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腹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定型、而且普及范围广的手术方式,不同级别或普外科不同专业的医师,常常以此作为结直肠手术的入门术式.对于右半结肠癌,根据清扫淋巴结范围的不同,将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分为D1、D2和D3根治术,分别指清扫至肠周边缘淋巴结,系膜中饲养血管旁的中间淋巴结,以及各饲养血管根部的主淋巴结.传统的右半结肠切除术一般仅要求D2根治术,即清扫淋巴结至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动脉右支即可.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ection,TME)原则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普及,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推广,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这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包含了崭新的内容,如完全腹腔镜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ection,CME)、D3根治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右半CME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腹右半结肠根治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32.5 min,平均术中出血20 m L,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19枚,Ⅲ期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0枚,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 d,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结论:CME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可以获得完整的肿瘤标本,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未增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的血管解剖关系及血管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实施的55例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录像.研究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及术中明确出血的血管。结果55例患者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45.5%(25/55),胃结肠静脉干的出现率为74.5%(41/55)。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血管出血的总概率为43.6%(24/55),胰头前区域血管(包括胃网膜右动脉、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术中出血概率(16.4%,9/55)略高于中结肠血管(14.5%.8/55),术中出现血管并发症可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P=0.014)和腹腔镜手术时间(P=0.042)。亚组分析显示,胰头前区域血管的出血不会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P〉0.05):而中结肠血管出血可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P=0.011)和手术时间(P=0.004)。结论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术中血管出血概率较高。清楚了解腹腔镜下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利于降低术中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并逐步得到普及。由于右半结肠复杂的血管解剖变异,导致术中易于出血,特别是实施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和彻底D3淋巴结清扫的难度较大,为此,我们需要从患者的合理选择、规范的术前分期、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手术质量及病理标本质量控制等方面加深认识,以不断提高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解剖标志、手术层面等手术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得到广泛推广。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间入路具有较高肿瘤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外侧入路方式目前临床较少采用,适用于肠系膜上血管区域粘连严重或肠系膜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层次显露不清等情况。尾侧入路既满足结肠癌根治的全系膜切除原则,同时较中间入路操作更加简便易行。头尾侧联合入路方式是在尾侧入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可减少对大网膜、结肠及其系膜的多次翻动,并有助于缩短腹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关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不同入路法的近远期疗效的高质量研究有限,目前尚无最佳手术入路的定论。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较为复杂的术式。解剖和清扫肠系膜上静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戳卡位置的选择、不断变换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都需要较高的要求。因此,规范化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仅是腔镜手术的理论基础,更是手术安全实施的有利保障。本文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外科平面、肠系膜上静脉和Henle干的解剖等方面诠释规范化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具体操作细节。为腹腔镜外科医生手术的规范化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与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安全性及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标本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0月及57.0月,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995,P=0.318)。结论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获得相同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学疗效。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更加微创,但手术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6例患者,其中开腹33例,腹腔镜中间入路33例。腹腔镜手术以回结肠血管为起始入路标志,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及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腹腔镜中间入路与开腹侧方入路比较,其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有优势,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但手术时间延长。结果表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中间入路完整肠系膜切除,手术安全,创伤小,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0.
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已趋于成熟和普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推动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进入精准治疗阶段。由于右半结肠癌血管变异多、淋巴引流途径复杂,对于不同部位肿瘤、不同分期的右半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血管处理方式及手术入路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笔者经验,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需要规范的几个问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的经验。方法 2011年2月~2018年3月我科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45例,采用中间入路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先定位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回结肠血管,然后自下而上解剖肠系膜上血管,显露右结肠动脉,最后于横结肠系膜根部下方的胰头前方找到胃结肠静脉干,并游离各分支。结果 45例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44. 4%(20/45),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73. 3%(33/45)。因术中出血和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115~215(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48~400ml,平均105 ml。淋巴结清扫13~24枚(平均18枚)。45例随访3~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无trocar处癌转移,6例死亡,其中4例Ⅲ期死于远处脏器转移,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 4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熟悉和掌握右半结肠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变异,是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基础和保障。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运用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顺利完成其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标准的D3根治术对于结肠癌来说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5年存活率,故结肠癌手术D3根治术应该作为结肠癌常规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右半结肠癌的D3根治术要求广泛的淋巴结清扫直至主淋巴结(第3站),但是由于右侧结肠血管的解剖较为复杂,该手术方式具有一定挑战性。腹腔镜为精细解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摄像镜可以对解剖结构放大3~5倍,良好稳定的视野更有利于在解剖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右半结肠癌发病率的升高,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虽然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但也部分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笔者通过本文分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经验,包括如何正确进入Toldt间隙、回结肠血管和中结肠血管的处理以及 D3淋巴结清扫所遇到的问题,探讨手术中的几个难点及其处理技巧,望对初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主要以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和D3根治术为主,术式较为统一,但这两种术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现主要是CME和D3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争议较大,包括CME和D3根治术概念上、淋巴结清扫内侧界以及幽门下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的争议。目前CME和D3淋巴结清扫内侧是热点话题,无论是支持以肠系膜上静脉左侧为淋巴结清扫内侧还是肠系膜上动脉左侧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如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尚需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笔者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本中心实践经验,就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指导手术难点操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31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情况分为观察组16例(增强CT及结肠造影CT、MSCT三维重建)及对照组15例(增强CT及结肠造影CT),比较两组术中探查肿瘤定位与术前影像学显示定位的符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血管意外损伤数目、中转开腹率等指标。 结果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副损伤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实施MSCT三维重建,对术中操作难点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有效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东西方的指南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以及腹腔镜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许多结直肠专科医生认为腹腔镜CME手术应该成为右半结肠的"标准"术式。CME原则在右半结肠外科手术入路和标本质量控制方面作用巨大,沿胚胎学解剖层面的腹腔镜外科手术逐步成为规范,在理论上完整切除了可能存在转移、播散的病变肠管系膜,最大限度地清扫了区域淋巴结。这样的切除和淋巴清扫范围并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且能提高生存时间。但是,按照CME原则的根治术在手术风险以及肿瘤学获益方面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因此,需要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证实目前的观点或共识。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的首选方式,然而该术式的清扫范围、手术入路、相关血管辨识及处理等问题仍是讨论的热点。在确保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探寻及完善个体化手术,提高总体诊疗水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原则,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适应范围,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手术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的问题、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筋膜解剖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切除术的获益以及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存在的问题等做了系统性阐述。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根治结肠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我科为41例右半结肠癌病人所行的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随访,以研究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的根治性效果。结果: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2例(4.9%)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52.65±28.29)min、术中出血平均(112.94±96.36)ml。病人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2.24±0.56)、(3.94±1.64)、(13.94±6.5)d。清扫淋巴结总数(11.24±8.02)枚[结肠上旁淋巴结(6.82±4.72)枚,系膜间淋巴结(2.59±2.43)枚,血管根部淋巴结(1.82±2.53)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20.88±5.28)cm;除2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肠梗阻外余病人未见术后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获随访(12~46)个月,平均(29.15±7.95)个月,2例(4.9%)局部复发,3例(7.3%)发生肝转移,短期(4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74.50%。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有效的,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侧结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按开腹手术的原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所有肠系膜分离、肠系膜血管的处理和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肠段的切除和吻合通过腹部小切口在体外完成。结果2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6~248min,平均153.6min。结肠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长度分别(10.8±3.6)cm和(10.2±3.5)cm,清扫淋巴结数目(9.7±4.9)枚。1例术后切口感染,3个月后再次清创愈合。17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9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8、20个月发生肝转移。无切口和穿刺口种植转移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按肿瘤根治原则可以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