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接收的HBV感染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肝硬化72例、乙肝11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的HBVM,并应用PCR技术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当HBVM呈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时,HBVM呈抗-HBc、抗-HBe和HBsAg阳性时,HBVM呈抗-HBc、HBsAg阳性时,分别对比3组患者的HBV-DNA、HBsAg定量,组间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含量随疾病的发展及时间的推移,在HBV感染患者中发生变化,虽然HBV-DNA、HBsAg呈下降趋势,但无法表明已有效控制病情,临床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
莫甲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20-12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五项指标与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乙型肝炎患者752例,对HBV-DNA含量与HBV五项进行分析,采用光激化学发光测定HBV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3.01%,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50.74%,说明大三阳病毒复制能力最高,传染性最强,小三阳病毒复制能力与感染性较大三阳比较均较弱,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五项检测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HBV五项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精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 <0...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载量.方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血清54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540例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35.7%(193/540).在298例HBsAg阳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614%(183/298).其中单纯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1.6%;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模式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3.8%;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模式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7%,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45.3%.329例ALT正常组HBV-DNA阳性率为10.3%.急性乙型肝炎组HBV-DNA阳性率为72.7%,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阳性率为70.6%,肝硬化组HBV-DNA阳性率为80.3%,肝癌组HBV-DNA阳性率为83.8%.ALT正常组与发病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我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与HBV-DNA载量高度一致,HBV-DNA载量分析对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212份HBV标志物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Ⅰ组(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Ⅲ组(HBsAg、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7%、47.13%、47.37%;Ⅰ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检测乙肝病毒,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HBsAg、HBe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HBsAg 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在1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146 例肝癌患者中,采用荧光PCR定量法和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HBV DNA定量水平及HBsAg和HBeAg的滴度, 分析它们在这三组患者中的变化。结果1.HBeAg定量值在三组患者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9.944,P=0.007);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肝癌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47,P=0.042; x2=9.499,P=0.002);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747,P=0.387)。2.在不同HBeAg状态下,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患者中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9,P=0.012;t=2.428,P=0.017);HBsAg定量值在肝癌组中无统计学意义(t=1.375,P=0.171);HBVDNA定量值在三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148、6.544、4.520,P<0.05)。 结论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BsAg、HBeAg及HBV DNA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将三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14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5.96%,其中AH,CPH、CAH、LC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67%、21.43%、53.66%和26.31%;HBeAg阳性组为39.02%;抗HBe阳性组为22.73%;HBsAg、抗HBc阳性组为47.37%;抗HBs阳性组为41.18%;HBVM阴性组为11.11%。结果提示:①CAH组阳性率较高(53.66%);③抗HBe阳性患者血清中有较高滴度HBV-DNA,仍有传染性;③抗HBe阳性、抗HBs阳性、HBVM阴性的患者HBV-DNA阳性可能为HBV的变异株感染。  相似文献   

8.
尚慧锋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35-837
目的:探讨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在768份血清标本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8.7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02%,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3.75%,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0%,抗HBs、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及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全阴组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不同组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阳性率不同,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是反映HB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B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并为临床评价抗HBV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1及IL-6含量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56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40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IL-1、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174例血清HBV-DNA。结果 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IL-1、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IL-1、IL-6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感染类型、HBV-DNA含量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HBV-DNA及AFP含量的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HBV标志物阳性74例,感染率91.36%,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乙型肝炎e抗体(HB eA 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 cA b)阳性为主,占51.85%,HBV标志物阳性组AFP升高与HBV标志物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HBV-DNA阳性52例,HBV-DNA阳性组AFP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有关,对HB sA g,HB eA b,HB cA b持续阳性者要高度重视,AFP水平受HBV感染的影响;HBV-DNA阴性者,需临床结合AFP值和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4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按肝功能检查结果分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Ⅰ组(44例),HBsAg(+)、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 、抗-HBc(+)为Ⅱ组(560例).结果 60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335例(55.5%),ALT异常85例(14.1%).其中Ⅰ组患者HBV-DNA阳性15例(34.1%),ALT异常17例(38.6%);Ⅱ组患者HBV-DNA阳性320例(57.1%),ALT异常68例(12.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消失,或抗-HBe、或抗-HBc出现时,仍然存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能.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标志物及HBV-DNA检测,以了解患者个体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产妇血清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乳汁中HBV-DNA含量的相关性,并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对140例产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乳汁中HBV-DNA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表面抗原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乳汁HBV-DNA阳性组表面抗原含量为(58 183.2±39 147.8) IU/ml,B组HBV-DNA阴性组表面抗原含量为(1848.8±2458.3) IU/ml.A组血清中表面抗原含量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汁中HBV-DNA含量与血清中表面抗原含量呈正相关(r=0.799,P<0.01).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产妇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的测定及检测其乳汁中HBV-DNA含量,对阻断母婴传播和预防家庭内水平传播及对HBV感染孕产妇的诊治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为HBV感染产妇选择是否母乳喂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癌(HCC)发病规律.方法 将稷山县人民医院近十年住院的82例HBV相关性HCC的临床资料分别从HBV-M、HBV DNA定量、肝功能、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者占HCC的41%(26/63),抗-HBe阳性者占HCc的65%(41/63);HBV相关的HCC中,90%(9/10)的患者HBV DNA定量正常或处于低复制状态;73%(60/82)的肝癌患者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32%(26/82)的肝癌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正常.结论 HBV相关性HCC发病隐匿,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5.
李柏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87-3388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分别对617份血清进行HBV DNA和HBVM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00%(232/232);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66.9%(164/245);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60.7%(17/28);HBsAg、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00%(2/2);HbsAb、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6%(2/56);Hbs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4%(1/25);其余HBVM不同表现模式HBV DNA阳性率为0。HBeAg(+)组与HBeAg(-)组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定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机结合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检测,才能准确反应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进而指导临床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即采用PCR将患者血清标本扩增后,与两条特异性探针夹心杂交,然后通过酶联显色对37例急性肝炎、58例慢性肝炎、22例肝硬化、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3例HBV-DNA阳性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浓度为105.0±60.3pg/ml,40例HBV-DNA阳性慢性肝炎为1 88.8±1 02.6pg/ml,1 4例HBV-DNA阳性肝硬化为98.4±57.2pg/ml,10例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为96.8±59.3pg/ml.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以急性肝炎最低,浓度以慢性肝炎最高.结论不同肝病患者HBV的复制状态不同,HBV的持续复制是导致慢性肝炎反复发作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丙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HBsAg、抗.HBs、HBeAg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抗-HBe、抗-HBc、AFP测定用酶联免疫法;HBV、DNA检测采用PCR法:抗HCV采用ELISA法。结果肝癌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BVDNA、HCVRNA双阳性者各占63.89%、12.50%及15.28%。其中8.33%的肝癌患者HCV、HBV标志物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对乙肝性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永泰县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共发现HBsAg3569份阳性样本,其中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261例,仅HBsAg阳性患者3308例,经过4~5年的病情演变,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中有25例发展为肝癌(病例组),仅HBsAg阳性患者中有165例发展为肝癌(对照组)。比较HBsAg阳性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的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sAg、HBV-DNA、肝癌发生率]及肝癌与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BsAg阳性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TBIL、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HBsAg(2845.7±2822.6)COI、HBV-DNA(2.62±1.85)IU/ml低于HBsAg阳性患者的(5851.5±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及ALT、AST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为临床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530例我院HBsAg阳性患者的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水平,速率法检测血清ALT和AST的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中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ALT异常率、AST异常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在HBeAg阳性组中,当HBV DNA水平大于103时HBe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HBV DNA水平与ALT及AST水平均没有相关性。结论同时检测HBeAg、HBV DNA和ALT水平,才能准确反映患者HBV感染、复制及肝功能损伤程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48例,进行肝炎病毒指标研究包括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HBV感染196例,占248例原发性肝癌79.03%。结论HBV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主要病因。HBsAg(+)AFP升高82.14%,HBsAg(-)AFP升高23.07%,可能是由于乙型病毒感染HBV复制造成的肝细胞损伤,随之发生的肝细胞再生和修复,促进了AFP合成增加[6],是造成HBsAg(+)和HBsAg(-)患者血清水平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