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上分别给以bFGF和bFGF抗血清,以生理多导仪测定心率、±LV dp/dtmax及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变化,并测定冠脉流量、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乳酸盐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心肌组织钙、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蛋白激酶(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I/R组心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LDH活性及心肌MDA、钙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bFGF组±LV dp/dtmax较I/R组分别高42.8%和25.6%,LVEDP低40.0%,再灌末心率/预灌末心率(HRr/HRi)及冠脉流量的(B/A)分别高42.3%和20.3%,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及LDH活性分别少28.8%、30.2%(均P<0.01)和32.3%(P<0.05),心肌MDA和钙含量分别少44.4%和35.6%,ATP含量高33.8%.心肌PKC、MAPK活性分别高41.3%和10.1%(均P<0.01);bFGF抗血清组±LV dp/dtmax较I/R组分别低35.1%和38.1%,LVEDP高92.5%,HRr/HRi及冠脉流量的B/A分别少36.0%和45.4%,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漏出分别多54.3%、96.2%和34.4%,心肌MDA和钙含量分别高23.6%和49.7%,ATP含量低27.8%,心肌PKC及MAPK活性分别低20.9%和7.7%(均P<0.01).结论:内源性bFGF是大鼠对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
尾加压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UII)预处理对于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在离体灌流的SD大鼠心脏I/R模型上,以UII预灌注心脏,采用MFLLab200心功能软件监测心功能,以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ATP、总钙、丙二醛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并观察其对于冠脉流出量(CPF)的影响。结果:UII预处理组与单纯I/R组比较,冠脉流出液中LDH低28%[(78.3±18.1)U/Lvs(10.93±23.9)U/L,P<0.05],心肌组织MDA和钙含量分别低24%和27%(P<0.05);ATP含量高73%(P<0.05)。与I/R组比较,UII预处理组CPF高42%[(5.4±0.7)mL/minvs(3.8±0.8)mL/min,P<0.05],LVEDP低20%(P<0.05),±dp/dtmax分别高25%和45%(P<0.05);冠脉流出液中NO2-/NO3-含量高63%(P<0.05)。结论:UII预处理可以减轻离体灌注大鼠心脏I/R所造成的损伤,其机制与NO介导的冠脉扩张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注射液抗内毒素性心肌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鱼腥草注射液抗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6),内毒素组(ET组,n=6),鱼腥草注射液+内毒素组(HHI+ET组,n=6)和单纯鱼腥草注射液组(HHI组,n=6),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在相应时点以HR、LVSP、LVEDP、LVDP、+dp/dtmax、-dp/dtmax等6项参数为指标,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与ET组相比,HHI+ET组在相应时点,左心室压差与心率乘积(LVSP-LVEDP)×HR、LVDP、+dp/dtmax恢复百分率明显改善,对内毒素诱导的心肌SOD、SDH活性的降低和MDA、NO含量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心肌损伤作用,通过降低心肌中NO的量,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提高心肌对内毒素性损伤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改善内毒素休克(ES)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探讨CCK-8抗E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脂多糖(LPS)组、CCK组及CCK+LPS组;监测左室内收缩压(LVP)、左室收缩与舒张期内压变化的最大速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动态变化;分别测定2h血清、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CCK-8(40μg·kg-1),引起短时间心率减慢,轻度MAP、LVP和±LVdp/dtmax上升;静脉注时LPS(8mg·kg-1),引起HR生快后慢双向改变MAP、LVP和±LVdp/dtmax快速持续下降;整体预先注射CCK-8,可明显缓解ES大鼠HR的快速变化,逆转MAP、LVP和±LVdp/dtmax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CCK-8可提高ES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和NO含量。结论: CCK-8可引起短时间心率减慢、轻度MAP上升和心肌收缩力增强;预先应用CCK-8可以减轻ES大鼠心肌氧化损伤,减少NO合成,恢复心肌收缩力,逆转心功能降低及顽固性低血压,是其发挥抗E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建立3-4周龄幼兔离体心脏左心作功模型,心脏缺血期间均间断灌注心脏停搏液,研究缺血预处理前加用腺苷对未成熟兔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结果:再灌注期,缺血预处理前加用腺苷的心脏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恢复最佳,肌酸激酶(CK)漏出率低,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ATP+ADP)含量高;心肌含水量(MWC)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前加用腺苷能强化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兔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于绝对不应期发放电刺激对正常和心肌梗死(MI)兔在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作用的局部性。方法:6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MI组两大组,每组又分为前壁和后壁两组。复制MI模型,4周后每组开胸,窦性心律下,分别于前壁组和后壁组的左心室前壁和后壁,发放绝对不应期方波电刺激(CCM)。观察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其微分(±dp/dtmax)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前壁和后壁CCM刺激时LVSP及+dp/dtmax均显著大于刺激前(P<0.05),LVEDP低于、-dp/dtmax负值大于刺激前(P<0.05),且不同部位的CCM刺激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左心室前壁的上述作用大于后壁(P<0.05);MI组前壁和后壁CCM刺激时LVSP及+dp/dtmax亦大于刺激前(P<0.05),LVEDP低于、-dp/dtmax负值亦大于刺激前(P<0.05),但前后壁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于绝对不应期发放电刺激能明显增强正常和MI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CCM刺激对心肌的作用是局部性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Spragur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I/R模型组和MB治疗组(I/R+MB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n=6)。手术前2 h,MB组大鼠按2 mg/kg腹腔注射MB。对照组持续灌注K-H液110 min,I/R组与I/R+MB组平衡灌注2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实时记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_(m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中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心肌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的心功能恶化,冠脉流出液中的CK-MB和LDH活性升高,心肌组织中的ROS和MDA增加,SOD活性降低,ATP减少,线粒体肿胀程度升高,MMP下降(P0.05);与I/R组相比,I/R+MB组的心功能改善,CK-MB和LDH的释放减少,组织中的ROS和MDA减少,SOD活性和ATP含量升高,线粒体肿胀程度降低,MMP升高(P0.05)。结论:MB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对大鼠离体I/R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负荷对离体大鼠心脏和分离心室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水溶性Fe3+和透膜的脂溶性Fe3+复合物对心肌功能和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灌流心脏和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模型,检测心肌力学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冠脉流量等指标。结果:FeCl3缩短舒张期心室肌细胞长度,5、15 μmol/L FeCl3增加细胞收缩幅度和速度;FeCl3使灌流心脏LVDP、±dp/dtmax、心率、冠脉流量增大,对心肌LDH、CK释放量和MDA无明显影响。Fe-HQ使心室肌细胞舒张期长度、收缩幅度和±dL/dtmax减小,引起灌流心脏LVDP、±dp/dtmax、心率、冠脉流量先增加后降低的双相变化,高浓度时可使冠脉流出液LDH和CPK量明显增高,心肌MDA增高,心律失常加重。结论:心肌细胞内铁增加可引起心功能受损和脂质过氧化程度增高,水溶性Fe3+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较脂溶性Fe3+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地奥心血康(DK)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与机制。方法:用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心功能指标;酶法测定AST、CK、LDH含量;荧光法测血清与心肌细胞膜MDA含量;电子自旋共振(ESR)记录微分谱线进行体外羟自由基捕捉实验。结果:①生理盐水对照(NS)组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LVSP,±dp/dtmax呈进行性下降;而DK组缺血再灌注后LVSP和±dp/dtmax虽有下降,但显著高于NS组(P<0.05);②血清中AST,CK,LDH含量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均增高,于再灌120min后DK显著低于NS组(P<0.05);③血清MDA含量于再灌注240min时DK组显著低于NS组(P<0.05);④DK组心肌细胞膜MDA含量也显著地低于NS组(P<0.05);⑤在DK浓度为0.71%、1.43%和2.14%时,羟自由基强度分别减少66%、80%和100%。结论:DK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犬的心功能和心肌细胞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很强的清除羟自由基的功能是实现这种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处置和再灌注损伤时心肌内源性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acid, 11,12-EET)的改变, 探讨内源性11,12-EET在缺血预处置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60 min)和松开(30 min)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缺血5 min, 再灌注5 min两次造成缺血预处置。实验分5组: ①假手术组(sham); ②缺血再灌注组(I/R); ③短阵缺血预处置组(SI); ④短阵缺血预处置缺血/再灌注组(SI+I/R)。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心肌11,12-EET的含量, 并观察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I/R组+dp/dtmax、-dp/dtmax以及LVDP均低于、心肌11,12-EET高于sham组及SI+I/R组(P<0.01); 而SI+I/R组心肌11,12-EET也高于sham组(P<0.01)。结论: 整体动物心肌再灌注使大量内源性11,12-EET释放, 是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缺血预处置抑制再灌注时心肌11,12-EET的增加, 可能与缺血预处置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和方法: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引起的大鼠心肌坏死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bFGF明显减轻了ISO引起的大鼠心肌坏死的程度,血浆LDH、MDA及心肌MDA水平比单纯ISO组动物分别降低248%、328%及200%(P<001);心肌胶原及心肌细胞线粒体钙含量分别降低182%及208%(P<005);心肌ATP含量增加367%(P<001)。结论:bFGF对ISO引起的大鼠心肌坏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黄素对小鼠心肌组织的毒性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麻黄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麻黄素溶液(0.0315 g/kg、0.0477 g/kg、0.0564 g/kg)和等量的生理盐水15d(每天两次,每次0.2ml),称量检测小鼠体重和心重的变化,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麻黄素组小鼠体重和心重均低于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闰盘间隙增宽,心肌纤维断裂;麻黄素组小鼠血浆CK、CK-MB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T-AOC和CAT的活性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则升高(P0.01)。结论麻黄素影响小鼠心肌组织结构,可能与心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1)假手术组(shamcontrolgroup);(2)缺血+生理盐水组(ischemia+salinegroup);(3)缺血+bFGF组(ischemia+bFGFgroup)。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术前注入bFGF或生理盐水,于结扎后2h、4h、8h观察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内Bcl-2、Bax的表达和血清SOD、心肌酶活性变化。结果:(1)在急性心肌缺血2h、4h时,缺血+bFGF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生理盐水组(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缺血+生理盐水组(P<0.05)。(2)在心肌缺血4h,缺血+bFGF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生理盐水组(P<0.01)。(3)缺血+bFGF组LDH、CK-MB、α-HBDH含量明显低于缺血+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bFGF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perfusion,A/R)损伤模型上,观察金属硫蛋白(MT)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探讨bFGF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bFGF(10-10、10-9、10-8mol/L)及同时应用PD098059的bFGF(10-9mol/L)预孵育乳鼠心肌细胞24h,复制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光镜下计算细胞存活率,[109Cd]-血红素饱和法测细胞MT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bFGF呈浓度依赖地诱导心肌细胞MT生成,10-10、10-9、10-8MbFGF组MT含量分别高于A/R组54%、62%、76%,并拮抗A/R引起的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高于A/R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及蛋白漏出较少,细胞丙二醛(MDA)含量低于A/R组,而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PD098059抑制MT生成则减弱了bFGF的上述细胞保护作用。结论:MT参与了bFGF的心肌保护作用,并与MAPK的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5.
牛磺酸对大鼠心脏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大鼠心脏模拟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模型上观察了牛磺酸的心肌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预先给大鼠牛磺酸灌胃(300mg/kg)三日或再灌注同时给药(20mmol/L),对心肌均有保护作用,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内的Mb、LDH的漏出,降低心肌MDA的生成,减轻细胞内钙的聚集,促进心肌ATP含量的恢复。在本实验条件下预防应用牛磺酸较再灌注的同时应用更为有效,表现为更大程度地减少LDH漏出,抑制心肌MDA生成和钙聚集。结果证明牛磺酸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对于防治心肌I/R损伤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在Langendorf灌流装置上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bFGF对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及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以及心肌组织丙二醛和钙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且缺血前给药的保护效果优于缺血后再灌时给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_2S对高浓度AT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HEK 293和HEK 293-hP2X_7R细胞,分为对照组,Na HS组,KN-62组,ATP组,ATP+Na HS组和ATP+KN-62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核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Caspase-3、Bcl-2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 mmol/L ATP处理3 h后SH-SY5Y细胞损伤明显,活力降低至62.7%±3.8%(P0.01),而凋亡率升高至30.75%±5.1%(P0.01)。与ATP组比较,用200μmol/L Na HS和500 nmol/L KN-62预处理30 min,SH-SY5Y细胞活力分别升高至90.1%±3.8%和84.6%±3.1%(P0.05),凋亡率则分别降低至14.73%±3.4%和18.32%±3.1%(P0.01)。ATP组SH-SY5Y细胞内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但Na HS和KN-62可抑制Caspase-3表达,促进Bcl-2表达。与对照组和HEK293细胞比较,用2 mmol/L ATP分别处理HEK 293、HEK 293-h P2X7R细胞3 h,可见HEK 293-h P2X7R细胞内Caspase-3表达上调(P0.01)。与ATP组比较,200μmol/L Na HS预处理30 min,HEK 293-h P2X7R细胞内Caspase-3表达明显下调(P0.01)。HEK 293细胞Caspase-3表达在各组无差异(P0.05)。结论:H2S对高浓度AT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2X7R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用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P,5mg/kg)诱导心肌缺血模型。观测心肌线粒体(Mit)中丙二醛(MDA)含量、Ca2+-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及牛磺酸(Tau)的影响。结果:缺血组大鼠心肌Mit中MDA升高8783%、Ca2+-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分别降低3756%和5020%(P<0.01)。Ca2+-Mg2+-ATP酶活性与MDA含量也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1)。Ca2+-ATP酶活性与MDA含量也呈显著负相关(r=-079,P<0.01)。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P)前30min腹腔注射Tau(200mg/kg)则Mit中MDA含量、Ca2+-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未见显著异常改变。结论:Tau可能通过抑制MDA的生成实现其保护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缺血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12和CHOP(CEBP Homologous Protein)的影响,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I-postC抑制I/R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在体心脏I/R模型,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MB)含量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12、CHOP、Bcl-2和Bax表达。结果:I-postC显著抑制I/R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较I/R组低74.3%,P<0.01),上调Bcl-2表达(较I/R组高53.2%,P<0.05)并抑制Bax表达上调(较I/R组低46.1%,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心肌细胞LDH和CK-MB漏出减少(分别较I/R组低37.6%和34.3%,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较I/R组低38.4%,P<0.05),SOD活性上调(较I/R组高18.3%,P<0.05);I-postC抑制I/R所诱导的Caspase-12活化和CHOP表达上调(分别较I/R组低41.7%和33.3%,P<0.01)。结论:I-postC通过抑制Caspase-12活化和CHOP过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保护大鼠I/R心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非钙依赖性的磷脂酶A2 (PLA2)和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缺血10 min,然后放开再灌注10 min。在心肌缺血前5 min分别给予PLA2抑制剂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16 mg/kg),KATP开放剂pinacidil(0.2 mg/kg),KATP阻断剂glibenclamide(0.3 m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TNB可降低心律失常评分、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 (LDH)值(P<0.05);而glibenclamide对I/R心律失常无影响,但升高CPK,LDH值(P<0.05);与glibenclamide组比,在glibenclamide阻断KATP后,DTNB可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并可升高LDH值(P<0.05);pinacidil可完全抑制I/R引起的室颤和室速。结论:PLA2抑制剂DTNB可减轻I/R损伤,表明PLA2在I/R心律失常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激活的KATP具有抗I/R心律失常的作用。但DTNB对抗I/R心律失常的作用与KATP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