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合并肾缺血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处理 ,分析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 9例 ,其中合并肾缺血 3例 ,为急性期 2例 ,慢性期 1例。急性期 1例发病后第 3天死亡 ,另 1例同时合并肾缺血和双下肢缺血 ,经夹层隔膜开窗术缓解 ;慢性期 1例经腔内隔绝术治愈夹层后肾缺血自行缓解。提示合并肾缺血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姑息性转流手术有助于缓解症状 ,提高生存率 ;对于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肾缺血的患者 ,腔内隔绝术在治愈夹层动脉瘤的同时恢复了真腔供血 ,肾缺血可同时治愈  相似文献   

2.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微创腔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原则,回顾了1998年至2000年对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的微创腔内隔绝术(即经股动脉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移植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移植物均为直型,长度95-130mm,口径28-40mm。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后死亡1例,其余无心、肺、肾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说明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为治疗为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2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中发现内漏4例,即时腔内方式治愈3例,自愈1例;术后迟发型内漏1例。内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术中DSA及术后螺旋CT是发现内漏的有效方法;发生内漏后主张尽快以腔内方式治疗;小量内漏可自愈;迟发型内漏的治疗及转归有待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4.
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和真性动脉瘤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真性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4例主动脉夹层和(或)真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B型23例,4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真性动脉瘤1例。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内漏外,其余患者带膜支架植入后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无术中转开胸手术,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20个月,24例均经螺旋CT增强扫描和5例DSA复查,证实无支架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原2例内漏患者术后2个月后复查DSA,内漏均消失。结论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高和生存率高的优点,尤其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的夹层动脉瘤均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降主动脉重建手术问世近半个世纪,虽历经不断改进,手术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迄今仍无法完全避免脊髓缺血损伤造成术后截瘫这一严重并发症,综合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10%.近年来,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治疗因安全、微创得以迅速推广.目前虽未见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报道,但因其同样可能造成脊髓缺血损伤,故理论上该术式并未完全避免术后截瘫发生的可能.本文从理论上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原因及可能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肾动脉开口以下腹主动脉瘤1例(行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30 min后内漏减少,未处理;1例内膜瓣开窗术后患者双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或内膜瓣开窗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其中分体式支架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降主动脉重建手术问世近半个世纪 ,虽历经不断改进 ,手术死亡率不断下降 ,但迄今仍无法完全避免脊髓缺血损伤造成术后截瘫这一严重并发症 ,综合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 10 %。近年来 ,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治疗因安全、微创得以迅速推广。目前虽未见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报道 ,但因其同样可能造成脊髓缺血损伤 ,故理论上该术式并未完全避免术后截瘫发生的可能。本文从理论上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原因及可能的防治途径。1 脊髓的动脉血供  脊髓的滋养动脉主要有脊髓前、后动脉 ,形成血管链…  相似文献   

8.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例为DeBakeyШa型,8例为DeBakeyШb型。1例夹层动脉瘤仅累及腹主动脉,合并真性动脉瘤。影像学资料显示全组有3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结果:1例腹主动脉混合型动脉瘤按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进行,2例将人工带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另7例均顺利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随访2~16个月,全部病例均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与传统手术的护理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血管外科治疗的重大进展 ,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1年12月共完成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80例 ,完成传统的开胸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2 6例。本研究以同期进行的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 ,借此探讨腔内隔绝术的护理特点。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9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共行胸主动脉瘤手术 10 6例 ,其中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37± 10 )岁 ;腔内隔绝术 80例 ,男5 4例 ,女 2 6例 ,年龄 (45± 9)岁。二、术后护理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术后均进入ICU病房…  相似文献   

10.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附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5例(年龄42~72岁;男23例,女2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 在全麻下25例均成功进行了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1例为Standford A型,共使用Talent带膜血管支架28个,术中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显著减少,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25例随访2~20个月,临床效果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应用带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