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介素10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介素10(IL-10)在大白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脏局部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参与排斥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5组,A组(对照组)、B组(供体特异性全血输注组)、C组(Anti-IL-2Mab组)、D组(Anti-IL-4Mab组)、E组(Anti-IL-2Mab+环孢霉素A组),处理受体。将大鼠移植心移植到受体的颈部,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动态病理变化。并于移植术后第1、3、5、7、9、11、14d分别取移植心置于液氮中待测。应用半定量的RT-PCR法动态检测移植心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3±1.7)d、(29.2±7.1)d、(26.4±5.7)d、(10.2±1.9)d、(55.0±10.6)d。其中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E组与A组及C组比较分别有极显著意义和显著意义。IL-10在B组、C组及E组均有较强的表达,在A组及D组表达微弱,并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IL-10参与调节移植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为Th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偏离。应用Th1类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并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基因转染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将心脏移植后的小鼠分为 4组 :(1 )对照组 :心脏移植后每天用生理盐水 1ml灌胃 ;(2 )环孢素A(CsA)组 :心脏移植后每天用CsA 5mg/kg 灌胃 ;(3)IL 1 0组 :心脏移植时用IL 1 0重组腺病毒 30 0 μl(腺病毒滴度为 5× 1 0 1 1 pfu/ml)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小鼠供心。(4)IL 1 0 CsA半剂量组 :在IL 1 0组的基础上 ,每天用CsA 2 .5mg/kg灌胃。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脏跳动情况。结果 IL 1 0组、IL 1 0 CsA半剂量组和CsA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P <0 .0 1 ) ;IL 1 0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CsA组明显延长 (P <0 .0 5 ) ;IL 1 0 CsA半剂量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最长 ,优于IL 1 0组 (P <0 .0 5 )和CsA组 (P <0 .0 1 )。结论 IL 1 0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并且与CsA有协同作用 ,共同应用时 ,可减少CsA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质粒载体转染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至小鼠移植心肌细胞内的转染效率和基因的表达效率,探讨IL-10分子在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建立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根据移植前经供心升主动脉冠脉灌注试剂的不同,将受者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灌注30μl的生理盐水;B组:灌注30μl的空白质粒;C组:灌注30μl的IL-10基因;D组:灌注30μl的腺相关病毒(AAV)增强型IL-10。移植后1、3、5和7 d切取移植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移植心心肌组织中基因产物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IL-10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观察各组存活受者的一般情况和移植心存活时间。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A、B组移植心在术后第3 d起出现了明显的排斥反应改变,而C、D组第3、5和7 d移植心排斥反应改变程度均较A、B组明显减轻。移植后第1和3 d,A、B组移植心心肌细胞中可见低水平的IL-10 mRNA基因和IL-10蛋白的表达,而第5和7 d时几乎检测不到;C、D组在各个时间段都可见明显的IL-10 mRNA基因和IL-10蛋白表达。A、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125±0.991)d和(7.714±0.756)d;C、D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15.714±2.498)d和(17.857±1.864)d。C、D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质粒载体能有效地将IL-10基因转染入小鼠心肌细胞并进行表达,而采用AAV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s)可以提高质粒转染效率和IL-10表达水平。局部高表达的IL-10能减轻移植心的排斥反应,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黏附分子-2(ICAM-2)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联系密切,但与慢性排斥反应(CR)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我们采用供者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者,诱导受者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转染病毒白细胞介素10基因对同种小鼠心脏移植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病毒白细胞介素10(vIL10)基因对同种小鼠移植心脏的影响。方法用小鼠干细胞病毒(MSCVneo)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和vIL10cDNA构建MSCVneovIL10重组体,在体外转导CBA(H2K)小鼠的造血干细胞,输入经致死量照射(900rad)的同基因CBA(H2K)小鼠体内,8周后以vIL10表达阳性的CBA(H2K)小鼠(12只,实验组)作为受体,C57BL/6(H2b)小鼠为供体,进行同种腹部异位心脏移植,以未处理、移植无病毒转染的造血干细胞(HSCs)、移植空MSCVneo转染的HSCs鼠(均为10只)为对照组。在移植后第8天,每组受体动物各杀死5只,取出移植心脏行组织病理学、CD+4与CD+8T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IL2、IL4、IL6、小鼠IL10(mIL10)、γ干扰素(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B71、B72mRNA表达的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余下的动物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1)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800±333)d,其他对照组分别为(104±10),(116±11)与(112±17)d(P<001);(2)实验组心肌炎性细胞浸润稀少、心肌结构完整、无明显血管炎,急性排斥反应Ⅰ级,而其他对照组则出现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灶性坏死、心内膜炎、血管炎和心肌出血,急性排斥反应均为Ⅲ级;(3)实验组移植物内IL2、IFNγ、B71、和B72和iNOS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而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2单克隆抗体 (IL 2Mab)对同种大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及局部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方法 分A组 (对照组 ) ,B组 (IL 2Mab组 )。每组 12只。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及抗白细胞介素 2单克隆抗体 (A3 8 3 ) ,采用改良的移植术式建立移植模型。常规监测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每组 5只用于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 ,7只用于动态切取标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移植物局部细胞因子如IL 1β、IL 2、CD2 5、IL 4、IL 5、IL 6、IL 10、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干扰素 (IFN ) γ的表达水平。结果 IL 2Ma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 2 6.4± 5 .7)d显著长于对照组 ( 8.3± 1.7)d ,实验组IL 1β、IL 5、IL 6、IL 10、IFN γ的表达较强于对照组 ,而IL 2、CD2 5、IL 4、TNF α的表达反之。结论 IL 2Mab能够显著的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 ,但对细胞因子表达模式的偏离产生的预期效果并不理想 ,其可能的机制在于细胞因子网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同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均为C57BL/6小鼠;异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BALB/C、C57BL/6小鼠。以pactin作内参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IL-15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异基因移植组IL-15表达逐渐升高,第5天达高峰(与同基因移植组相比,P〈0.01)。结论 IL-15的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在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下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l)及其相关核转录途径的影响。方法 用HK-2细胞作靶细胞,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IJSA)和Northern杂交观察ICAM-1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电泳迁移率变动法测定转录因子核因子kB (NFkB)和激活蛋白 I(AP-1)的活性。结果TNFα呈剂量依赖地诱导HK-2细胞NFkB的活化及I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这些作用可以被NFkB的抑制剂对甲苯磺-L-苯丙氨酸氯甲基甲酮(TPCK)所抑制,但TNFα对HK-2细胞的AP-1活性无影响。 IL-10(1~ 20ng/ml)可抑制 TNFα诱导的 HK-2细胞 ICAM-l基因和蛋白表达及 NFkB的活化。结论TNFα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NFkB活化,进而促进ICAM-l基因和蛋白表达,IL-10可抑制TNFα诱导的上述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mRNA在移植心脏局部表达状态与移植心脏自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不同品系大鼠之间的移植供、受体分别为SD大鼠和Wistar大鼠(共66只);同品系大鼠之间的移植供受体均为Wistar大鼠(共66只)。于术后第1、3、5、7、9、11天,分别切取移植心脏各6只,提取总RNA,将目的引物和对照引物在同一管中扩增,以两者象素值比值均数做曲线图,观察排斥反应时IL-1βmRNA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品系移植心脏的停跳高峰在术后第6-10天。排斥反应时移植心脏局部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峰值在术后第1天。结论 IL-1β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IL-1β mRNA的动态检测可望成为早期诊断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Intramuscular Gene Transfer of Interleukin-10 Reduces Neutrophil Recruitment and Ameliorates Lung Graf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njamin D. Kozower Samer A. Kanaan Tsutomu Tagawa Takashi Suda Kathleen Grapperhaus Niccolo Daddi Erika C. Crouch Claire M. Doerschuk G. Alexander Patterson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02,2(9):837-842
Interleukin-10 (IL-10) has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but its direct effects on neutrophil trafficking in lung transplant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re unknown.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f recipient intramuscular IL-10 gene transfer reduces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lung isografts and ameliorates I/R injury. Twenty-four hour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 rodents receive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1 x 10(10) plaque-forming units (pfu) adenovirus encoding human IL-10 (hIL-10), 1 x 10(10) pfu adenovirus control encoding p-galactosidase, or saline. Gene expression in muscle and plasma was confirmed. Lung grafts were harvested, stored at 4 degrees C for 18h, and assessed 24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Peak muscle and plasma expression of hIL-10 was achieved 24h after gene transfer and returned to baseline by 7 days (p < 0.05 vs. controls). Gene transfer of hIL-10 reduced neutrophil sequestration and emigration in lung grafts as measured by morphometry and 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p < 0.03 vs. controls). Furthermore, hIL-10 improved graft oxygenation and reduced lung edema (p <0.01 vs. controls). Intramuscular gene transfer of hIL-10 releases hIL-10 protein into plasma and reduces neutrophil sequestration and emigration in lung isografts. Thi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I/R injury with improved isograft oxygenation and reduced tissue edema. Intramuscular gene transfer may be a useful strategy to reduce clinical l/R inju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供肝转染 IL- 10后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行 Lewis到 BN大鼠肝移植11例,然后分为对照组3例; 空载体转染组4例,术中供肝冷保存期门静脉注射 Lipofectamine 2000 pCR3.1 空载体质粒复合物,保存45 min后行肝移植; 重组 IL- 10(rIL- 10)转染组 4 例,术中供肝冷保存期门静脉注射 Lipo fectamine 2000 pCR3.1 rIL- 10复合物,保存45 min后行肝移植。术后第 6 天处死全部大鼠,取血清检测 IL-- 10 水平,另取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检测肝细胞 IL -10 表达水平。结果 rIL- 10 转染组血清 IL -10 水平明显升高,肝上下腔静脉 IL 10 水平可达( 639. 27±67. 11 ) pg/ml,是肝下下腔静脉 IL 10 水平的近 1. 4 倍(P=0.02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肝细胞胞桨呈棕黄色或深棕色,而其他两组肝细胞着色轻微或不明显。肝组织RT -PCR显示,IL- 10 mRNA的表达在 rIL -10转染组明显处于高水平(P=0.000)。结论 脂质体介导,体外冷保存期经门静脉途径进行供肝转染 IL- 10,可以使 IL -10在肝脏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研究在细胞水平用心肌NAD(P)H荧光成分分析监测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用NAD(P)H荧光标记监测线粒体功能,从14例儿童心脏移植患者心内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活体心肌细胞和大鼠(n=5,13~14周龄)心肌细胞,光谱分辨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记录375nm紫外激光激发的心肌自发荧光(AF)光谱和荧光寿命。将鼠心肌细胞分为4组,无缺氧对照组,无缺氧鱼藤酮组,缺血对照组和缺血鱼藤酮组;对比无排斥反应(R0)人心肌细胞,无缺氧鼠细胞和缺血鼠细胞间,R0人心肌细胞和轻度排斥反应(R1)间的AF动力学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并测定了人心肌细胞AF光谱,在420~560nm光谱区域,至少存在0.5~0.7ns,1.9~2.4ns和9.0~15.0ns3个AF寿命池。与无缺氧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鼠心肌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无缺氧鱼藤酮组和缺血鱼藤酮组心肌AF强度均显著增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0组人心肌细胞AF强度显著弱于无缺氧对照组鼠心肌细胞(P〈0.05);人心肌AF强度与排斥反应相关,R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但光谱形态无改变,与缺血对照组鼠心肌细胞光谱改变一致。结论光谱分辨的荧光光谱结合荧光寿命分析是监测心肌线粒体氧化代谢的敏感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人心肌AF表现出较高的代谢活性,排斥反应时活性降低。该技术结合多光子共聚焦显微镜,可直接在体评估线粒体功能,是监测早期排斥反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对大鼠心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以W 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对照组: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药;组Ⅰ:术后腹部注射紫杉醇(0.75 m g/kg.d);组Ⅱ:术后腹部注射紫杉醇(1.5 m g/kg.d);组Ⅲ:术后给环孢菌素A(C sA,5m g/kg.d)灌胃;组Ⅳ:术后腹部注射紫杉醇(0.75 m g/kg.d)+C sA(5m g/kg.d)灌胃。观察5组大鼠一般情况、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及术后7d病理学改变。结果组Ⅰ、组Ⅱ、组Ⅲ和组Ⅳ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组Ⅳ存活时间长于组Ⅰ和组Ⅲ(P<0.05)。术后第7d,对照组移植心脏明显肿胀,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分级为3级以上。组Ⅰ和组Ⅱ移植心脏搏动有力,颜色鲜红、质软,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分级为2~3级,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减轻移植后心肌病理损害(P<0.05)。组Ⅲ移植心脏搏动良好,急性排斥反应分级大部分为2级。组Ⅳ移植心脏大小基本正常,无水肿,颜色鲜红、质软,搏动好,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分级<2级;对移植心心肌保护作用优于组Ⅰ和组Ⅱ(P<0.05)。结论紫杉醇能减轻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并能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紫杉醇与C sA联用,在抗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氯通道-3(C 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SD大鼠为供者,W 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为两组,每组32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环孢菌素A(C sA)组:用C sA灌胃干预。每组8只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和7d各切取6只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监测排斥反应,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心肌组织C lC-3的表达。结果C 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5.4±5.1d vs.7.6±1.5d,P<0.05);C sA组各采样时段的免疫排斥反应分级及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 lC-3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P<0.05)。C sA干预能明显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分级及心肌凋亡指数,改善C lC-3表达强度的降低。结论移植心脏中C lC-3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心脏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轻重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高低密切相关,提示C lC-3在移植心脏免疫排斥反应心肌细胞凋亡坏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茯苓酸抗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合物茯苓酸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为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明确免疫抑制作用和低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方法 以32只Wistar大鼠为供体,32只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对.茯苓酸小剂量组:茯苓酸1 mg/(kg·d)橄榄油溶液灌胃;茯苓酸大剂量组:茯苓酸10 mg/(kg·d)橄榄油溶液灌胃;环孢菌素A(CsA)组: CsA 5 mg/(kg·d)橄榄油溶液灌胃;对照组:橄榄油溶液0.5 ml/(kg·d)灌胃.灌胃至观察终点.术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心脏跳动情况和心肌组织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 的含量.结果 茯苓酸大剂量组、茯苓酸小剂量组和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24.90±0.99 d、15.50±1.60 d和26.80±0.88 d,均较对照组(6.10±1.10 d)显著延长(q=22.363, P=0.000; q=44.793, P=0.000; q=49.272, P=0.000).茯苓酸大剂量组、茯苓酸小剂量组和CsA组血清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q=14.483, P=0.000; q=3.705, P=0.000; q=21.418, P=0.000); 茯苓酸大剂量组低于茯苓酸小剂量组(q=10.778, P=0.000).茯苓酸大剂量组、茯苓酸小剂量组和CsA组血清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q=16.508, P=0.000; q=4.281, P=0.000; q=19.621, P=0.000);茯苓酸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q=14.975, P=0.000).术后第7 d移植心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茯苓酸小剂量组、茯苓酸大剂量组和CsA组心肌病理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结论 茯苓酸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15和CD15s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法(CSA)检测90例大肠癌、51例转移淋巴结和30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CD15和CD15s的表达状况,并对其中5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CD15和CD15s阳性物质在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和16.7%,而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0%和94.4%,转移淋巴结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68.7%和96.1%.结论:癌细胞膜Lewis糖抗原的唾液酸化及异常糖基的形成,可能与肿瘤转移行为有关.CD15s可以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的肿瘤相关抗原,对评估患者预后较CD15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IL-10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SCI组(A组)、IL-10治疗组(B组)及假损伤组(Sham组)。除Sham组不致伤脊髓外,A、B两组应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制作大鼠急性 SCI模型,B组大鼠于 SCI后 30 min腹腔注射 10 μg IL-10,再分别于伤后 12、24、48 h、4、8、16和 24 d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法)及开放野行为评分(BBB评分)观察IL-10治疗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假损伤组未见凋亡细胞。A组大鼠伤后 12 h即可见零星的凋亡细胞,至 24 h渐增多,伤后 48 h脊髓组织凋亡细胞率达峰值。B组伤后 24、48 h及4d细胞凋亡率比单纯SCI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脊髓功能恢复亦比A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SCI后早期应用IL-10可抑制大鼠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