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MSCT门静脉成像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对正常组15例、肝硬 化代偿组18例、肝硬化失代偿组30例受检者于第一肝门下方的门静脉主干行同层动态扫描,对比剂量1.5m L/kg,注射速率3mL/s,经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25s后开始扫描,球管旋转时间0.5s/圈,以后间隔2.5s扫 描1次,持续至100s。分别测量同一层面门静脉、肝实质的CT值,计算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P-L), 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正常组、肝硬化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门静脉平均强化峰值和达峰时间分 别为205.5HU(49.0s)、186.7HU(51.3s)、169.2HU(62.9s);肝脏平均强化峰值和峰值时间分别为118.8H U(60.4s)、112.4HU(64.8s)、102.4HU(75.4s);门静脉与肝实质密度差分别为87.3HU、74.3HU、67.0HU 。统计学分析显示肝硬化失代偿组与正常组、肝硬化代偿组之间的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峰值及达峰时间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肝硬化代偿组比较除了门静脉主干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静脉主干和肝实质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注射剂量为1.5mL/kg、注射 流率为3mL/s时,正常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门静脉成像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在50s左右,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62s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CT门静脉成像扫描时间、层厚及后处理方式。方珐:比较延迟时间为55s、65s两组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异;55s组分别以0.75、1.0、3.0mm层厚重建,获取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重建图像,根据评分比较成像质量。结果:55s组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差值高于65s组,1.0mm层厚重建图像质量高于3.0mm组,但与0.75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法重建图像质量明显好于MPR法。结论:延迟时间55s,以1.0mm层厚用MIP方法重建即可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图像。  相似文献   

3.
肝炎肝硬化螺旋CT门静脉造影扫描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时间—密度曲线选择正常人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螺旋 CT门静脉造影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 .方法  2 0例正常人和 1 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于第一肝门水平门静脉主干分叉以下 1 0 mm处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量 1 .5m L· kg-1 ,注射速率 3 m L· s-1 ,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 5 s开始扫描 ,以后每隔 5 s扫描 1次 ,持续至 1 2 0 s.分别测量同一层面门静脉、肝脏的 CT值 ,并计算各点门静脉与肝脏的密度差 (P- L) ,描绘时间 -密度曲线 .结果 正常组与肝硬化组门静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 (1 81± 34) Hu,(1 59± 2 9)Hu(P<0 .0 5) ,峰值到达时间分别为 (54± 7) s,(65± 9) s(P<0 .0 5) .肝脏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 (1 1 8± 1 9) Hu,(96±1 3) Hu(P<0 .0 5) ,峰值到达时间分别为 (64± 9) s,(75±1 0 ) s(P<0 .0 5) .门静脉和肝脏密度差最大值两组分别为(9 0± 2 8) Hu,(73± 1 6) Hu(P<0 .0 5) ,其达到最大密度差时间分别为 (50± 7) s,(65± 3) s(P<0 .0 1 ) .结论 行肝脏螺旋 CT门静脉造影成像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 ,造影剂量为 1 .5m L· kg-1 ,注射速率为 3m L· s-1 ,正常人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 40 s,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 50 s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 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峰值时间,以Test Bolus峰值时间相应延迟4 s、6 s、8 s、10 s行腹部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检查.测量并分析4组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肝脏实质最大CT值;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 TestBolus(15 ml,5 ml/s)平均峰值时间24~32 s(95%可信区间).C组门静脉的图像质量最好,观察细分支可达6~7级,门静脉1~4级主干强化较好.D组门静脉显影虽受到肝静脉轻度污染,但对肝脏表面门静脉边缘细小终末分支显影清晰、细腻.结论 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时,门静脉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10 s(即注射对比剂后32~40 s)为最佳启动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5.
郭成伟  梁文  全显跃  朱晓军 《广东医学》2008,29(7):1135-1137
[[摘要] 目的 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 MSCTP) 中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 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以Test Bolus(15 ml 、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肝动脉和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峰值时间,以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相应延迟4,6,8,10 s行MSCTA和 MSCTP检查。测量并分析4组门静脉主干(MTPV)、腹主动脉(AA)及肝脏实质最大CT值;所得原始数据采用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VR(Volume Rendering,VR)三维重建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 应用Test Bolus,肝动脉的峰值时间16~19 s、门静脉的峰值时间24~32 s(95%可信区间)。肝动脉B组、门静脉C组的图像质量最好,1~4级主干均强化较好,观察细分支均可达6~7级。结论 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时,MSCTA, MSCTP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6 s,8 s为最佳启动扫描时间。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断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金标准为基础,规范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MSCTP)的成像方法.方法:采用健康中国贵州成年小型猪16只为研究对象,以门静脉最佳显示层面为中心,在全麻下采用同层动态扫描方式行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成像速度1帧/s,循环45次.运用灌注软件包分析,生成时间-密度曲线,获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所对应的最佳显影时间点.待动物体内造影剂代谢完全后,利用最佳显影时间,行门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门脉主干、属支,并在MSCTP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属支直径.采用DSA行间接门静脉造影电影采集,测量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及门脉主干、属支管径.对比分析MSCTP及DSA两种技术下测量门静脉系统最佳显影时间及管径.结果:①MSCTP与DSA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分别为(39.73±8.27)s与(14.40±0.75)s,MSCTP测得的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明显长于DSA(P <0.05),但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49,P<0.05).②MSCTP测得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管径分别为(8.50±0.80) mm、(7.13±0.71)mm、(5.54±0.89) mm,DSA测得的相应管径分别为(7.65±1.17)mm、(5.74±1.05) mm、(5.03±0.98)mm,MSCTP测定的相应管径值均高于DSA(P <0.05);但两种技术下测得的对应管径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700,0.624与0.95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优化门静脉CT成像技术,MSCTP将有助于门静脉系统的形态学分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研究提供规范化MSCTP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金标准为基础,规范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MSCTP)的成像方法。方法:采用健康中国贵州成年小型猪16只为研究对象,以门静脉最佳显示层面为中心,在全麻下采用同层动态扫描方式行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成像速度1帧/s,循环45次。运用灌注软件包分析,生成时间-密度曲线,获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所对应的最佳显影时间点。待动物体内造影剂代谢完全后,利用最佳显影时间,行门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门脉主干、属支,并在MSCTP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属支直径。采用DSA行间接门静脉造影电影采集,测量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及门脉主干、属支管径。对比分析MSCTP及DSA两种技术下测量门静脉系统最佳显影时间及管径。结果:①MSCTP与DSA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分别为(39.73±8.27)s与(14.40±0.75)s,MSCTP测得的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明显长于DSA(P<0.05),但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49,P<0.05)。②MSCTP测得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管径分别为(8.50±0.80)mm、(7.13±0.71)mm、(5.54±0.89)mm,DSA测得的相应管径分别为(7.65±1.17)mm、(5.74±1.05)mm、(5.03±0.98)mm,MSCTP测定的相应管径值均高于DSA(P<0.05);但两种技术下测得的对应管径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700,0.624与0.95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优化门静脉CT成像技术,MSCTP将有助于门静脉系统的形态学分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研究提供规范化MSCTP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肝脏门静脉成像的价值。方法:100例健康人按触发点阈值随机分为5组,使用bolus tracking技术行全肝增强扫描,测量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的强化CT值及各组到达设定阈值的时间,并进行门静脉三维重建(MIP及VR法)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PV—L值):第1组至第5组分别为(37.39±10.46)Hu、(65.98±18.75)Hu、(96.21±15.38)Hu、(75.14±14.57)Hu、(52.39±15.46)Hu;延迟时间第1组至第5组分别为(31.39±3.46)s、(35.79±4.17)s、(40.50±4.99)s、(45.25±5.09)S、(49.92±6.34)s;门静脉成像质量优秀率第1组至第5组分别为30%、65%、95%、80%、40%。结论:多层螺旋CT bolus tracking技术门静脉成像方法能监测个体差异,明显提高门静脉5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第3组触发点阈值15Hu为其最佳扫描阂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介入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行介入治疗的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者19例、部分脾栓塞术(PSE)者17例。后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分析36例患者术前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各参数变化。结果 TIPS术前FPP值明显高于术后(P<0.05);TIPS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数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TIPS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数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PSE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PVP、TLP数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PSE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HAP、HPI数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介入治疗后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可直观定量监测术前术后的肝实质血流量变化情况,微创、安全且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A在脑血管病变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扫描参数和后处理技术对螺旋CT脑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4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结果45例中41例脑血管成像质量评价为优或良,4例脑血管成像质量差.结论采用预试验时间-密度曲线法或对比剂自动跟踪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及联合运用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脑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姜浩之 《吉林医学》2010,31(23):3818-3820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肝癌的诊断能力。方法:对30例小肝癌行螺旋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后25~30s、60~70s、3~5min开始扫描,碘海醇注射速率为2.5~3.0ml/s,用量80~100ml。结果:30例小肝癌共发现35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5.7%(23/35)、91.4%(32/35)、68.5%(24/35)、88.5%(31/35)。82%(29/35)的小肝癌动脉期呈高密度,静脉期68.5%(24/35)呈低密度,延迟期80%(28/35)呈低密度。动脉期和延迟期敏感性高于门静脉期。三期增强联合检出率为91.4%。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强化特征,对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OT、MRJ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门静脉CTA检查,并统计侧支循环的发生部位.受检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扫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结果 53例中,胃左静脉曲张33例(62%),胃后/短静脉曲张7例(13%),食管静脉曲张40例(76%),食管旁静脉曲张15例(28%),胃底静脉曲张29例(55%),胃/脾-肾静脉分流20例(38%),腹壁静脉曲张19例(36%),直肠静脉曲张3例(6%).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可精确显示各类侧支循环的部位、程度及走行,可为临床治疗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表现,探讨MSCT门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情况。结果食管下段静脉曲张56例,食管旁静脉曲张23例,胃冠状静脉曲张40例,8例伴副脐静脉侧枝循环开放;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处;6例脾肾静脉分流;4例胃-肾上腺分流;5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结论MSCTP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肝脏体积定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2011年肝硬化患者22例,采用螺旋CT中的Volume软件进行体积测量,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体积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肝功能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差异显著,其中肝功能越差,肝脏体积越小,ChildA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ildB、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CTVolume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可以测量肝硬化的肝脏体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肝内血管成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肝内血管成像中的技术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脏检查,均应用16层螺旋CT行三期(动脉、门脉、静脉期)增强扫描;每期数据进行薄层小间隔重建后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ilstruction,MPR)等三维重建。由三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取得一致后得出最终结论。结果肝脏动脉的一二级血管显示率可达到98%、75%。肝脏门脉的一二级血管显示率96%、73%。未显示部分主要因为肿瘤破坏、远端血管密度与肝脏密度无法清晰分辨等原因。肝静脉主干清晰显示达到75%。显示不清主要因为静脉密度与周围增强的肝脏组织相比不高,无法清晰分辨。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占位病灶及其供血血管、肝内血管变异、门脉血栓、静脉曲张等疾病。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血管成像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中造影剂的不同注射速度对正常肝脏强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多期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正常肝脏60例随机分为3组,先进行全肝平扫,然后以不同速度(2,3及4s)从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后15s,选择第一肝门层面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在同一层面扫描一次,共扫描3min.分别测量各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其中腹主动脉选取中心部位测量,门静脉选取门静脉主干中心部位测量,肝实质则选三个点(左叶一点,右叶前、后段各一点),然后取平均值.观察3组增强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组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效果以3ml/s与4ml/s组为优,4ml/s组略高于3ml/s组,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ml/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ml/s组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到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45,70,70,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3ml/s和4ml/s组均为21,62,62,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结论:在造影剂总量相同时,适合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的造影剂注射速度是3ml/s;最佳的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0s,门静脉期60s,平衡期18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