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不完全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的疑难杂症,病因至今未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提出瘀血阻滞、气阴两伤为此病的基本病因,并结合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予以诊治.结果: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活血化瘀并益气养阴,临床效果明显.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在不完全KD恢复期的治疗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药物治疗主要以阿司匹林(acecylsalicylicacid,AS)和人血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IVIG)为主,本文对近年来KD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川畸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不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不完全川畸病15例患者诊治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变、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可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受损。KD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婴幼儿发病多。2001年3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KD 2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为小儿常见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967年,日本的川崎富作教授首先描述了该病,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先后作了有关KD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K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为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炎支原体感染、非支原体感染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出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38.33%(23/60),高于对照组18.3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支原体感染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47.83%,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KD阳性率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发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为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特别容易侵犯冠状动脉,是儿童及青少年冠状动脉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川崎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笔者对1992年4月-2002年4月我院13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17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不典型KD患儿46例分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及IVIG联合治疗,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不典型KD患儿占26.56%,表现某些特殊症状为首发症状起病,仅符合诊断标准中的2-4条,化验室检查除外其他发热性疾病,结合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情况考虑诊断。发生CAL情况,病程1个月时观察组2例,对照组7例,随访1年观察组0例,对照组5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不典型KD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延迟诊断和治疗会增加衙状动脉风险.在其急性期府用IVIG能降低CAL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护理.方法:我院儿科2008年4月收治的1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1例KD患儿痊愈.结论:对于KD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红梅  朱立春  洪爽  金伟  李洪芬 《河北中医》2010,32(7):1103-110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死、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06—12-2009—07共64例KD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自1996年3月~1997年4月,因误诊其它疾病而收人我科的KD有3例,现将误诊情况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3例均按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6项主项中5项即可确诊:①发热持续5天以上;②病初手足硬肿,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③多形性皮疹;④眼球结膜充血;⑤唇红皲裂,草霉舌,口腔及咽粘膜弥漫性充血;⑥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男1例,女2例,发病年龄4~22岁,确诊时间6~12月,2例误诊为猩红热,…  相似文献   

12.
败血症合并川崎病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简称KD)曾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疹性疾病,病原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现将我院儿科1990—2009年住院的86例川崎病常规血培养中发现3例合并败血症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儿童不完全川崎病(KD)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不完全 KD 患儿 28 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完全 KD 患儿 30 例作为参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 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对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结果:不完全 KD 患儿的卡疤红斑、 肛周潮红脱屑发生率较完全 KD 患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 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血浆蛋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完全 KD 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于完全 KD 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对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与完全 KD 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儿童不完全 KD 临床特征与完全 KD 相似,卡疤红斑、肛周潮红脱屑可作为诊断不完全 KD 的 参考指标,且不完全 KD 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许力行 《气功》2011,(3):241-243
人生一百年,为何病连连?主要三个字:气、急、累。恼是想出来的,气是比出来的,急是看出来的,病是吃出来的。人生百岁不容易,莫和自己过不去。  相似文献   

15.
对《素问·痹论》关于营卫之气与痹病关系的论述中“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的解释,后世注家存在着诸多分歧,主要观点有二:其一认为,营卫之气均不会令人痹,“其气”乃统指营卫二气,“病”是指痹以外的病;其二认为,痹病与营气相关而与卫气无关,“其气”专指卫气言,“病”亦指痹以外的其他疾病。本文认为,营卫之气均与痹病相关,“其气”乃指营卫之气,“病”则包括痹病在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KD患儿为实验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MA和hs-CRP并对比分析。结果:KD患儿血清IMA与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MA、hs-CRP水平变化与K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浅议排病气中意念的运用李云祥导致疾病的因素,中医学称之为“病邪”,气功修练中往往称之为”’病气”。一般认为,病气多为灰色或黑色,依病情的轻重,或淡或浓,覆盖在病灶部位。气功锻炼的首要任务,就是运用意念驱除病气,培育真气,以达恢复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血管炎。本病缺乏特异性检测指标。且近年有发病增多趋势,不典型病例也增多,如治疗不及时,冠脉损害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该病与成人缺血性心脏病关系密切,已引起临床重视。1999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81例川崎病患儿,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气现象初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徐洪涛,吕广君,赵光病气属于气的一种。与其它种类的气一样,由于它不能被一般的感官所感知,所以讨论起来比较困难。在此,仅据笔者的练功体验和临床实践,对我们所观察到的病气现象作较详描述,以供同道参考斧正。一、“气”的认...  相似文献   

20.
百病生于气,久病入络,气病和络病理论揭示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机制,“气络辨证”是中医慢性疾病分期诊疗的重要理论方法。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包括脾瘅期、消渴期、消渴络病期3个主要阶段,不同患病阶段气病类型各有不同,脾瘅期以气郁、气盛为主,消渴期以气耗为主,由于气耗络损,最终进展到消渴络病期。临床实践中以气络辨证指导的糖尿病分期治疗,始终把握“调气泄浊通络”基本治则,在消渴络病期还需结合微观辨证权衡使用“通荣并调”之法。基于气络辨证对糖尿病病机演变的认识,奠定了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早期逆转、进展期截断和变证预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糖尿病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病证结合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