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对新鲜脐血CD34+ 细胞及扩增后脐血CD34+ 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PF4对脐血CD34+ 细胞上的黏附分子CD4 9d及基质细胞趋化因子 (SDF 1)受体CXCR4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选CD34+ 细胞 ,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总黏附性 ,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9d及CXCR4的表达。结果 ①PF4可使新鲜脐血CD34 + 细胞总黏附性提高 ,且与剂量相关。②SDF 110 0ng ml可使脐血CD34+ 细胞总黏附性提高。③脐血CD34+ 细胞扩增 10d后未加PF4刺激的自发以及经SDF 1诱导的黏附功能开始下降 ,在扩增脐血CD34+ 细胞不同时间段加入 10 0ng mlPF4 ,脐血CD34 + 细胞对基质层的黏附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以 0天时脐血CD34 + 细胞黏附性为10 0 % ,扩增 14d时脐血CD34+ 细胞黏附性PF4组为 (2 6 2 .0 4± 6 4 .81) % ,同期对照组为 (6 4 .35±8 2 9) % ,经SDF 1诱导下扩增 14d的CD34+ 细胞的总黏附性PF4组为 (138.31± 32 .39) % ,同期对照组为 (6 7.6 6± 12 .4 4 ) %。④PF4 10 0ng ml作用于CD34 + 细胞时 ,CD4 9d 表达增长 13.0 2 % ,CXCR4表达增长17 33%。结论 PF4可使新鲜及扩增后的脐血CD34+ 细胞黏附功能增强 ,并促进CD4 9d及CXCR4的表达 ,提示PF4可能有助于脐血干细胞的归巢。  相似文献   

2.
TGF-β1对脐血体外扩增中造血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TGF-β1对扩增中脐血(UCB)造血祖细胞(HPC)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其进行UCB-HPC体外扩增的可行性,在含有若干细胞因子的UCB CD133^ 细胞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GF-β1,对扩增细胞的有核细胞(NC)数、免疫表型、细胞周期、祖细胞集落及粘附分子表达等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TGF-β1各组NC总数及其扩增倍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呈明显的剂量负相关性。扩增中TGF-β1各组的CD34^ 、CD133^ 、CD34^ CD38^-细胞的比例、细胞总数及其扩增倍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扩增早期,TGF—β1各组的CFU—GM,CFU—mix和HPP-CFC集落的产率均高于对照组。高浓度TGF—β1组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而G1/G0期的细胞明显增加。对粘附分子表达的检测表明,TGF—β1能够上调CD49d,CD11a和CD54的表达;TGF-β1各组表达CD49d,CD11a和CD5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表达这些粘附分子的CD34^ 细胞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剂量的TGF-β1能够促进CD133^ 细胞的扩增,延缓和减少扩增中HPC的过度分化,提高扩增细胞中造血祖细胞的含量,同时还能上调扩增细胞的部分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扩增细胞的植入能力,对提高UCB体外扩增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Tpo、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 4 + CD3 8-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用载有Tpo、IL 1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HFCL ,通过Northernblot法检测基因修饰的HFCL细胞Tpo、IL 11基因的表达。以未经基因修饰的HFCL细胞作为对照 ,将脐血CD3 4 + 造血干 /祖细胞在这种基因修饰的HFCL细胞支持下 ,进行 7d体外扩增后 ,用锥虫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总数 ,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扩增细胞中CD3 4 + 细胞以及CD3 4 + CD3 8-细胞的比例。结果 在Tpo基因修饰的HFCL细胞、IL 11基因修饰的HFCL细胞和Tpo +IL 11基因共同修饰的HFCL细胞的支持下 ,扩增后CD3 4 + CD3 8-早期造血祖细胞的比例分别为 (1.8± 0 .2 4 ) %、(1.6 2± 0 .2 3) %、(2 .4 5±0 2 8) % ,细胞扩增倍数为 4 .2倍、3.6倍、6 .9倍 ,高于对照组的 (0 .80± 0 .2 3) %和 1.5倍 ,同时扩增细胞总数和CD3 4 + 细胞比例亦高于未经基因修饰的HFCL细胞所支持的扩增体系。结论 Tpo、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可有效促进脐血CD3 4 + 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 ,同时能有效维持扩增体系中的CD3 4 + CD3 8-细胞以及促进其扩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新鲜脐血CD34+细胞及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PF4对脐血CD34+细胞上的黏附分子CD49d及基质细胞趋化因子(SDF-1)受体CXCR4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细胞,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总黏附性,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CD49d及CXCR4的表达.结果①PF4 可使新鲜脐血CD34+细胞总黏附性提高,且与剂量相关.②SDF-1 100 ng/ml可使脐血CD34+细胞总黏附性提高.③脐血CD34+细胞扩增10 d后未加PF4刺激的自发以及经SDF-1诱导的黏附功能开始下降,在扩增脐血CD34+细胞不同时间段加入100ng/ml PF4,脐血CD34+细胞对基质层的黏附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以0天时脐血CD34+细胞黏附性为100%,扩增14 d时脐血CD34+细胞黏附性PF4组为(262.04±64.81)%,同期对照组为(64.35±8.29)%,经SDF-1诱导下扩增14 d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PF4组为(138.31±32.39)%,同期对照组为(67.66±12.44)%.④PF4 100 ng/ml作用于CD34+细胞时,CD49d表达增长13.02%,CXCR4表达增长17.33%.结论 PF4可使新鲜及扩增后的脐血CD34+细胞黏附功能增强,并促进CD49d及CXCR4的表达,提示PF4可能有助于脐血干细胞的归巢.  相似文献   

5.
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为造血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监测细胞增殖潜能和安全性的指标。用源自人脐血的CD34~+细胞及不同细胞因子组合(SCF+IL-3+IL-6+G-CSF,SCF+IL-3+IL-6+EPO)在体外进行诱导分化;用TRA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TRAP-ELISA法检测CD34~+细胞及诱导分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用RT-PCR在细胞转录水平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体外诱导分化14-21天为细胞生长峰值,细胞总数可增加(1006.4±103.2)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不再增加。CD34~+细胞低度表达端粒酶活性和hTERT基因,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逐渐升高,细胞诱导14天后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下降,28天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检测不出。结论:利用CD34~+细胞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的大量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且利用端粒酶的检测可为临床应用诱导分化细胞的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抗TGF-β抗体在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可以增加CD34 细胞的扩增效率,并观察其对脐血CD3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6份新鲜脐血标本中富集CD34 细胞,将其接种于含抗TGF-β抗体 SCF Flt-3L TPO IL-3因子组合的SFEM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6天后,细胞计数,并用FACS检测CD34、c-kit(CD117)、CD11a、CD49d、CD33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集落分析。结果表明:①实验组有核细胞数、CD34 细胞数、CD34 c-kit 细胞数及CFU-GEMM分别扩增了41.82±13.49,15.62±6.95,13.36±6.12,11.07±4.05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0.002,0.003,0.002),其中实验组中更为早期的CD34 c-kit-亚群的扩增倍数更多(69.10±41.06),多于有核细胞、CD34 细胞、CD34 c-kit 细胞的扩增倍数(P=0.024)。②TGF-β抗体对CD11a和CD49d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值均大于0.05)。结论:抗TGF-β抗体可协同早期干细胞生长因子有效扩增脐血CD34 细胞,同时不降低CD34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诱导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为T/NK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扩增分化为T/NK细胞的最佳培养体系。方法 脐血MNC在 6种培养体系中培养 4周 ,于各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T/NK标志抗原的表达 ;测定有核细胞 (NC)数 ;并行细胞形态学鉴定及细胞毒功能实验。结果 脐血MNC在SCF +FLT 3L +IL 7+IL 15 +TNF α +IL 2体系中培养 ,第 2 2天NC数达 (2 0~ 2 6 )× 10 6/ml;淋巴细胞占NC的比例和CD3 +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达到 90 %以上 ,以CD8+ T细胞亚群为主 ,CD4+ T细胞亚群比例下降 ;CD56+ CD3 + NKT细胞和TCRγδ+ 细胞的比例分别由不足 2 %升高到 30 %~ 4 0 %和 10 %~ 15 %。CD3 -CD56+ NK细胞无扩增。培养后细胞在效靶比为 5 0∶1时对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75 %以上和 32 %~ 6 5 %。结论 本实验中体外诱导脐血MNC扩增分化为T/NK细胞的最佳培养体系为SCF +FLT 3L +IL 7+IL 15 +TNF α+IL 2 ,最佳扩增时间是培养后第 2 2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D34+MultiSortKit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出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选择与CD34+细胞相关的粘附分子CD44、CD11a、CD18、CD49d、CD54、CD58及CD62L,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及短期液体培养后再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粘附分子表达CD44为(92.7±2.2)%[骨髓(93.1±2.3)%]、CD11a为(56.3±6.0)%[骨髓(61.8±7.8)%]、CD18为(65.2±6.0)%[骨髓(70.6±7.5)%]、CD49d为(39.4±7.2)%[骨髓(66.9±5.1)%]、CD54为(20.9±4.1)%[骨髓(24.1±3.8)%]、CD58为(77.9±5.8)%[骨髓(81.9±5.6)%]及CD62L为(45.9±5.6)%[骨髓(63.9±4.3)%],其表达均较骨髓为低,尤以CD49d和CD62L为著.脐血CD34+细胞CD11a为(55.5±6.5)%、CD18为(66.7±7.5)%、CD44为(90.3±4.0)%、CD49d为(63.7±6.7)%、CD62L为(50.8±5.9)%,其表达亦较骨髓为低,尤以CD62L为著,但脐血CD54的表达[(29.1±4.9)%]较骨髓及动员后外周血为高,尤较动员后外周血为著.结论不同来源CD34+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存在差异,外周血细胞动员的机制可能与粘附分子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的目的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能使细胞数有效扩增,但同时也耗竭了具有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对多细胞因子组合介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黏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在预先建立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层上,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培养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和单用细胞因子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并提高造血细胞上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而单用细胞因子组促进脐血造血细胞扩增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强,提高造血细胞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差.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虽可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但在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支持下,多细胞因子可有效地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扩增,并优于单用细胞因子及骨髓基质细胞,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协同多细胞因子有效地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黏附和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 4 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D3 4 MultiSortKit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分离纯化出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 4 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 ,选择与CD3 4 细胞相关的粘附分子CD4 4、CD11a、CD18、CD4 9d、CD54 、CD58及CD62L,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及短期液体培养后再行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动员后外周血CD3 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CD4 4为 (92 .7± 2 .2 ) % [骨髓 (93.1± 2 .3) % ]、CD11a为 (5 6 .3± 6 .0 ) % [骨髓 (6 1.8± 7.8) % ]、CD18为 (6 5 .2± 6 .0 ) % [骨髓 (70 .6± 7.5 ) % ]、CD4 9d为 (39.4±7 2 ) % [骨髓 (6 6 .9± 5 .1) % ]、CD54 为 (2 0 .9± 4.1) % [骨髓 (2 4.1± 3.8) % ]、CD58为 (77.9± 5 .8) % [骨髓(81.9± 5 .6 ) % ]及CD62L为 (4 5 .9± 5 .6 ) % [骨髓 (6 3.9± 4.3) % ],其表达均较骨髓为低 ,尤以CD4 9d和CD62L为著。脐血CD3 4 细胞CD11a为 (5 5 .5± 6 .5 ) %、CD18为 (6 6 .7± 7.5 ) %、CD4 4为 (90 .3± 4.0 ) %、CD4 9d为 (6 3.7± 6 .7) %、CD62L为 (5 0 .8± 5 .9) % ,其表达亦较骨髓为低 ,尤以CD62L为著 ,但脐血CD54 的表达[(2 9.1± 4.9) % ]较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用液体培养法分离脐血贴壁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贴壁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免疫表型特征;在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条件下诱导细胞分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分化后细胞原胶原Ⅱ型基因的表达。采用分阶段共培养方法观察脐血贴壁细胞对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率为(3.5±0.7)/106。脐血MSC体外至少可以扩增15代。没有分化的脐血MSC表型为CD13、CD29、CD90、CD105、CD166、SH2、SH3和SH4阳性,CD45、CD34和CD14阴性;脐血MSC培养上清中干细胞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阳性。在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脐血MSC原胶原Ⅱ型基因mRNA表达阳性。脐血MSC与CD34+细胞共掊养14d,CD34+细胞扩增率高于未共培养组4倍。结论脐血MSC具有类似于成体骨髓MSC的特征,对造血干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胎盘组织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富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标化流程,采用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羟乙基淀粉(6%HES)法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再经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CD34-、CD34+CD38-、CD34+CD38+3个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术对各阶段分选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并计算分选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表明: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的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中单个核细胞(MNC)数达(12.30±3.51)×108,与脐血初始样品所含的MNC数(8.86±5.38)×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CD34+细胞所占百分率[(3.93±2.31)%]则明显高于脐血[(0.44±0.29)%]。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经6%HES分离后MNC和CD34+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45.3±11.7)%和(51.1±9.8)%;MNC经免疫磁珠分选后,其CD34+细胞的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73.4±14.1)%和(52.7±11.7)%。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HES分离MNC-MACS分选目标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从胎盘组织获得高丰度、高富集度、高活性的HSPC,为进一步研究胎盘HSPC提供了比较经济、效果较好的分离富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扩增MSC,通过免疫表型和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对其鉴定;将脐血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MSC表达Thy-1、SH2、SB10、CD44、CD13、CD49e和CD29,不表达CD34、CD45、HLA-DR、CD14和CD31,经过诱导可以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实验组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扩增8 d后有核细胞、CD34+、CD34+CD38-、CD34+CD62L+细胞和CFU-Cs分别扩增145.57±17.89,37.47±13.78,69.78±50.07,10.74±5.89和20.73±5.54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明显变化,虽然ICAM-1和L-选择素表达下降,但实验组CD34+CD62L+和CD34+CD54+细胞的绝对数显著增加.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抑制HSC分化并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脐血和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免疫表型差异.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FCM)双标法对38份脐血及10份骨髓HSPC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①脐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所占比例与骨髓中相近,约为0.5%;②脐血CD34+细胞中CD34+CD38-[(17.C4±5.37)%]、CD34+HLA-DR-[(32.65±10.71)%]及CD34+H-CAM+(CD44+)[(77.84±7.69)%]亚群含量均高于骨髓[含量分别为(8.26±3.19)%、(14.05±1.67)%和(70.02±6.40)%],CD34+CD13+、CD34+CD19+亚群比例低于骨髓.结论脐血与骨髓CD34+细胞比例相近,但前者较原始的干细胞含量更高,故脐血是极具潜力的HSPC来源;而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及淋系祖细胞含量低于骨髓,可能是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缓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CD34^+细胞(HSPC)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及对CD34^+细胞表面标志、归巢黏附分子、集落形成能力等干细胞特征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磁珠法从新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用MSC饲养层(feeder)制备经^137Cs照射的间充质干细胞饲养细胞(MSC feeder cells)。将CD34^+细胞接种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实验分为3组:HSPC+CK组为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组合(SCF、FL和TPO),HSPC+MSC组为CD34^+细胞接种在MSC feeder上,HSPC+MSC+CK组同时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及MSC饲养细胞。培养后4、7、10、14天计数有核细胞总数(MNC),计算细胞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间CD34^+细胞及亚群免疫表型、归巢黏附分子和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2周的培养时间里,3组MNC和CD34^+细胞均明显增加,MNC扩增数依次HSPC+MSC+CK组〉HSPC+CK组〉HSPC+MSC组。体外扩增10天内HSPC+MSC+CK组MNC得到大量的扩增,同时CD34^+细胞的扩增亦较高。培养4天3组细胞CD34^+比例较0天有明显下降(P〈0.01);扩增后CD34^+细胞比例:HSPC+MSC组〉HSPC+MSC+CK组〉HSPC+CK组(P〈0.01);各组CD34^+细胞亚型细胞比例有所不同,HSPC+CK组4天时CD34^+CD38^-细胞有一过性升高(62.71%),之后迅速降低,7天时为0.05%;HSPC+MSC组7天时CD34^+CD38^-细胞比例为18.92%,与HSPC+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集落形成分析结果看出:MSC、细胞因子混合组扩增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在不同时间点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7天)下,MSC和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同时使CD34^+细胞得到明显的扩增并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体外扩增对脐血(UCB)造血干/祖细胞(HSPC)原有粘附功能的影响。将从新鲜UCB标本中纯化的CD34^ 细胞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的悬浮扩增体系,分别于培养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从扩增产物中再次纯化CD34^ 细胞,比较扩增前后CD34^ 细胞表面VLA—4(CD49d)、VLA—5(CD49e)、LFA—l(CDlla)、L-selecin(CD62L)、PECAM—l(CD3l)、ICAM—l(CD54)和HCAM(CD44)等归巢相关粘附分子(SAMs)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 细胞与纤连蛋白(FN)间的自发粘附率和基质细胞来源因子—l(SDF—1)诱导粘附率。①在第14天的培养扩增中,表达上述CAMs的各CD34^ 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15~72倍)的扩增;②扩增后CD34^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CD11a、CD49e和CD49d的表达与原代CD34^ 细胞持平或高于培养开时水平,而CD62L、CD54和CD31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下调;③在前10d的扩增中,CD34^ 细胞与FN间的自发粘附率和SDF—l诱导粘附率均呈上升趋势。所建立的短期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支持表达重要CAMs的UCB CD34^ 细胞亚群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的HSPC总体上保持原有的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17.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人胎盘组织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stem/progenitorcell,HSPC)的归巢能力,采用机械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胎盘组织及脐动、静脉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检测三者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归巢相关黏附分子CD44、CD11a、CD62L、CD49d、CD49e和CD5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胎盘组织CD34+细胞及CD34+CD3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脐动、静脉血;脐动脉与脐静脉血中HSPC百分率没有明显差异。胎盘来源CD34+细胞高度表达黏附分子CD11a、CD49d、CD44、CD49e及CD54,其中表达CD49e及CD54水平明显高于脐动、静脉血CD34+细胞。胎盘来源的CD34+CD62L+细胞百分率为(64.58±15.52)%,低于脐静脉血来源的表达。结论:人胎盘富含HSPC。胎盘来源的CD34+细胞多数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近似或高于脐血,提示胎盘HSPC的归巢能力有可能强于脐带血。  相似文献   

19.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1](IL—11,50ng/ml)和肝素(25U/ml)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免疫表型(CD34^+、CD41a^+、CD61^+、CD34^+CD41a^+及CD34^+CD61^+)、巨核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检测。结果显示:脐血CD34^+细胞能够有效地向巨核细胞分化,CD41a^+和CD61^+细胞比例在培养第14天达到峰值,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在扩增第7天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41±2.80)%和(1.89±1.43)%];CFU—Mk大集落在扩增第7天达到高峰((20.66±32.79)倍],小集落在扩增第10天达到高峰[(435.62±482.65)倍];在培养7、10和14天时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8±9.64)%、(26.87±9.03)%和(52.46±11.74)%,其中培养7天和10天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天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天和10天(P均〈0.05);巨核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随着扩增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培养0到10天阶段下降明显.结论:采用TPO+IL 11+肝素组合.可以有效地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培养7天,CFU—Mk大集落扩增倍数、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均达高峰,这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较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点,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 设门分析181例B-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检测病例CDl9阳性率100%,HLA-DR阳性率98.9%,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8.5%,76.8%和76.8%,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14岁)CD10比例较高,青少年(15-18岁)和成人组(≥19岁)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CD34 型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CD34 型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5 病例相比,CD45-或CD45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43例标本RT-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无显性差弄,m-bcr/abl 主要见于CD10/CD34 型。结论:典型的B-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DR,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5 多见于CD10-B-ALL。儿童组殖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bcr/abl 多见于CD10/C1)34 型B-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