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泸州市社区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情况。方法:通过多级抽样方法,对泸州市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体质量指数(BMI)≥28.0为肥胖,24.0~27.9为超重。结果:共收集有效资料4 445份,平均BMI为24.1±3.4,男性与女性BMI不同(P<0.001)。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25%、12.78%;各年龄段超重率不同(P<0.05),60~69年龄段超重率最高(P<0.05),随年龄的增长,超重率有下降趋势(P<0.001);男、女性肥胖率分别为10.01%、14.69%(P<0.001),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等患病率随BMI升高而增加(P<0.05),在超重、肥胖组的患病率高于BMI<24.0组(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超过50%,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达40%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问题严峻,控制老年超重和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金华市城乡高血压流行水平、变化趋势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心血管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标准 ,对金华市城乡≥ 15岁的自然人群 939人进行高血压抽样调查 ,所得数据采用X2 检验 ,相关系数、危险度强弱指标分析。结果 全市城乡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 30 99% ,其中城市为 2 9 6 7% ,农村 32 2 3% ,农村 >城市 (P <0 0 5 )。血压水平与年龄、BMI、血脂、血糖、血尿酸、饮酒、吃盐多、高血压家属史呈正相关。结论 金华市城乡高血压患病率 13年间呈近 1倍上升 ,以农村人群增长为显著。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糖、高血脂、超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影响。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随机抽取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分析体质指数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的体质指数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对比存在差异(P0.05);超重率为41.00%,肥胖率为26.90%;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分别为9.10%、13.80%、45.00%;不同体质指数体检人群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质指数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为正相关。结论超重、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 探讨浙江省人群高血压流行水平以及影响我省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心血管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标准 ,对浙江省十一市城市、农村≥ 15岁的自然人群 11916人进行高血压抽样调查 ,所得数据采用X2 检验、相关系数、危险度强弱指标分析。结果 ①浙江省高血压患病率 33 4 % ,标化患病率18 7% ,其中 :城市 35 4 % ,农村 31 5 % ;②收缩压 /舒张压均随年龄增长递增 ,4 0岁开始患病率明显增高 ,与本省 1990年高血压调查相比 ,显示高血压的患病年龄提前了 10年 ;③血压水平与年龄、BMI、血糖水平、血脂水平、高血压家族史以及心脑血管病病史呈正相关 ;④危险强度指标RR >1 5的主要影响因素顺位为 :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史、超重、糖尿病或高血糖、高血脂 ;结论 ①浙江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13年间成倍上升 ,以农村人群增长为显著 ;②高血压患病年龄提前 10年 ;③影响我省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糖、超重、高血脂 ;④我省高血压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迫切需要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人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14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分为正常组(651例)、超重组(463例)和肥胖组(349例),对各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检测对比,并分析其与BMI的相关性。结果:与女性相比,男性超重和肥胖(48.77%比60.33%)、高血压(14.24%比30.87%)、高血脂(10.15%比30.63%)、高血糖(6.71%比12.32%)的检出率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16.44%比27.43%比33.24%)、高血脂(9.37%比28.29%比37.54%)和高血糖(4.76%比12.53%比16.33%)检出率明显升高(P均<0.01);BMI与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呈正相关(r=0.374,0.317,0.294,P均<0.01)。结论:人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体质量对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情况及高血压与高血糖、高血脂的关系。方法在选定的20个农村示范县中随机选取了东丰县和靖宇县10余个村庄。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共计851人作为调查对象,系统收集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结果除≥76岁年龄组外女性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高血压组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均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与高血糖、高血脂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人健康教育,降低该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地区30岁以上人群3343例,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34.6%和10.0%,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40.4%比30.7%,P0.05);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在70岁以前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显著增高,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人群比较,青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显著升高(P均0.01);中老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TC、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和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1,0.218,0.238,0.068,0.120,0.135,P均0.01),与TG和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均=-0.06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性别、年龄、DBP、HDL-C、FBG显著相关。控制年龄、性别、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83,95%CI 1.915~2.721)和肥胖(OR=4.419,95%CI 3.329~5.865)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超重(OR=1.356,95%CI 1.160~1.584),肥胖(OR=1.691,95%CI 1.319~2.167)],P均0.01。结论: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嘉兴市社区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 ,及时掌握我市高血压流行现状 ,为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 0 0 3年 9~ 10月在嘉兴市随机抽取 15岁以上人群12 77人进行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 2 9 6 7% ,其中城市患病率为 2 5 4 0 % ,农村患病率为32 6 0 % ;男性患病率为 33 33% ,女性患病率为 2 7 72 % ;血压与年龄有显著相关 ;糖尿病史、高血糖、超重、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压家属史、饮酒为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为 4 2 11% ,血压控制率为 9 74 %。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 ,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男性发病高峰比女性早 10年出现 ;高血糖、超重、高血脂是我市人群高血压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均明显高于 1991年全国普查结果 ,服药率和控制率两者均是城市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部分乡镇常驻居民的健康状况,了解人群饮食生活结构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市怀柔区社区诊断工作居民调查问卷,结合常规体检,记录调查人群基本生活资料及体格检查。结果:调查人群总数为5 046例,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5.8%(1 710/4 782),532例(12.3%)确诊糖尿病,638例(15.3%)为高血脂,超重人数为2 527例(50%)。515例(30.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278例(52.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高血脂患者中37例(5.8%)血脂控制不良。结论: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患病率在基层社区具有发病率高、控制效果不良的特点,结合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基层社区人群健康管理是今后卫生健康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探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水平及其特点。方法对66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8.74%,男性(37.64%)显著高于女性(18.85%),在不同高血压水平的人群分布比例上,男女也存在差别;本地区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为43.71%,男性(58.03%)高于女性(27.48%),BMI平均为23.61kg/m2,男性(24.65kg/m2)高于女性(22.43kg/m2),男性WC亦高于女性;在不同的BMI分层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人群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居于国内中等水平,男性高于女性;本地血脂异常及高血压均与BMI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大兴农村地区老年超重和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长子营地区3036名60岁以上老年人(包括超重1328人、肥胖747人、正常体重961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数据.结果 60岁以上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空腹血糖、TG、LDL-C、尿酸水平依次升高,而HDL-C水平逐渐降低,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Hua Q  Tan J  Liu ZH  Liu RK  Yang Z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23-925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与青少年期单纯性肥胖及血脂、血糖、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193名健康学龄儿童(7~11岁)与9年后同一观察对象(16~20岁)进行出生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出生体重与儿童、青少年期体质指数呈U型相关,低出生体重组(5.6%)及高出生体重组(6.1%)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发生率较正常出生体重组(2.8%)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出生及低出生体重组体质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09),高出生体重组(33.3%)及低出生体重组(38.9%)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16.2%,P值分别为0.025和0.020)。不同出生体重婴儿至儿童及青少年期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 胎儿宫内生长与青少年期体格生长密切相关,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有利于预防青少年期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顺德容桂地区农业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1997-1999年对本地区小黄圃等6个村委会35-39岁有农业户口的常住人群共4083名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以及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4.8%(标化率),血脂异常率41.3%,超重率20.8%,饮酒率36.7%;现在吸烟率男性58.4%,女性4.7%。结论:本地区中年农业人群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特别要注意腰臀比、体重指数,血脂、血糖指标测定,应予重视并进行干预,以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巴马地区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子的分布。方法对巴马长寿地区≥90岁的长寿老人212名(长寿老人组)系统调查,并以非长寿地区(69.9±7.4)岁老人222名(对照组)为对照,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水平。结果巴马长寿老人和对照组老人对比,除舒张压、TG和LDL-C外,收缩压和TC、HDL-C水平高于普通老年人,身高、体质量、腰围、BMI和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长寿老人心血管病危险因子高低排序依次为高血压(56.6%)、高TC血症(23.6%)、高TG血症(19.3%)、血糖升高(18.40%)、高LDL-C血症(17.5%)、低HDL-C血症(16.5%)、腹型肥胖(1.43%)、超重(4.04%)和肥胖(0.47%)。和对照组比较: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低HDL-C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子有其特异性,长寿老人较低比例的低HDL-C血症、低体质量、较高的高HDL-C水平等代谢异常,可能构成了长寿的生化代谢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非高血压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参加年度体检并完成至少2次的体检者,根据基线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正常体质量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和肥胖组(BMI≥28),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及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差异。进一步根据基线不同血压水平将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两个亚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基线不同血压下BMI对高血压进展的影响。结果 基线入选非高血压者23 665人,平均随访3.6年后,共有2 502人进展为高血压病。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病发病率分别为2.80%、6.41%、17.88%和27.84%,从低体质量组到肥胖组呈递增趋势(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高血压发病风险从正常体质量组到肥胖组依次升高。其中超重组、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是正常体质量组的1.22倍(95%CI 1.12~1.34,P<0.01)、1.35倍(95%CI 1.19~1.53,P<0.01)。无论在正常血压组还是正常高值组,这种高血压发病风险从正常体质量组到肥胖组依次升高的趋势均存在。结论 随基线BMI的增加,高血压病发病率和发病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f plasma insulin concentration bears a relationship with blood pressure and may be a causative factor in the genesis of hypertension. The results reported were discrepant between studies: insulin was observed to be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in some studies, whereas no such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in others. Serum insulin, whole blood glucose, weight, height, and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839 fasting individual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Mahé Island, The Seychelles, were recorded; this population has a high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rate. The proportion of hypertension was higher in subgroups of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52.4 percent) and with overweight (34.5 percent)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ubgroups of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excessive weight or high blood pressure had higher mean fasting plasma insulin (13.6 +/- (s.d.) 7.9, 14.0 +/- 8.0, 11.1 +/- 9.7 respectively) than individuals not affected with these conditions (8.1 +/- 4.6 microU/ml). Bo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body mass index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a multivariate model. No correlation with insulin was observed. In contrast, in a subgroup of 223 overweight individuals, age, blood glucose and plasma insulin were each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sulin was not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except for overweight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城市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辽宁城市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趋势。方法:选取沈阳市体检人群与社区人群(来自辽宁省各城市)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2000人,其中体检人群1000人,社区人群1000人。根据MS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被分为超重肥胖组(460人)和正常体重组(1540人),高血糖组(140人)和正常血糖组(1860人),高血压组(399人)和正常血压组(1601人),血脂异常组(486人)和血脂正常组(1514人),比较各分组间MS患病率。结果: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有441例,即人群患病率为22.05%,男性代谢综合征的有263人,患病率为24.15%,女性为178例,患病率为19.53%,男性的显著多于女性(P0.01)。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42.12%和4.13%;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MS患病率分别为49.47%和5.49%;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38.35%和4.41%,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MS患病率分别为43.42%,3.56%。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辽宁城市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男性高于女性;代谢综合征各分组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以超重肥胖人群和高血压人群更甚。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群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的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及作用的大小。方法:应用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年龄在20-74岁。血糖值为早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2h后的血糖值。糖悄病及糖耐量低减(IGT)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结果:共调查11377人,其中男性5183人,女性6194人,平均年龄43岁,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分别为117mmHg、74mmHg、104mg/dL、22kg/m^2和0.84。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为45.3%比14.4%,糖耐量低减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为32.2%比14.5%,肥胖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为21.5%比10.4%。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对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影响。结论:广东省自然人群的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在控制我省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尚须要注意控制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沈阳市代谢综合征(MS)人群肾脏损害情况。方法:选取辽宁省城市体检人群与社区人群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2000人,其中体检人群1000人,社区人群1000人(来自辽宁省各城市)。根据MS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被分为超重肥胖组(460人)和正常体重组(1540人),高血糖组(140人)和正常血糖组(1860人),高血压组(399人)和正常血压组(1601人),血脂异常组(486人)和血脂正常组(1514人),比较各分组间肾脏损害的患病率。结果:调查人群中肾脏损害患病率为15%,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肾脏损害患病率分别为10%和1%;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肾脏损害患病率分别为10%和1%;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肾脏损害患病率分别为10%和2%;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肾脏损害患病率分别为10%和1%,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辽宁省城市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肾脏损害患病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