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朱上林等。中华消化杂志1995;15(3):139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提示:川芎嗪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LDH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机制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肝细胞凋亡的机制、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结果肝细胞凋亡与受体介导、线粒体功能状态及氧化剂诱导等有关。肝细胞凋亡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与肝细胞凋亡有关。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凋亡机制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肝细胞凋亡的机制、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结果 肝细胞凋亡与受体介导、线粒体功能状态及氧化剂诱导等有关。肝细胞凋亡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与肝细胞凋亡有关。结论 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钙拮抗剂对实验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汝鹏  朱上林 《上海医学》1995,18(6):311-314
本文报道鲈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提示:维拉帕米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钙、LPO、TXB2的升高;维持缺血再灌注肝组织SOD活性。维拉帕米通过抑制肝缺血再灌注进钙内流、氧自由基产生,维持T/K平衡,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参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Wistar大鼠实验,研究丹参,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无创血管夹夹闭肝门静脉,肝动脉30min,随后开放血管夹60min,造成肝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的模型。然后测定ALT、AST、LDH,丙二醛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丹参组及缺血预处理组的实验指标均明显好于肝热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结论 丹参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采用DiOC6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法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TP酶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此法用来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缺血预处理时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ATP酶亦明显减少,而肝细胞凋亡指数则明显下降,线粒体形态表明其肿胀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上调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增强肝线粒体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保护肝线粒体超微结构;下调ATP酶活性使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来保护肝线粒体。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探讨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复灌60min.实验后检测血清和灌流液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测定在体实验模型的心室梗死面积,实验过程中全程Ⅱ导联记录心电图.结果 (1)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MDA、CK、LDH水平,升高SOD和GSH-Px,相似于复方丹参;(2)褐毛甘西鼠尾复方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心室梗死面积;(3)此两药均能加快缺血再灌注过程的心率,减轻ST段抬高.结论 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在抗心肌再灌注损伤方面可替代丹参,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对肝脏的影响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上,观察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丙氮酸转氮酶(ALT)的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中MDA和血清ALT均显著增高,且两者呈正相关;丹参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及血清中的ALT。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羟丁酸钠(GHB)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酶学、脂质过氧化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ALT、AST、LDH、血浆内皮素、肝组织MDA水平均显著增高,细胞凋亡增加.肝组织SOD明显减少。再灌注前使用GHB可以明显减轻上述改变。结论 GHB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下调肝脏内皮素的表达,改善微循环,减少肝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热缺血再灌注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注射液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比较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组术侧肾脏组织中氧自由基 (ROS)浓度。结果 术前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干预组术侧肾脏组织中ROS浓度明显低于非干预组 (P <0 .0 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清除肾脏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ROS ,降低了局部ROS浓度 ,对小鼠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共7 d),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各分成3个亚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6 h组及再灌注24 h组。用HE染色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L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凋亡细胞,FasL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L参与了耳蜗IRI后的细胞凋亡,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L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I/ R)过程中复方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 (SMA)夹闭 1h后松夹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动物模型。将 4 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假手术组分离 SMA但不夹闭。余各组分别于缺血即刻、缺血 1h和再灌注1h3个时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 ICAM- 1表达 ,同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组织水含量等指标 ,并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ICAM- 1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肠缺血 1h及再灌注 1h组较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治疗组增多 (P<0 .0 5 ) ,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升高 (P<0 .0 5 )。HE染色显示 ,I/ R损伤后 ,复方丹参治疗组肠屏障功能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时肠血管内皮细胞 ICAM- 1表达增加 ,由此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肠粘膜上皮损伤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复方丹参通过抑制 ICAM- 1的表达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缺血再灌注组(B),丹参干预组(C)。每组分别于缺血第45min、再灌注30、60、120min,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TUNEL法测定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1)肺组织病理变化:B组肺组织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显著,c组肺组织较B组减轻;(2)血浆MDA、SOD含量:经缺血再灌注后,B和C组血浆MDA较A组均明显增加(P〈0.05),B组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C组(P〈0.05);B和C组血浆SOD较A组同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C组减少的程度明显小于B组(P〈0.05);(3)肺组织W/D比值:经缺血再灌注后,B组和C组的肺组织W/D比值都呈进行性上升(再灌注60,120min vs缺血45min,P〈0.05);C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B组(再灌注60,120min时,C组vsB组,P〈0.05);(4)肺组织细胞AI的变化:B组及C组缺血再灌注后均可见肺组织细胞凋亡现象,但与B组相比,C组相同时点的肺组织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丹参对于实验性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及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离体大鼠心脏氧反常模型上,观察核黄素和丹参的作用,与氧反常组相比,发现二者均有恢复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提示核黄素可能通过减慢心率和保护心肌内多种抗自由基酶系,对大鼠心脏氧反常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丹参的抗氧反常作用主要与其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发挥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在大鼠离体肝保存时对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的作用。方法:模拟临床供肝保存,大鼠肝脏切取后置4℃保存液中。实验根据灌注保存液不同分为平衡液组(A 组)、丹参组(B组)、丹参+抑制剂预处理组(C 组),每组分别为24只动物,根据保存时间各组分为4个亚组(0、1、3、6h),每亚组6只动物。术前24小时,A、B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预处理,C组用锌原朴啉腹腔注射预处理。以RT-PCR和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HO-1mRNA及蛋白表达的情况,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并评分,并作HO-1的与肝脏损伤评分相关分析。结果:(1) B组各亚组肝组织HO-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较A、C两组高(p﹤0.05);(2) 除0h亚组外,各组同时间点亚组比较,以B组肝组织损害最轻,保存时间最长, C组的肝组织损伤明显重于A、B两组;(3)HO-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脏损伤评分呈相关性。结论:大鼠离体肝脏保存时,丹参可以诱导HO-1过表达;丹参诱导HO-1的表达可能是丹参对肝脏保护作用机制。 关键词:丹参; 血红素氧合酶-1;器官保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东川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东川芎小剂量组(8.1 g/kg),东川芎大剂量组(16.2 g/kg)及丹参药物组(13.5 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东川芎大剂量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状态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结论]东川芎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对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丹参对被动吸烟所致大鼠肝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对被动吸烟所致肝功能变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香烟烟雾使大鼠被动吸烟的方法 ,复制肝损伤的动物模型。以 0 .3ml丹参注射液给模型鼠腹腔注射 ,观察丹参对吸烟所致大鼠肝功能及肝系数改变的影响。结果 :烟熏组大鼠肝功能检查结果明显异常 ( P<0 .0 5) ,肝系数明显增高 ( P<0 .0 5) ;丹参 烟熏组大鼠肝功能明显优于烟熏组 ( P<0 .0 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肝系数明显低于烟熏组 ( P<0 .0 5)且于正常对照组相近似 ( P>0 .0 5)。结论 :丹参对被动吸烟所致大鼠肝功能及肝系数的改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及丹参预处理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及丹参预处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于我科行肝切除术的 4 8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n =12 ) :单纯肝门阻断切肝 ;缺血预处理组 (n =12 ) :肝门阻断前给予缺血 5min ,再灌注 5min的缺血预处理 ;丹参预处理组 (n =12 ) :术前 5~ 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 30ml静点 ;缺血预处理并丹参预处理组 (n =12 ) :同时采用上述两种预处理方法。比较 4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 1、3、7d各预处理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3、7d各预处理组的总胆红素 (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1d ,各预处理组的白蛋白 (ALB)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预处理并丹参组各观察指标略优于其他预处理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丹参预处理组对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34-3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Pringle's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冉灌注组(B组)和复方丹参预处理组(c组).测定各组缺血30 min(T1)、再灌注120 min(T2)肝功能(ALT、AST)、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D)含量、肝指数(湿重/干重%),比较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1)T1、T2相,B、C组与A组比较肝组织损害重:ALT、AST均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肝脏水肿程度上升(P<0.05);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2)在T1、T2相,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损害轻:ALT、AST均较低(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高,MDA含量减少(P<0.05);肝脏水肿程度较轻(P<0.05);肝组织出现较轻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复方丹参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状况,改善缺血肝脏组织的能量代谢,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而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的机制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失血性休克再灌注组(HS-R组)和丹参治疗组(SM组).实验结束时,取血进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作病理学检测.结果:与NC组相比较,HS-R组和SM组血浆BUN、Cr含量均明显升高,HS-R组和SM组肾组织的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而XOD活性、MDA含量明显增高,HS-R组肾组织的NO含量明显增高;SM组的血浆BUN和Cr含量明显低于HS-R组,SOD活性比HS-R组明显增高,MDA和NO含量明显低于HS-R组.肾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HS-R组肾组织病变明显,SM组的肾组织病变较HS-R组减轻.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肾功能下降,氧自由基参与肾脏的损伤过程,丹参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