、C和E组,但低于D组(P<0.05).结论 复合rhBMP-2和bFGF缓释微球的B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部分创面外用抗菌药物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 (EGF)、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按所加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丁胺卡那霉素(0.021、0.210、2.100 mg/L)组、庆大霉素(5、 50、500 mg/L)组、氯霉素(0.01、0.10、1.00 mg/L)组、磺胺米隆(5、10 g/L)组、FGF2(2 400 U/ml)组、 EGF(2 000 U/ml)组及rhGH(0.016、0.160、1.600 g/L)组。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A值0.455 3±0.021 7比较,各种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成纤维细胞A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其中磺胺米隆(5、10 g/L)组降低最明显,分别为0.101 3±0.001 1、0.095 0±0.004 1(P<0.01)。FGF2组及0.016 g/L rhGH 组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A值与对照组接近 (P>0.05)。(2)细胞周期检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为(9.63±0.45)%,与之比较,0.210 mg/L丁胺卡那霉素组细胞PI值无明显变化(P>0.05),FGF2组、EGF组及0.016 g/L rhGH组PI值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6.76±2.33)%、(42.30±1.41)%、(13.29±0.47)%(P<0.05或0.01)。 (3)形态学观察:对照组、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多,呈长条形或梭形, 轮廓不清,透明度高;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细胞数目较少,形态不规则,轮廓清晰,透明度低,细胞内多有颗粒样物质及空泡;FGF2组、0.016 g/L rhGH组细胞分布均匀、密集,呈长条形或梭形,核分裂相多见,轮廓不清,透明度高。结论不同创面外用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各异,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创面外用药物,以促进愈合并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5.42±2.19)%,(54.38±4.52)%,(45.43±2.71)%,微球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28.75±2.36,21.28±3.82,18.68±5.4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及其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分别设对照组和bFGF处理组,bFGF作用浓度分别为1、10、100 μg/L.作用72 h后,噻唑蓝(MTT)测吸光度(A)值反映细胞增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细胞CD44的累积A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MTT A值为0.334±0.036较对照组A值0.251 ±0.033明显增高(P<0.05).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得CD44的累积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RT-PCR测得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作用浓度为1 μg/L的bFGF可促进BMSCs的体外扩增并有助于保持BMSCs的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研究健脾益气法促进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健康成年大鼠,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模型,然后将存活大鼠(33只)随机分为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模型组.各组大鼠均在第3、7、14天取部分创面及少许周围的正常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结果:造模后3、7、14 d,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强.与活血化瘀组相比较,造模后3、7 d,健脾益气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含量较高(P<0.05);但造模后14 d,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具有增强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以及复合因子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分离传代培养10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关节韧带的ACL和MCL的成纤维细胞,接种96孔板,并加入浓度为0(对照组)、1、5、10、50、100ng/ml的aFGF或bFGF,浓度为0(对照组)、1.56、3.13、6.25、12.50、25、50ng/ml的EGF,单独或aFGF EGF两种因子联用与细胞(n=4)共同培养48h,以XTT方法测定其促细胞增殖作用。结果3种生长因子单独应用对ACL和MCL都有促进作用,aFGF对两种细胞均存在量效关系;bFGF 1ng/ml,EGF 5ng/ml对ACL作用最好,而对MCL则是bFGF和EGF均存在量效关系。浓度为5ng/ml的aFGF与50ng/ml的EGF联合1ng/ml aFGF与3.13ng/mlEGF作用于ACL或MCL均有协同作用。结论3种生长因子对ACL和MCL均有促进作用,单独应用aFGF或联用EGF优于单一因子促进兔ACL和MCL细胞的增殖,并且提示低浓度的aFGF联用EGF优于单一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为bFGF缓释微球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行多向诱导分化鉴定.配制含有0、1、2、3、4、5 mg/ml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的脂肪干细胞培养液及成脂分化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96孔板,第2天更换含不同浓度hFGF缓释微球的培养液和成脂诱导液,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油红O定量检测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情况.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有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增殖实验和成脂诱导实验合适的作用浓度分别为3 mg/ml和4 mg/ml.结论 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体外可以明显促进脂肪下细胞的增殖和成脂分化,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因子缓释系统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的多孔双相陶瓷(BCP)异位成骨活性.方法 A组(rhBMP-2+bFGF缓释微球/BCP)、B组(BCP)、C组(bFGF缓释微球/BCP)、D组(rhBMP-2缓释微球/BCP),其中bFGF和rhBMP的浓度各为5、15μg.规格均为3mm×8mm×28mm.将材料植入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12周分别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测量新骨面积和血管生成.结果 8、12周A组成骨活性较其他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4周材料中有较多间充质细胞,并有少量毛细血管的生长;8周时可见散在分布的不成熟新生骨组织,材料基本降解;12周时出现成熟度较低的编织骨,为膜内成骨.结论 BCP复合rhBMP-2和bF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活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ability of biphasic ceramics phosphate (BCP)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icrospheres.Methods Th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rhBMP-2+bFGF/BCP), group B (BCP), group C (bFGF/BCP), and group D (rhBMP-2/BCP). The concentrations of bFGF and rhBMP were 5 μg and 15 μg, respectively. All the samples were 3 mm×8 mm×28 mm in size. The muscle pouches of the rabbits were implanted with the samples. The ectopic bone formation was evalu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histology, osteogenic area, and blood capillary number at 4th, 8th and 12th week after operation.Results At any specified time point, the value of the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other groups (P< 0.05). The h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group A had more mesenchymal (MES) cells and fewer blood capillaries at 4th week after operation. At 8th week, the composite was degradated and diffusely distributed, and the immature new bone was found. There were low-grade mature woven bones at 12th week, and the membranous bone formation occurred.Conclusion BCP combined with rhBMP-2 and bFGF microspheres has good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成骨细胞中的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bFGF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bFGF(5~ 50 μg/L)进行处理 ,利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在细胞中mRNA的表达。结果 依bFGF浓度的增加成骨细胞内TGF β1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 1 .5、1 .6、1 .9和 2 .0倍 ;bFGFmRNA表达则分别是对照组的 1 .2 8、1 .37、1 .40和 1 .51倍。bFGF组中 ,TGF β1和bFGF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外源性bFGF可以对成骨细胞自分泌bGFG产生影响 ,还能够促进TGF β1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对减轻或防止肌腱粘连形成的作用. 方法用bFGF和能促进胶原纤维合成的试剂制成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选取6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2只,将左肢跟腱切断缝接.A组:切断缝接处包裹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B组:切断缝接处只包裹单纯的降解膜;C组:切断缝接处不加任何处理.术后90天,对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图像分析观察,羟脯氨酸(HYP)含量、腱周粘连定量测定,及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A组肌腱缝合段内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明显较其腱周结缔组织和B、C两组缝合段的数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YP含量和最大抗拉强度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肌腱缝合段外周几乎保持原有的腱旁疏松结缔组织,与腱周分界清楚;而B、C两组肌腱缝合段外周的腱旁组织几乎均变成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并长入腱内,与腱周分界不清.腱周粘连定量测定结果显示:A组腱周粘连程度远较B、C两组轻. 结论 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可使损伤肌腱内部愈合快于腱周结缔组织增生,有减轻或防止粘连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八珍汤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八珍汤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八珍汤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作用是促进多种细胞分裂,诱导内皮细胞转化。近年发现,bFGF可促进肾小管细胞再生并使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化,能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同时还与TGF-β之间存在正反馈环,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异体脱矿骨(allograftdemineralizedbone,ALB)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诱导成骨的能力。方法以ALB作为bFGF可吸收性载体,制备成复合的bFGF/ALB复合骨。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8只,制备左、右双侧桡骨中段15mm缺损模型,采用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植入bFGF/ALB复合骨,B组植入ALB,C组植入bFGF,D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2、4、6和8周摄X线片、组织切片和骨痂钙含量测定,了解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X线片显示:2周时,A组和B组均表现为少量骨性阴影,而C组和D组表现为透亮阴影;4周和6周显示A组骨缺损处密度增高,部分新骨形成,B组和C组骨缺损处密度轻度增高,D组仅在两断端处有少量成骨阴影;8周A组在骨缺损处已桥接融合,B组从两断端形成新骨向中间靠拢、桥接,C组骨缺损处仍有间隙,其骨密度低于A组,D组骨缺损中央仍为软组织阴影。4周和8周骨痂钙含量测定显示A组骨痂钙含量相对值均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和P<0.01)。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在不同时间点骨缺损修复程度A组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D组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结论bFGF/ALB是一种较好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构建一种新型人工活性真皮的可行性.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采用酶-去垢剂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HAAM);双相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缓释微球黏附于HAAM;bFGF基体式负载于HAAM,绘制药物缓释曲线;将第3~4代成纤维细胞培养于负载缓释微球的HAAM;扫描电镜观察HAAM、缓释微球的表面特征及缓释微球与HAAM的粘附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制备的HAAM为白色半透明状薄膜,有较高的孔隙率,空隙不规则,孔径大小为10~100 nm,无细胞毒性;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分散较均匀,呈球形,粒径均匀,球体表面比较光滑,载药率为20 ng/g,包封率为80.5%,体外药物缓释曲线显示药物控释效果良好;成纤维细胞在支架表面爬行生长良好,层粘连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 通过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负载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HAAM,有望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人工活性真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皮辦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背部任意皮瓣(6.0cm×1.5cm)模型,于原位缝合后即刻在皮瓣下滴注bFGF。结果 bFGF治疗组皮瓣坏死率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皮瓣下肉芽组织层明显增厚,并有大量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bFGF治疗组在皮辦形成后第3,4和5天断蒂,其坏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bFGF可降低缺血皮辦坏死率,并有利于皮辦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物质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 GF)及其受体 (FGFR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观察SP在不同浓度 ( 1× 10 - 9~ 1× 10 - 5mol L)及孵育时间 ( 0、3、6、12、2 4h)情况下刺激成纤维细胞后 ,其bFGF、FGFR 1mRNA表达情况。结果 SP可上调大鼠成纤维细胞bF GF、FGFR 1mRNA表达。SP对bFGF的量 效曲线呈双相分布 ,最大效应浓度为 1× 10 - 7mol L。但SP仅在高浓度 ( 1× 10 - 6 ~ 1× 10 - 5mol L)时促进FGFR 1表达。在最大效应浓度 ( 1× 10 - 7~ 1× 10 - 5mol L)时 ,SP对bFGF、FGFR 1表达的上调作用分别于刺激细胞后 3、12h达高峰。结论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FGFR 1基因表达存在直接影响 ,其表现形式与SP的刺激浓度及孵育时间有关 ,这可能是SP在创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学效应 bFGF和其他细胞因子一样,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正常而极其微量的物质,是一种广谱的有丝分裂原,具有广泛的细胞增殖效应.bFGF对广泛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靶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肾上腺皮质及其髓质细胞、颗粒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和骨细胞等.bFGF是一个形态发生因子,能使许多培养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bFGF促进细胞分化,参与调控体内血管新生的整个过程,包括的内皮细胞迁移、侵入、纤溶酶原的产生.bFGF具有趋化和促进细胞迁移运动的作用,对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bFGF能明显延迟细胞的老化,并可逆转衰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EGF和bFGF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 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主要位于表皮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bFGF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表皮及真皮呈强阳性表达,但在胎鼠皮肤则为弱阳性乃至阴性,结论 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呈强阳性表达,表明其对上皮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而大鼠胚胎皮肤bFGF低表达或缺乏的结果表明它可能是动物胚胎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