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介绍近10年来雷公藤内酯醇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雷公藤内酯醇的体内过程,抗肿瘤、抗炎及免疫抑制和抗雄性生育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不仅是一个药理活性较强的,而且还是一个毒性较大,具有较强的致突变作用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与表雷公藤内酯醇的HPLC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HPLC法以测定雷公藤内酯醇与差向异构体表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两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γ分别为0.9998和0.9996。方法精密度分别为0.73%和0.52%。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0.36%)和99.6%(RSD1.03%)。 相似文献
3.
4.
以雷公藤内酯二醇为原料,经亲核酰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异雷公藤内酯四醇,药理试验表明:异雷公藤内酯四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内酯醇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C_(20)H_(24)O_6)系由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提取得到,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白血病等病。本品一般依照英国专利用“醇提水沉”即乙醇渗漉法提取,醇提取物用醋酸乙酯萃取;国内则用氯仿萃取。此种提取工艺,效果良好,但生产周期较长,消耗大量能源,乙醇用量也大,成本很高。其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内酯醇的局部刺激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的局部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雷公藤内酯醇对家兔、大鼠和小鼠进行局部刺激。结果雷公藤内酯醇1.11 ,2.22 ,4.44mmol·L-1 对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引起明显的红斑及水肿反应 ,病理组织学检查 ,表皮真皮呈明显炎症反应。2.22 ,4.44mmol·L -1 可引起小鼠耳廓明显肿胀。0.55 ,1 11mmol·L-1局部皮下注射可引起大鼠足跖肿胀 ,炎症反应于注射后d3达到高峰 ,并持续7d以上。局部注射可引起明显的疼痛反应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局部刺激作用 ,诱导的炎症反应不能为其自身的抗炎作用所拮抗。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内酯醇是一种从福建产雪公藤的根皮中分离出的产品[1],由它制成的雷公藤内酯醇注射液是治疗白血病有效的一种新药[2,3]。雷公藤内酯醉在乙醇浴液中,当浓皮在40.2μg/ml~20μg/ml时,浓度与吸收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也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和试药岛律UV—300紫外可见双波长汉光束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DM-5数显仪,DP-80Z打印机。雷公藤内酯酸对照品及雷公藤内酯酸注射液由本所植化室提供。2.实验方法ZI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105C干燥至恒重的雷公藤内酯酸对照品20.ling用乙醇溶解置500ml县瓶中并稀… 相似文献
8.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20H24O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ANG Ying SONG Min HANG Tai-jun PAN Li ZHANG Zheng-xing 《药物分析杂志》2008,28(1):36-40
建立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滕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以3,5-二硝基苯甲酸显色,于540 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测得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另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ODS 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 A 为甲醇,流动相 B 为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80),采用梯度洗脱,于218 nm 处检测,测定雷公滕内酯醇的含量。结果:以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内酯(以雷公藤内酯醇计),浓度在8~40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9)为100.6%;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浓度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6%。测得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在0.061%~0.363%范围内,雷公滕内酯醇含量在0.002%~0.200%范围内。结论:两方法均准确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质量分析控制。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含量差异较大,应该加强其质量控制、保障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从雷公藤茎叶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醇的工艺。方法 10kg雷公藤茎叶原料,制成浸膏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两步进行分离,先用氯仿洗脱粗分离后,用同样的层析法,乙酸乙脂-石油醚(1:15)洗脱进一步分离。最后,用二氯甲烷-石油醚重结晶,得雷公藤内酯醇500mg。结果与结论 从雷公藤茎叶中可分离到雷公藤内酯醇,得率0.0005%,此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12.
雷公藤内酯醇不同季节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福建产的雷公藤不同季节不同部位进行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雷公藤春夏秋冬生长的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经无水乙醇提取,中性氧化锃伴和,石油醚回流和氯仿提取,与雷公藤内酯醇分别点样于薄层板上,氯仿-乙醚(2:1)上行展开,喷显色剂,薄层扫描定量检测。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雷公藤全根、根皮、叶中的含量为夏季最高,去皮根为春季最高,茎为秋季高;夏季的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高低,依次为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结论:为合理利用雷公藤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外有关雷公藤内酯醇的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综速了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研究和毒副作用,并对其应用价值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俗名断肠草,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生长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建立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雷公藤多苷以乙酸乙酯-丙酮(3:1)柱层析洗脱后,采用 HPLC 法进行测定。色谱柱: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henomenex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 pH=4.0)-乙腈-甲醇(60:15:25);流动相 B:甲醇。梯度洗脱条件:0~18 min,A(100%),18~25 min,B(100%),25~30 min,A(10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8 nm;柱温为15℃。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44~14.16μg·mL~(-1!r=0.9999)。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4%,95.9%,96.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高效薄层硅胶板上,以氯仿-乙醚(4:1)为展开剂分离雷公藤内酯醇及其差向异构体,用薄层扫描法(λ=217nm)测定前者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合物胶束(TP-PM)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对SPF级BALB/c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根据致死率,计算其LD50,为该药抗癌药理学实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方法 SPF级BALB/c小鼠50只(雌雄各半),按照2.415,2.777,3.194,3.673,4.224 mg.kg-1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TP-PM,共5个剂量组.观察小鼠单次给药的症状体征,统计死亡率、体质量等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注射后4 h内各组小鼠未出现死亡.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小鼠出现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而活动减少,甚至死亡,其死亡时间集中在给药后24~48 h,96 h后绝大部分存活动物恢复正常的运动、呼吸等,体质量上升.在该剂距范围内,死亡率分别为20.0%,60.0%,70.0%,80.0%,100.0%,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P-PM对于SPF级BALB/c小鼠经尾静脉注射途径,其LD50值为2.807 mg.kg-1,95%可置信区间是2.406~3.082 mg.kg-1,具备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内酯醇治疗银屑病1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我们应用雷公藤内酯醇软膏治疗银屑病153例,总有效率为86.9%,显效率为66%,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文204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内酯醇软膏冶疗组(下你治疗组)153例,乙双吗啉治疗对照组(下称对照组)51例。两组均选择初发病 相似文献
20.
从雷公藤(Tripterygiurn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_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_20H_24O_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