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下蝇蛆症     
廖××,男性,35岁,汉族,地质工作者。半月前,患者右大腿内侧皮下起一硬结,局部皮肤稍红、肿胀,伴轻度针刺样疼痛,8天后,硬结中央穿破,流出少量稀薄脓液,用手挤之,随分泌物排出活动蛆虫一条,蛆虫排出后,皮损经清洗处理后渐愈。检查时见右大腿内侧中下1/3处有一直径6厘米稍隆起于皮肤的肿胀浸润块,中央呈紫红色隆起,其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肌炎引起心电图Q波改变者罕见,现将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陈××,女,27岁。以双上臂先后出现鸡蛋大小硬结半个月,伴低热、多汗、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诉,于1985年7月16日入院。体检:T37℃,P70次/分,HR70次/分,BP110/70mmHg。心肺(-)。肝脾未触及。四肢散发硬结,左上臂4×8cm、右上臂2×2cm、双小腿6×10cm硬结各1个,边缘不清,与肌  相似文献   

3.
伤湿止痛膏治疗小儿肌内注射后硬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湿止痛膏治疗肌内注射后硬结已有报道[1] ,现我们用伤湿止痛膏对 2 0例 2 6个小儿肌内注射后硬结进行了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方法1.1 取伤湿止痛膏 1/ 2贴 ,分三排剪出 9个小孔 ,中间的一个孔略大 (10mm× 10mm)为暴露注射后的针孔 ,其它 8个孔较小 (5mm× 5mm/个 )为透气用。1.2 将剪好的伤湿止痛膏覆盖在硬结上 ,贴药面积大于硬结面积 ,2 4h更换一次 ,直到硬结消散为止。1.3 贴药期间洗澡、运动等不受限制。1.4 小儿皮肤过敏者慎用。2 临床观察2 6个硬结中 ,最大为 14mm× 2 0mm ,最小为 5mm× 10m…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的脑转移临床上少见,尤其是隐性癌型,且诊断有一定困难,我院收治一例,病理证实,报告如下。王××,女,31岁、头痛、呕吐5月,曾昏倒2次。1982年发生过癫痫样抽搐3次。查双侧视乳头明显水肿,无神经定位症。颈部甲状腺未见异常,余均阴性。临床拟诊脑肿瘤,转移性可能。于1986年5月22日在脑外科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额叶眉弓上4厘米中线旁,约6×6×5厘米大,边界尚清楚,分离时出血不多,质较正常脑组织硬。肿瘤伴有出血、坏死、钙化及囊性变。镜检(病理号86-1761)肿瘤由明显之甲状腺滤泡及乳头状腺癌组织构成,腺腔内见红染的胶质,乳头状癌多围绕小血管排列,部分癌组织分化较差形成实性片块。癌细胞具明显异  相似文献   

5.
作者确定了一种薄层层析的溶剂系统,可以快速分离苄基青霉素(A)及其降解物质。选择在水溶液中常见的降解物质作为分离对象:Benzyl Penicilloic acid(B);benzyl Penilloic acid(C);benzyl Penicillenic acid(D)及α-methyl penicilloates(E)。样品以水溶解,于硅胶板(20×20厘米)上各点样5微克,展层距离15厘米,展层槽为7×28×22厘米,槽壁贴上滤纸使溶剂饱和。显层时,先以铁氰化钾试剂喷雾,再将层析板置于碘蒸气中。结果表明,以丙酮-氯仿-冰醋酸(50∶45∶5)的溶媒系统可使苄基青霉素与各种降解物  相似文献   

6.
褥疮是由于身体的部分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障碍,以致局部营养不良而发生的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现象。昏迷、偏瘫,高位截瘫、年老久病以及过于消瘦的病员均易发生褥疮。如何治疗褥疮是护理工作中难题之一,现仅就用蛋黄油治疗3例褥疮报告如下。例1,男患,彭××,53岁,1987年2月以“脊髓压迫症”收住,入院检查,臀部上方有一约16×8厘米面积的二度褥疮,其间有一约6×6厘米面积的三度褥疮,病人一般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赵某,男,20岁,近两月来右侧面、颈部肿胀,在当地卫生院经青霉素治疗,病变缩小、变软、破溃流脓,伤口长期不愈。近一月来加剧,于1983年12月入院。住院号:16370。体检:体温37.5℃,血沉68毫米/一小时。右下颌升技下部有一4×4厘米之不整形硬结区,软度触痛,表面皮肤色暗红,界限不清。右耳前区有一2×2厘米之肿块,中心稍软,周围硬。开口正常。除8 8阻生外,牙齿、牙周无特殊异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93年4月~1996年12月应用康宁克通-A局部注射治疗阴茎硬结症共1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l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年龄33~64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至4年,均无明显诱因及外伤史,在无意中发现阴茎上有硬块。表现为性交时阴茎疼痛,有的有弯曲,其中9例伴有会阴部不适,排尿时有轻度刺痛感。硬结位于背侧门例,位于腹侧3例;其中14例位于阴茎头部附近,2例位于根部,大小为0.7cm ×1 .0cm~1.5cm × 2.5cm,12例为单发硬结,4例为大小不等2个硬结连成…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郭××,女,53岁,上腹痛两年余,加重半年。两年来上腹烧灼痛伴反酸、嗳气,进食后缓解但仍有隐痛,近半年疼痛加剧,有恶心,哎吐,为咖啡样胃内容,黑便,明显的进行性消瘦。查:神清,BP120/70mmHg,P74次/分,恶液质、上腹压痛(+),反跳痛(-),脐上4厘米处可触及一个3×3厘米的包块,胃镜可见胃窦后壁近大弯侧有一个3×2.5厘米的粘膜隆起,表面呈火山口状溃疡,基底被以污秽色苔、糜烂,触之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一个1×1厘米的溃疡,园形,规整,被以白苔,球部变形。WEC  相似文献   

10.
胃鳞状细胞癌是胃癌的特殊类型。根据徐大毅等提出的诊断标准,从我院7621例(1974~1986年)胃病患者的胃镜检查中,证实胃鳞状细胞癌10例,检出率为0.13%,占同期胃癌的1.2%(10/8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38~65岁,平均49.9岁。癌灶位于贲门部5例。直径1×1~2×2cm;位于贲门~胃小弯3例,直径1.3×2~3×4cm;贲门~胃底2例,直径1.5×2和3×4cm.肉眼镜下观隆起和溃疡型各4例,浸润型2例。以  相似文献   

11.
本组病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2~53岁,其中11~30岁共39例占60%。部位:手部5例,前臂6例,上臂6例,足部10例,小腿23例,大腿16例,其中双小腿1例。病程:1月~30年,平均5年10月。肿瘤大小:最小为1.0×0.8cm,最大为25×18cm,多数为数厘米大小。病理分类:海绵状血管瘤48例,蔓状血管瘤6例,脂肪血管瘤5例,毛细血管型血管瘤4例,纤维血管瘤1例,肉芽肿型血管瘤1例。按Goidanich 分型:1型18例,2型28例,3型10例,4型2例,5型7例.本组复发4例,属广泛性及弥  相似文献   

12.
八年来,我科中西医结合组收治阑尾周围脓肿136例,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性别年龄:男90例,女4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6岁。 (二)包块情况:最大16×12厘米,最小3×2厘米,多数在7×8厘米左右。 (三)体温:37.3℃~38℃31例,38.1℃~39℃49例,39℃以上43例,正常13例。 (四)自血球:1万以下26例,1~1.5万52例,1.5万以上50例,其余入院时未检查。二、治疗方法: (一)中药:以大黄牡丹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随症选用银花、公英、连翘、鬼针草、元胡、山甲、皂刺、赤芍、木香、川楝  相似文献   

13.
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Achondropla-sia)又称软骨营养障碍,本病是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现将三家五份病例报告分析于下。病例报告1.患儿先证者,商××,女,11岁,剖腹产,出生时体重5.5公斤。现身高99.5厘米,体重20.0公斤,头围57厘米,胸围55厘米,上部量61.5厘米,下部量38.0厘米。出生时母龄21岁,父龄33岁。2.患儿之父商××,也是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现44岁,身高129厘米,体重44公斤,头围60.0厘米,胸围76.0厘米,上部量80.0厘米,下部量49.0厘  相似文献   

14.
我室自1986年以来试用JG-Ⅰ型氦氖激光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为10个月~67岁。病程:1周~3年。溃疡部位:胫前5例、足底1例、腹部2例、上肢1例、腋下2例。溃疡范围:最大为4×4×0.8cm,最小为1×0.5×0.1cm。病因:外伤5例,术后感染6例。  相似文献   

15.
段××,女,59岁,住院号:6313,于1965年2月18日因右乳头部糜烂結痂四年,乳腺內側发現肿块两年入院。四年前患者发現右乳暈部內側凹陷,皮肤糜烂,間或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及脓性液体渗出。糜烂創面逐漸扩大約3×4厘米,并結黄褐色痂皮复盖其上,乳头已被破坏,无奇痒疼痛症状。两年前发現右乳腺內側生一約杏大之肿块約3×3厘米,无痛、增长緩慢与皮肤及基底部輕度粘連,尚可移动。右腋窝前緣可触到一个0.8×0.9厘米之淋巴結,质硬能活动。近数月来,自称乳暈部糜烂流水結痂明显加重,乳头亦被其侵蝕破坏消  相似文献   

16.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为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疾患,有家族性。1897年法国学者 Marie 与Sainton 氏首先肯定本病。本文报告6例。病例报告病例1高××(儿童),男,4(1/2)月,病例4之子。病史:剖腹产,出生时体重3公斤。母乳喂养,身体及智力发育正常。生后其外祖母发现其头软与其母生产时情况相同。体格检查:体重7公斤,身高64厘米,坐高44厘米,头围41厘米,胸围43厘米,肩宽20厘米,均属正常。头软,前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8~39岁的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两项研究。第1项研究,22人口服1剂3~5×10~8菌落形成单位(cfu)CVD 103-HgR株霍乱活菌苗。2个月后,另7人口服1剂3~5×10~9cfu CVD 103-HgR菌苗,以15名未免疫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口服菌苗后6和4个月以4×10~6 cfu稻叶型霍乱弧菌569B株攻击。第2项研究,11人口服1剂3~5×10~8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本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岁1例,5~7岁6例,8~14岁15例,入院前病程2~9天,平均6天,全部病例均有发热,腮腺部肿痛,腮腺管口充血肿胀,并有头痛,呕吐22例,面色苍白,乏力12例,血压升高6例,颈项强直14例,克氏征阳性6例,四肢肌张力增强1例,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1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6×109/L18例,16×109/L4例,中性粒细胞0.6~0.8之间,脑脊液压力均>1.76Kpa,外观清亮,白细胞(11~26)×109/L7~22例,蛋白大于0.5g/L3~22例,脑电图重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8例,轻度异常11例。全部卧床休息,常规应用阿昔洛韦静…  相似文献   

19.
<正> 鲍××,女,4岁。患儿生后即发现双侧拇趾短小,轻度拇外翻畸形。随年龄增长,拇外翻畸形也逐渐明显。一岁半时,颈项部起一肿物,呈纵形,渐增至核桃大小,即缓慢消退。继之右肩胛角处也出现硬结,增至桃样大。也开始缩小。随之左肩胛角及肩胛骨外侧缘处、左肩胛角下方肋骨处也出现纵形条索状硬结。硬结出现后局部有自觉疼痛并伴全身低烧不适,疼痛多于硬结出现后两月余逐渐消失。随病变之进展颈椎及两侧肩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医案二则     
一、瘰疬(颈淋巴腺结核) 邱××,女,18岁,宁德县人,于1976年7月9日初诊。患者二月前发现双侧颈部有肿块四枚。右颈部二枚肿块约8×3厘米,左颈部二枚肿块各约5×4厘米、2×2厘米。经某医院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颈淋巴腺结核”,用抗痨治疗未见效。就诊时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双侧颈部摸及肿块四枚,皮色不变,按推肿块坚实、活动、有压痛。伴午后潮热、盗汗、口渴、咽干,舌红苔白,脉稍数。症系肝阴不足,虚火灼津为痰,痰火壅结于颈项。治宜滋阴泻火、消痰散结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