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53、bcl-2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bcl-2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cl-2蛋白在60例胃癌、46例异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异型增生表达率为20%,随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表达逐渐增高,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在异型增生中表达率为48%,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呈弱阳性。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结论p53、bcl-2蛋白的表达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cl-2及p53蛋白在喉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喉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3例喉鳞癌石蜡切片中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3例喉鳞癌中bcl-2、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88%(38/43)和33%(16/43)。结论bcl-2、p53蛋白表达与喉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3,5 a生存率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评定喉鳞癌的进展、预测其转移与预后的指标。bcl-2、p53在喉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胃癌前病变组织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叶酸口服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胃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评价病理各项结果积分及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病理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53、Ki67蛋白表达(40.48%vs0%和42.86%vs0%)升高和APC蛋白表达(71.43%vs90%)下调;治疗6个月后,p53、Ki67蛋白表达下调,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56.25%)、萎缩(35.50%)、肠化(25.68%),其机制可能为下调p53蛋白异常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从而逆转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Bcl-2、p53和PC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和69例前列腺癌患者Bcl-2、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Bcl-2、p53和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是56.52%,69.56%和68.11%,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阳性率(P0.05)。②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分化组Bcl-2和p5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组(P0.05)。③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表达较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组织明显增加(P0.01);PCNA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PCNA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和分化有关,Bcl-2、PCN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Bcl-2、p53和PCNA对其肿瘤的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开心胶囊对冠脉结扎法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致大鼠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衰动物模型,随后分为假手术对照、心衰空白对照、开心胶囊大剂量、开心胶囊小剂量、开博通等5组,不同实验条件处理8周后,分别测定梗死周围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和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心衰空白对照组凋亡指数较假手术对照组增加(P〈0。05);开心胶囊大剂量组较心衰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心衰空白对照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01);开心胶囊大剂量组较心衰空白对照组增多(P〈0.05)。各组p53蛋白表达未能显示阳性结果。结论:开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仙人掌对辐射小鼠bcl-2与p53基因表达影响。方法以UVB辐照制备损伤模型,预先给予仙人掌,以RT-PCR测定仙人掌对辐射小鼠bcl-2与p53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仙人掌对辐射小鼠bcl-2的基因表达降低有保护作用,使辐射后p53基因表达降低。结论仙人掌具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其抗辐射作用与其调控细胞bc1-2与p53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灵芪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于无菌条件下抽取传代7d、生长良好的S180荷瘤小鼠腹水,无菌生理盐水1:3稀释(约含瘤细胞2×10g/L),按0.2mL/只接种于消毒后的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制成肿瘤模型,经口灌胃灵芪胶囊11d后,称取小鼠体质量,脱椎处死小鼠,取脾脏及胸腺称质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突变型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灵芪胶囊在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降低体质量,在一定剂量对荷瘤动物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明显优于化疗药物;灵芪胶囊3个剂量组突变型p53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均小于模型组。[结论]灵芪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有关。实验证明灵芪胶囊不失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中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bcl-2及p5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于不同时间点检测bcl-2及p53表达情况。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能提高bcl-2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的时间;刺五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p53的表达并降低其峰值。结论:刺五加注射液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克癌临对大鼠肝癌发生期间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克癌临 (主药 :半枝莲、仙鹤草等 )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机制 ,以DEN诱生大鼠肝癌 ,观察诱癌 8周和 16周时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及p5 3、bcl- 2基因表达等的改变。结果 :克癌临组大鼠的肝脏增长性病变在 8周和 16周时均明显轻于模型组 ;p5 3和bcl- 2表达少于模型组 ,比较其积分光密度值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提示下调p5 3和bcl - 2基因表达 ,可能是该药抑制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灵芪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于无菌条件下抽取传代7 d、生长良好的S180即荷瘤小鼠腹水,无菌生理盐水1:3稀释(约含瘤细胞2×109/L,),按0.2 mL/只接种于消毒后的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制成肿瘤模型,经口灌胃灵芪胶囊11 d后,称取小鼠体质量,脱椎处死小鼠,取脾脏及胸腺称质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突变型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灵芪胶囊在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降低体质量,在-定剂量对荷瘤动物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明显优于化疗药物;灵蓖胶囊3个剂量组突变型p53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均小于模型组.[结论]灵芪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有关.实验证明灵芪胶囊不失为-种很有前途的抗癌中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采用针刺联合抗癌新药紫杉醇对Lewis肺癌小鼠进行治疗,探讨针药结合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48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2只。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p53、Bc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针刺、紫杉醇、针剌联合紫杉醇均有抑瘤作用,但针药结合抑瘤作用最强,且能改善实验动物的生存状态.各组中均有p53、bc1-2蛋白表达,模型组表达最高;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针药结合组与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剌加紫杉醇具有联合抑制野生型p53基因突变,降低bc1-2蛋白表达的作用,两者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胃癌中 p2 1ras表达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选择胃癌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 30例 ,应用免疫组化、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组织中 p2 1ras表达和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 p2 1ras表达和LPO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P <0 0 5 ) ;胃癌患者p2 1ras表达阳性者LPO含量高于p2 1ras表达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p2 1ras、氧自由基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在胃癌组织中 p2 1ras与氧自由基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能在胃癌发病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赤芍总苷(TGC)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TGC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瘤荷小鼠瘤组织bcl-2和p16的表达.[结果]TGC提高瘤荷小鼠外周血IL-2的分泌,TGC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TGC组IL-10分泌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TGC降低IL-10分泌水平;TGC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均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下调bel-2的表达水平,上调p16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TGC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