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g J  Li X  Li Q 《中国肺癌杂志》2000,3(2):98-100
目的 探讨端粒酶的表达与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技术(TRAP)-PCR-ELISA定量分析及TRAP-PCR银染定性分析主地24例肺癌新鲜手术标本及6例肺良性肿瘤手术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5%;肺鳞癌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腺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35,P〉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并以7例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32例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及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4.4%,癌 旁组织为9.4%,在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端粒酶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并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p53,PCNA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59例肺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肺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1.3%(48/59)、77.2%(34/44)、79.5%(35/44);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7/35)、8.6%(3/35)、14.3(5/35),肺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肺癌组织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TNM各期之间以及不同的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活化参与各型、各期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发生发展;端粒酶在肺癌组织高表达和正常肺组织低表达的特性,有望使端粒酶成为肺癌诊断的1种标志物;p53和PCNA均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酶与p53和PCNA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肺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50例患者肺癌组织和其中1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6%和50%,而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肝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比肺癌细胞株高20%,端粒酶活性随肿瘤的发展阶段,恶性程度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是恶性肿瘤分子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其对肿瘤诊断和预后诊断的价值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 -银染法检测 42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 ,35例癌旁正常组织 ,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80 9% ,癌旁正常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 ;Ⅰ~Ⅱ期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86 7% ,Ⅲ~Ⅳ期阳性率为 77 8% ;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92 3% ,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 7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 ;端粒酶可能是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 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P的表达。结果 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9.4%(54/68),hTR阳性率为98.5%(67/68),hTERT阳性率为91.2%(62/68)。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但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62/68,91.2%),仅7例hTERT表达阳性(10.3%),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9.0%(121/136),而ThTR与端粒酶的一致率为43.4%(59/136)。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后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al ,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 48例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 ,并以 42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4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 87.5 % ( 4 2 /4 8) ,癌旁组织为 8.3 % ( 4 /4 8) ,42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 χ2 =13 .0 2 9,P <0 .0 1)及良性病变组织 ( χ2 =14 .0 16,P <0 .0 1)。端粒酶活性随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伴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 ( 93 .5 %比 76.4% ,χ2 =63 .5 11,P <0 .0 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并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刷检、活检和手术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刷检细胞能否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 应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对150例食管癌,130例慢性食管炎,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活检标本和刷检标本及30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炎和癌旁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增高,且随着食管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但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端粒酶活性及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刷检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以刷检细胞标本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的重新活化发生在食管癌的早期阶段,并且与恶性发展有明显关系,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食管早期癌的诊断。食管刷检细胞完全可以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这为大规模普查食管癌工作提供了1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以及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对28例宫颈癌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6例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DNA含量。结果:宫颈癌、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组DNA异倍体率、SPF、DI、PI平均值明显高于端粒酶阴性组。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宫颈癌起源过程中可能是较早的事件并且和其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肺刷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Zhang X  Ying K  Cai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31-43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刷取肺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定量及TRAP-PCR银染定性法,对57例支气管肺刷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23例肺癌患者患侧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其对侧肺部及肺炎组。与病理学相比,端粒酶在肺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1.3%,明显高于肺脱落细胞涂片的阳性检出率(52.2%)。同时还测得83.3%的肺脱落细胞不典型增生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也显著增高。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刷取的肺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作为诊断肺部恶性肿瘤有效而敏感的手段之一,可以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肺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 p53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法检测 NSCLC组织、癌旁非癌肺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用 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 NSCLC组织 p53蛋白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 NSCLC 93.02% (80/86),癌旁非癌肺组织 9.33% (7/75),肺良性病变组织 27.27% (3/11), NSCLC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非癌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类型、细胞分化、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间差别不显著; NSCLC p53异常为 51.42%( 36/ 70), p53异常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Ⅰ级与Ⅱ、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酶活性表达与 p53异常无显著关联( P >0.05);结论: NSCLC标记物中,端粒酶活性表达较 p53敏感, p53对 NSCLC分期分级有帮助,端粒酶活性表达与 p53异常在 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是两个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He GP  Shui QL  Huang Y  Zhang SZ  Yu H 《癌症》2004,23(9):1041-1046
背景与目的:端粒酶是一种在细胞永生化及癌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蛋白酶。最近关于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因研究方法的差异而呈现出不一致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行的银染端粒酶定量检测法,以探讨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学预后因素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SS-TRAP)检测了52例新鲜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3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对结果予以定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癌旁组织、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0.38%(47/52)、28.85%(15/52)、31.25%(10/32)、0(0/14)。端粒酶分别为36.91±15.35、8.27±4.37、14.10±5.28、0(TPG单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中端粒酶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03及0.004),即随着肿瘤的进展,端粒酶活性亦增加。其中,浸润性非特殊癌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癌(P<0.05);中、低分化癌端粒酶活性均高于高分化癌(P<0.05),中、低分化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在患者病程、年龄、绝经状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经典TRAP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TRAP结合银染分析技术检测了33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8例良性疾病组织。结果  33例中 2 9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 87.9%。而癌旁组织有 2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 6 .1% ,8例良性疾病组织均为阴性。 2 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 2 2例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95 .6 %。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疾病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 测定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对食管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NSCLC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研究了74例NSCLC组织及周围百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74例NSCLC组织69例(93.24%)有端粒酶活性表达,74例周围非癌组织有9例。  相似文献   

16.
肺癌前病变、肺癌中FHIT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FHIT基因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候选抑癌基因,位于3p14.2,跨越FRA3B易脆点,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本研究旨在观察FHIT基因在人肺癌前病变、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HIT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98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标本(包括161例肺癌、51例肺癌前病变、30例正常肺组织、23例肺良性病变和33例肺癌转移淋巴结)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无失表达,癌前病变组织和肺癌组织中失表达率分别为54.9%(28/51)和59.0%(95/161),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失表达率为78.8%(26/33);肺癌前病变、肺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FHIT蛋白失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O.05)。FHIT蛋白失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组(P〈0.01)。吸烟组患者FHIT基因失表达率69.1%显著高于无吸烟组49.5%(P〈0.01)。结论FHIT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吸烟导致FHIT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诱发肺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