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触低浓度苯系溶剂的职业人群与老龄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接触低浓度苯系溶剂与相关人群老龄化作用的关系,方法:选择102名接触有机溶剂的橡胶制胎,制件行业的流化车间作业工人为接触组,100名机械厂车间工人为对照组,进行了工作能力指数,生理指标及生物学年龄的调查与测试。结果:发现工作能力指数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低浓度有机[溶剂的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工作能力指数有明显差异,特别是45岁以上的接触组工人工作能力指数有效明显下降,但对照组无改变。结论:接触低浓度苯系有机溶剂人群有老龄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低浓度苯系物、正己烷对职业接触工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探索如何提高接触工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市龙岗区应用SF-36量表对辖区218名接触苯系物、正己烷的职业接触者进行调查,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43名非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系物、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的总体健康(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活力(VT)、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等6个维度的得分值低于非职业接触人群(P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系物、正己烷降低接触工人的生命质量;SF-36量表在评价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的生命质量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低浓度苯系物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漳州市某光电企业接触苯系物的作业工人186名作为接触组,选择同地区106名饮食行业食品从业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用个体采样器采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空气中苯系物浓度。结果职业接触低浓度苯系物的工人高血压和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苯系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厂解甲苯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我们于1997年8月对某外资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接触甲苯的218名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1对象与方法11选择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接触甲苯工人218名,其中男性7名,女性211名;年龄为18—41岁。平均268岁;工龄05~4年,平均21年为观察组。12选择某制衣厂车工,不接触任何毒物的工人167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156名;年龄18~39岁,平均274岁;工龄05~6年,平均2.8年对照组。13车间空气中甲苯浓度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按照卫生部1991年颁布的《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进行。14体检内容:对两组人群分别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对男性工人血液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350名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的男性工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以不接触毒物的410名公务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及PLT均有下降,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中工龄≥ 5年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工龄<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可损害男性苯作业工人机体血液系统,对他们的职业健康监护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6.
探讨接触低浓度苯对作业工人血常规的影响,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选择苯作业工人1 160名作为接触组,另选择1 307名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常规检测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接触组血小板计数降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在对苯作业工人健康监护过程中应加强血小板计数的监测,以及时发现苯造成的职业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内企业工人低浓度苯系物防护状况、接触水平、管理现状及其对工人健康影响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健康监护策略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企业工作场所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对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将相应企业不接触苯的工人作为内对照,对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977人,查出各类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者244人(361项次),异常率为24.97%;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工人的白细胞计数下降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9,P0.01)。结论在现有的防护状况和管理措施下,从事低浓度苯系物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外周白细胞计数改变,需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低浓度苯系物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并改善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8.
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为了解永州市苯系物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状况,我们对全市58家工矿企业498名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劳动卫生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永州市范围内从事苯系物作业在6个月以上的489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其中男性253名,年龄34±4.75岁,女性236名,年龄31±4.37岁;以永州市造纸厂无职业性有毒物质接触史工人117名为对照组,男性66名,年龄35±4.25岁,女性51名,年龄32±4.52岁. 1.2 方法作业场所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点的选择按卫生部<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进行;健康检查按卫监发[1997]第60号<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9.
混苯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可引起血液、免疫等系统的损害.为探讨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以及导致血液系统损伤的关系,我们对混苯作业工人TNF-a(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某厂接触混苯作业工人45名,其中男25名,女20名,平均年龄28.8岁(19-45岁),平均接触混苯工龄3.5年(1-15年)。对照组为不接触毒物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的健康人员40名,其中男22名,女18名,平均年龄30.2岁(20-50岁),平均工龄3.8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腈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方法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某腈纶车间733名丙烯腈作业工人和同地区610名不接触毒物人群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饮酒、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未见接触组脂肪肝检出率、ALT水平升高。接触组肝囊肿、肝光点增粗检出率、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腈作业人员的肝脏损伤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