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了解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残存钉螺的分布状况,我们于1993年1—12月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红岩乡班局村和寅街乡寅街村的灌溉沟、菜园沟、稻田3种有螺环境逐月进行定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 法二 在红岩乡班局村和寅街乡寅街村选择上年查出有螺而未经灭螺的灌溉沟、菜园沟和稻田为调查点.其有螺面积依次为123m~2、1387m~2、284m~2.灌溉沟为间断性过水的田间小沟.菜园沟的1/2少量过水,约1/2为园中盲沟.稻田为30°左右的坡地,属高埂梯田.2 采取5m机械抽样方法于每月下旬进行调查.用8号铅丝制作0.11m~2的框架以严格固定其调  相似文献   

2.
常熟市于1989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92—1993年先后在辛庄乡范巷村、冶塘乡西张村和珍门乡吴楼村查获钉螺.为摸清血吸虫病在当地人群中是否再次构成流行,我们对上述3个村和对照组藕渠乡庞浜村居民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范巷村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村,人口1301人,有血吸虫病治疗史(有史)居民占49.7%;西张村原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村,人口1661人,有史居民占12.8%;吴楼村历史上未查到过钉螺,人口1870人,有史居民占1.2%.1992—1993年先后在上述3个村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80m~2、2000m~2和100m~2.钉螺密度(只/0.11m~2)分别为15.2、5.0、5.8,分别解剖钉  相似文献   

3.
当阳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湖沼、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1年经省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2~1996年进行螺情纵向监测调查,现报告如下。l内容与方法1.l重建钉螺图、帐、卡即按历史有螺区的现状,以每个拿生环境为单位,重新建“钉螺调查(监测)卡”和按年度分村绘制“钉螺草生环境监测示意图”,对复燃钉螺分年度、分处登记并建帐。1.2确定监测范围以村为单位,根据钉螺消灭先后确定。以消灭钉螺期限划分5年以内,进行全面普查;5~10年实施3年1个周期轮查;10年以上实施可疑环境重点查。对有疫情信息地区…  相似文献   

4.
益阳市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及消灭地区钉螺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益阳市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和已消灭钉螺地区是否有钉螺存在,于1998年4~6月组织了一次全面的钉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跨越资水中下游,承接沅、澧两水尾闾,环临洞庭湖西南。所辖安化、桃江、赫山、资阳、沅江、南县、大通湖、千山红、北洲子、金盆、茶盘洲11个县(市、区、场),其中安化、桃江县为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大通湖、千山红农场在1994年、199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其余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总人口442.5万人,所辖乡(镇)172个,行政村3920个。2调查范围2.1历史无螺区主要调查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5省(市、自治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地区的钉螺复现状况,以掌握最新螺情动态变化,为针对性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5省市近3年内钉螺复现地区开展调查并汇集历史螺情相关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抽样法查螺并对钉螺复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内,广东无复现螺点。调查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18个复现螺点及浙江1个新发现螺点。螺点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带的复杂孳生环境,复现时间为3~35年,有螺面积均小于原历史钉螺分布面积,无感染性钉螺和当地感染的病人及病牛。各螺点复现前大多选用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论山丘地带复杂环境和单纯性灭螺方法、查螺质量问题以及"达标"后预防性灭螺措施实施欠佳是复现螺情逐年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流行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14个原血吸虫病流行村8岁以上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人群血吸虫抗体,以血清滴度≥1:10为阳性。14个流行村中原感染率<10%的有9个,>20%的有5个。  相似文献   

7.
我市泌湖乡义燕村有10个村民小组,725人,原是血吸虫病重疫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94人,1952年粪检阳性率为73.16%(229/313)。1979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1年起粪检未查到血吸虫病人。1985年通过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91年8月对该村进行COPT调查,当地8足岁以上居民列为应检对象,计570人,实检530人,受检率达93%。抽取耳垂血,用常规COPT凹玻片法检查。干卵由浙江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定点的加善县凤桐乡卫生院提供。环沉率≥3%为阳性。调查结果:1 实检530人中,COPT阳性60人,阳性率为11.32%。其中无血吸虫病史者257人,COPT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消灭血吸虫病地区血吸虫病人外源性输入情况,我们对张堰公社1980~1981年从外省、外县迁入的204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该公社已连续六年未查到钉螺,连续八年未检出小年龄病人和病牛,现有病人6例,仅占总人口的0.024%。目前,农村人员流动较频繁,迁入人员范围很广。张堰公社每年迁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0.40%,有80%以上人员来自血吸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荷塘区新发现钉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弄清我区是否有钉螺存在,在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于1998年4月进行钉螺调查,结果如下。1方法在本区范围内按水系进行钉螺调查,对常年水位波及的草坡、洼地、沟渠、塘坝、田间、地角等采用环境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发现钉螺后,再进行系统抽样(间距为10m)。查获的钉螺按单元分框包装,标明地名和环境类型。采用压碎法鉴定死活及有无感染性钉螺,计算有螺面积、活螺格出现年、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2结果调查3个乡、6条大排灌渠及有关水系等,面积11272万m2,查76800框,共发现钉螺8处,钉螺面积238.…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血吸虫病已控制的上海市郊洞泾乡383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变30年回顾性调查,从生存曲线,发现11~30年前切脾的243例1~30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同时期未切脾的140例患者。术后(或初诊后)75%存活的年限,切脾、未切脾组分别为18和4年;30岁内切脾患者(27年)明显较长于31~40(18年)、41~50(17.5年)和50岁以上手术者(12年);巨脾型切脾(19.5年)明显较长于腹水型切脾患者(10.5年)。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和病死率切脾组明显低于未切脾组,表明脾切除不仅能防止门脉高压并发症,且能增强体质减少其他疾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与当地居民预期寿命相比,切脾组、未切脾组无差别,不少未切脾者寿命无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传染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江苏省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并选择沿江3个易感区域为研究观察区,分别于2009年5-11月在观察区内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Kato-Katz法调查观察区内当地常住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观察区内散养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观察区内野鼠等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哨鼠法测定观察区内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07-2009年扬中市分别检查当地居民45300、17400人和16800人,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37%、0.48%和0.44%,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09年共检查易感地带居民2124人,血检阳性率为0.6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检查当地渔船民220人,血检阳性率为3.1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对观察区内散养的798只羊进行检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观察区内易感滩地每年均能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曾高达1.49%。共捕获7只野鼠,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共投放300只哨鼠测定水体感染性,哨鼠总感染率为0.33%。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当地人畜及野生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湖沼渠网型地区水旱轮作消灭钉螺效果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疫区的防治措施,我们在已完成水旱轮作的国营熊口农场,选择了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3个分场进行回顾性调查,整理分析了1980年一1995年的纵向观察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内容和方法1水旱轮作实施方法建立独立的排灌水利设施,做到大雨渍水能及时排,干旱时能灌;大规模平整土地,形成水平田,便于水旱轮作,每3年水旱轮作1次,稻棉轮流种植;水改旱时,废埂开沟,分厢平整;旱改水时,重筑田埂,调整水系。水旱抢作实施分3期进行:第一期(1980年一1984年)为轮作过渡期,此期为轮作区自开始至全部实施水…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消灭地区晚期血吸虫病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消灭血吸虫病已20年的上海县华漕乡1952-1974年查出的232例晚期血吸虫病的历年随访和1991年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10-40年前脾切除的135例的生存率(100/135,74.1%)明显高于未切脾组(17/97,17.5%)。按切脾时年龄分2组分析:35岁以下切脾和36岁以上切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7%(59/63)和56.9%(41/72)(P<0.01),生存曲线的7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消灭血吸虫病已20年的上海县华漕乡1952~1974年查出的232例晚期血吸虫病的历年随访和1991年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10~40年前脾切除的135例的生存率(100/135,74.1%)明显高于未切脾组(17/97,17.5%)。按切脾时年龄分2组分析:35岁以下切脾和36岁以上切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7%(59/63)和56.9%(41/72)(P<0.01),生存曲线的75%存活年限分别为手术后34.2和17.7年,表明早期脾切除多数患者能完全恢复健康,享有和正常人群相似的生活和寿命。切脾组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切脾组,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分别为3%和6.2%,腹水肝衰死亡率分别为5.9%和17.5%,死于肝硬化无关病因分别为10.4%和49.5%,提示脾切除不仅能防止门脉高压并发症,且能改善患者全身状态,特别是早期切脾患者预后明显较晚期切脾者为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存在着468个有钉螺但无血吸虫病流行(以下简称有螺无病)的大队,分布于9个县的112个公社。其中有429个属平原型,39个属山丘型。平原型的有螺无病大队或处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末端,或处于四周都是非、轻流行区(居民患病率在3%以下)。山丘型有螺无病地区都呈孤立小块。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消灭血吸虫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福建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属山丘型,最早报告系Catto(1905)在新加波解剖1例闽籍华侨尸体发现血吸虫卵,但证实流行区却迟至1936年由唐仲璋在福清县发现病人与钉螺后才予以肯定。半个世纪来,全省通过调查共发现14个县70个乡319个村有钉螺分布,其中12个县59个乡264个村有螺有病,经过1952年来的防治,于197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6年宣布全省实现消灭血吸虫病。1987年来除发现少量残存钉螺外,一直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例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儿童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提示此类地区不能放松监测和防治,严防血吸虫病再度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例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儿童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提示此类地区不能放松监测和防治,严防血吸虫病再度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赛湖农场应用胶乳凝集试验(LAT)和环卵沉淀反应(COPT)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1.1 赛湖农场7分场12生产队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指标已10年.选择经有效药物治疗3年以上,粪检阴性的有病史及7岁以上无病史者为对象,连续观察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