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匮要略》是一部治疗杂病的典籍。笔者从事肝病的防治工作,对《金匮要略》治疗黄疸病反复学习思考,受益匪浅,尤其对篇中论述较少且后世有不同观点的黑疸病体会颇深,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势”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趋势。笔者认为在《金匠要略》一书中包括自然之势、脏气之势、病位之势,病势四方面的内容。顺势治风IH旨在治疗疾病中顺应自然之势、脏气之势、病位之势以及病势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立相应治疗方法的原则。本文记就顺势治则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应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论治杂病的专书 ,近代以来 ,对其理、法、方、药的研究连篇累牍 ,数不胜数 ,但对其中丰富的养生思想却鲜有言及 ,本文试就此做一探讨。1 《金匮要略》的养生指导原则1 .1 顺应四时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 :“夫人禀五常 ,因风气而生长 ,风气虽能生万物 ,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 ,亦能覆舟。”指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 ,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正常的自然变化使人类生长、发育、繁衍不绝。反之 ,如“有未至而至 ,有至而未至 ,有至而不去 ,有至而太过”等不与节令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补法,是中医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疗方法。主要起补损的作用,也就是用药物来充实体内的阴阳,气血,精髓,津液等的不足,调整或改善某些脏器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通过扶助正气以达到祛除病邪的方法。《黄帝内经》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指此而言。《金匮要略》中对于补法的运用,重在脾肾,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 相似文献
6.
朱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4):17-18
中医所谓清法,是指用气味寒凉的药物为主要部分所组成的方剂,以治疗热证的治病方法,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能.《内经》云:“热者寒之”、 “治热以寒”,即是指清法而言.《金匮要略》对清法的运用,较为慎重.因治热方药多属寒凉,易于损伤人体阳气,对于平素虚寒患者,仲景更是慎用.但后世医家对于清法应用有很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在药物运用方面有诸多特点,特别在专药应用、协同配伍、加减化裁、炮制及煎服方法、用药途径等方面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仲景辨证用药的原则性与灵活性。1 据药功效,专病专药 《金匮要略》辨证用药,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以其独特功效来克制病邪。如对狐惑病利用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煎水洗前阴,治前阴蚀烂,利用雄黄解毒杀虫之功效,火烧熏后阴,治后阴蚀烂;对寒疝病利用乌头之大辛大热破积散寒止痛,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论血证分吐血、衄血、下血、淤血、亡血五法。下面仅就吐血之证细细研求。吐血与咳血二者均经口而出 ,但应注意鉴别。《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说 :“胃中呕出名吐血 ,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阳明胃家症 ,咳血太阴肺家症……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 ,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而《金匮要略》所言之吐血 ,吐者口中出 ,由此可见 ,应包括胃中呕血和肺中咳血。《金匮要略》论吐血只 5条 ,在此寥寥文字之中 ,欲求其真谛 ,实觉难以详备。今细加咀嚼 ,抛砖引玉 ,与同仁共析。1 吐血脉证辨别1 .1 吐血的一般诊断 文曰“病人面无色 ,无寒热…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是中医“群方之祖”,其中有些章节直接讲到耳鼻喉科疾病,论述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一、痰饮与膜迷路水肿眩晕《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二》提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把“燥”作为诸多疾病过程的“症状”。外感热邪,里热炽盛或余热未清,可直伤津液致燥;阴血虚损,瘀血内结,可耗精伤血致燥;阳虚失布,津失敷布亦可生燥。针对致燥之因,治疗标本兼顾,变化无穷。为后世“燥证”理论研究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原书不仅论述杂病的辨证论治,而且重视易被医家忽略的影响疾病疗效的各个环节,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包括药前调护、服药调护、药后调护三个方面,并对此作有详细记载,对后世用药调护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中医用药调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是阐述杂病辨证论治的一部专著,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仲景论杂病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扶助正气,而扶助正气又尤重视调理脾胃.仲景这一承先启后,独树一帜的调理脾胃疾病值得深入发扬和研究.故本文从预防为主,补中益气,祛邪调脾,顾护胃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16.
《金匮要略》双语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在高校大力推广使用英语等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要求,为适应中医专业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的需要,结合《金匮要略》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中医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对其教材、多媒体课件、备课、授课等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和环节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认为优秀的双语授课教师、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接收能力、适宜的教学模式和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整体性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金匮》肺痿、肺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金匮要略》中肺痿、肺胀之源流进行考析。认为《金匮》所论之肺痿强调肺脾两虚,以咳嗽、吐痰为主症,类似于呼吸系统的慢性渗出性炎性病变,治以补虚化瘀止咳;《金匮》所谓之肺胀为表寒里饮郁热闭肺,表里同病,以喘为主症,病变实质类似于哮喘发作,治以宣肺平喘。今人所认定上之肺痿(治必活血化瘀之肺纤维化),肺胀(肺心病之肺胀),与《金匮要略》所论名同实异,证治俱不同,提示学柱石在循名责实,明 相似文献
18.
从《脉经》看《金匮要略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经》卷八、卷九保存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两书中的相关内容,发现:《金匮》中“脏腑经络先后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病”的许多内容在《脉经》中没有反映;《金匮》中的许多方证原文《脉经》未记载;妇人病的内容,《脉经》明显比《金匮》多;《脉经》原文有助于对《金匮》的理解。认为:造成两书内容差异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脉经》对《金匮》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10-11
从"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在疗法上体现"治未病"思想,在治疗上体现"治未病"思想,在养生上体现"治未病"思想等论述《金匮要略》治未病。 相似文献
20.
田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9):17-18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属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论述《金匮要略》有关治疗消渴方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