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尽管颈髓电刺激(SCS)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能增加脑血流,但其作用机理还不甚明了。本文将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方面探讨SCS对脑血流的影响机理。方法对SD大鼠给予SCS并用激光多普勒(LDF)实时记录脑血流。动物分成5 组,对照组: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 组: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S组: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 SCG: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及双侧颈上神经节;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鼻睫状神经和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及双侧颈上神经节,但不切断神经纤维或神经节。结果SCS时的LDF变化在对照组、V1和SCG 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V1 SCG组中,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却被明显抑制了。结论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可能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双重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尽管颈髓电刺激(SCS)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能增加脑血流,但其作用机理还不甚明了。本文将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方面探讨SCS对脑血流的影响机理。方法 对SD大鼠给予SCS并用激光多普勒(LDF)实时记录脑血流。动物分成5组,对照组: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组: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S组: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SCG: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及双侧颈上神经节;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鼻睫状神经和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及双侧颈上神经节,但不切断神经纤维或神经节。结果 SCS时的LDF变化在对照组、V1和SCG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V1+SCG组中,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却被明显抑制了。结论 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可能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双重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大鼠以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大鼠脑血流量的变化,探讨疲劳运动对脑卒中大鼠脑血流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SO),过度运动组(OE),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过度运动组(2-VO+OE)。采用大鼠跑台进行疲劳运动训练,采用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对大鼠的额叶皮质脑血流量进行测定,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情况进行测定。结果与SO组相比,OE组脑血流量显著升高(P 0. 05),但2-VO组及2-VO+OE组脑血流量均下降(P 0. 01),与2-VO组比较2-VO+OE组脑血流量显著下降(P 0. 01);与SO组相比,2-VO+OE组红细胞运动速度下降(P 0. 01),其余各组并无明显变化(P 0. 05);红细胞聚集度4组之间并无明显变化(P 0. 05);回光强度4组之间并无明显变化(P 0. 05);在水迷宫实验中,与SO组比较,2-VO组与2-VO+OE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 0. 01),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 0. 01),其中2-VO+OE组潜伏期增加的更为明显,但与2-VO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平均速度各组之间并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脑缺血后大鼠脑血流量会显著下降,造成学习记忆障碍。缺血前的疲劳运动会增大缺血后大鼠脑血流量的下降幅度,且会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加重。  相似文献   

4.
动脉结扎法诱导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动脉结扎法诱导大鼠产生颅内动脉瘤,建立一种真实可信的疾病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体重200—300g)40只,实验组30只大鼠同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肾动脉后支;对照组10只大鼠未给予手术处理。实验组手术一周后,两组动物均以1%盐水替代饮水喂养3个月。取双侧大脑前动脉—眼动脉(ACA-OA)分叉处组织在光镜下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23只大鼠共发现5个早期动脉瘤改变,其中4个在动脉结扎对侧(右侧),1个在动脉结扎同侧(左侧);对照组双侧均未见动脉瘤样改变。结论 该方法诱导的动脉瘤位于颅内,且发病部位、形态与病理改变均与临床颅内动脉瘤十分相似。因此,该方法建立的颅内动脉瘤模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理、影响因素及探索药物或基因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急性脑缺血小鼠不同时间段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β-AP)含量进行动态观察。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与分组:成年昆明种小鼠72只,体重40~50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方法:将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350mg·kg-1,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在夹闭双侧CCA之前,腹腔注射硝普钠25mg·kg-1,(用无菌蒸馏水溶解),随即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CCA,夹闭10min,再通10min,再夹闭10min,再通,然后缝合伤口,放回笼中保温饲养。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6.
手术阻断大鼠基底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三动脉阻断)以形成急性或慢性全脑性缺血模型,并在一定时间后解除双侧颈总动脉的阻断,脑血流再通,形成再灌流。用此动物模型观察了脑缺血及再灌流后的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神经病学障碍,脑组织的生化及形态变化。本文讨论了此动物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对慢性脑低灌注(CCH)老年SD大鼠认知功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老年SD大鼠20只,随机选取5只用于脑血流监测,余15只随机分成3组(均n=5):假手术组、CCH组和CCH-NAD~+干预组(NAD~+组)。假手术组行颈前切口,分离两侧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不结扎颈总动脉。NAD~+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β-NAD溶液(250μg·g-1,p H 7),持续4周。用改良后两步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构建CCH组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血流仪监测大鼠脑血流。NAD~+/NADH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中NAD~+相对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PP、TOMM20、LC3B、P62、SIRT1、PGC-1α、PINK1、Parkin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假手术组与CCH组第2、3和5天的逃避潜伏期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CH组逃避潜伏期与NA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3、4天(P 0. 01),第5天(P 0. 05)]。CCH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减少(P 0. 05),NAD~+组较CCH组增加(P 0. 05)。CCH组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 0. 01),NAD~+组较CCH组增加(P 0. 05)。②BCCAO后即刻脑血流降至基线脑血流的[(73. 53±11. 26)%,P 0. 05]; 4周后降为[(71. 81±9. 16)%,P 0. 01]。③CCH组NAD~+和NADH总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AD~+/NADH比值较假手术组下降(P 0. 05),NAD~+组较CCH组升高(均P 0. 05)。④CCH组APP、LC3B、PINK1、Parkin(均P 0. 05)和TOMM20、P62 (均P 0. 01)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升高;NAD~+组APP(P 0. 01)、TOMM20、LC3B和P62(均P 0. 05)表达水平均低于CCH组; NAD~+组SIRT1(P 0. 05)和PGC-1α(P 0. 001)表达水平较CCH组升高。结论 CCH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予NAD~+干预后明显改善,可能与NAD~+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和平衡自噬降解功能有关; NAD~+可通过SIRT1-PGC-1α途径调控依赖PINK1/Parkin的线粒体自噬通路,在老年CCH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学习记忆、脑组织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超微结构及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SD大鼠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血流低灌注模型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情况。采用透射电镜结合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大鼠海马突触数量、PSD长度和厚度。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脑组织PSD-95的表达。结果脑血流低灌注大鼠空间参考记忆及工作记忆能力减退,在第2至4天游泳训练时间段,搜寻隐藏平台路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撤离平台后,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路径较假手术组降低,准确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减少(P0.05);当平台移动到第Ⅱ、Ⅳ象限时,搜索移动平台路径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脑血流低灌注大鼠海马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SD长度变短,厚度变薄(P0.05);海马CA1区、丘脑前内侧核、颞叶皮层PSD-95积分吸光度降低(P0.05)。结论脑血流低灌注所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与海马突触后致密物结构损伤、PSD-95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与方法大耳白兔 30只 ,体重 3 0~4 0kg ,雌雄不限。首先在静脉麻醉下结扎动物双侧颈总动脉 ,喂养 10天 ,去除死亡及留有严重神经损害症状的动物 4只。剩余动物取右侧锁骨下缘切口 ,暴露并分离右侧锁骨下动脉至腋动脉段。小心分离右侧锁骨下动脉的四个分支 ,确认并保留椎动脉 ,其余三个分支全部结扎。腋动脉结扎 ,在结扎部位的近心端 2~ 3mm处向锁骨下动脉插入直径 1mm导管 ,达右侧椎动脉分出处远端 3mm处 ,在导管插入处近心端约 5mm处结扎锁骨下动脉 ,导管远端经动物背侧皮肤穿出固定后 ,接微量泵 (2ml/h) ,泵内注入…  相似文献   

10.
材料和方法 :参照Wakita等方法制做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双重结扎 (2VO)的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模型 ,观察脑内T细胞的活动及组织学改变和应用环孢霉素A(CsA)抑制T细胞活动的效果。 70只老龄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持久性 2VO 1、2、3、4个月组和治疗组 ,每组 4~ 12只大鼠。采用CsA胃灌 (10mg/kg)治疗。T细胞的检测采用冰冻切片 ,单抗W3/2 5抗白细胞分化抗原 4(CD4 抗原 )和OX8抗CD8抗原标记T细胞。结果 :死亡率 :70只老龄大鼠 ,持久性 2VO后死亡 2 6只 ,死亡率为 37% ;假手术组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养血清脑颗粒对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无认知功能改善,我科取3组大鼠做如下试验,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取成年雄性大鼠36只,提供充足食物、水,室温(25±1)℃ 1.2方法制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1]胆碱能系统:每组取6只大鼠,分3组:(1)假手术组,不闭索双侧颈总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该组夹闭大鼠双颈总动脉30min,而后解除结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3)服用养血清脑水剂后夹闭大鼠双颈总动脉30min,而后解除结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脑血流低灌注条件下海马区域β-和γ-分泌酶活性变化。方法: 5月龄SD雄性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随机分为术后10d、30d、90d和180d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行为学改变,直接荧光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β-和γ-分泌酶活性。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大鼠在术后30d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该变化持续至术后180d,呈进行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β-分泌酶活性从低灌注术后10d开始升高(P < 0. 05),持续至180d(P < 0. 01),平均活性增高14.25%;γ-分泌酶活性与β-分泌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平均活性增高10.6%。结论: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可导致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组织中β-和γ-分泌酶活性升高,可能导致β-淀粉样蛋白产生增多,在老年痴呆早期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前脑缺血后肠、肝组织 CD14 m RNA的表达变化规律 ,分析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关系。方法 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 3 0 min的方法建立急性前脑缺血模型 ,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后 12 h、2 4h、3 6h、48h、72 h 5个亚组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 CD14的基因表达。结果  (1)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后 12 h肠、肝组织 CD14 m RNA表达升高 ,2 4h~ 3 6h达高峰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48h后下降 ;(2 )缺血后各时相点动物肠、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但以 2 4h到48h时脏器病理变化较显著 ,与 CD14的基因表达峰值一致 ;(3 )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发生率为10 0 % ,MODS发生率为 53 .1%。结论 通过制作急性前脑缺血大鼠成功建立了 MODS的动物模型 ;缺血后肠道粘膜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 ,可促使肠道内毒素易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内毒素诱发脑缺血后 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利用长期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VD)大鼠模型,并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外液中几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记忆认知障碍和海马DG区氨基酸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250~300 g)随机分成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模型组(VD组)(n=6)。对照组不做手术,假手术组只剥离双侧颈总动脉但是不结扎,模型组剥离并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术后30 d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的行为学观察;训练结束后利用脑内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7种氨基酸类物质(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甘氨酸、牛磺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 (1)VD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VD组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谷氨酰胺、牛磺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其余3种氨基酸无明显变化(P均>0.05);假手术组的海马DG区7种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能有效制备VD模型;(2)VD可能与海马DG区谷氨酰胺、牛磺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CCAO)后,γ氨基丁酸B型受体1(GABABR1)在海马区域表达的时空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模型组(n=30)。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3 d、14 d、28 d三个时间点使用免疫印迹分析整体海马中GABABR1蛋白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大鼠海马空间表达变化。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GABABR1表达水平3 d即开始下调(P 0. 05),而后(28 d)相较急性期(3 d)有所回升(P 0. 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CA1区域GABABR1表达水平有所下调(3 d呈现明显下降,而28 d部分回升)(P 0. 05),但CA3和DG区域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BCCAO可引起海马区域GABABR1表达的下调,并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呈现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及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假手术组 ;B组 :缺血组 ;C组 :缬沙坦治疗组。术后 12周测定其认知能力及脑组织MDA、SOD含量。结果 C组较B组认知障碍明显改善 (P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SOD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并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E对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动物实验观察维生素E(VitaminE ,VitE)对脑缺血再灌注后Bcl 2表达的影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活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体重 2 5 0~ 30 0g ,10 8只。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shamgroup ,S组 ,n =36 )、缺血再灌注组 (ischemicreperfusiongroup ,IR组 ,n =36 )、VitE组 (VitEgroup ,n =36 ) ,S组和IR组给予普通膳食 ,VitE组加服VitE 10mg·kg- 1·d- 1;各动物均灌胃给药 ,每天 1次 ,连续 10d。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 10 %水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动物模型探讨慢性低灌注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丁苯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丁苯酞组。缺血组与丁苯酞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1个月后各组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结果慢性低灌注后1月大鼠认知功能减退,丁苯酞治疗组逃避潜伏期较缺血组明显增加,显著延长在第四象限停留时间(P<0.05)。结论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和神经元再生的剂量相关性。方法双侧卵巢切除的SD雌性大鼠,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PS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雌激素不同干预剂量(0μg、1μg、10μg、25μg、100μg)组。雌激素持续干预2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和侧脑室室下区(SVZ)神经元再生的变化。结果雌激素干预2周后,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μg组和25μg组大鼠的行为学数据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μg组和25μg组SVZ区神经元数增加明显(分别为P0.01,P0.05)。结论适度生理剂量雌激素可通过增加SVZ神经元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皮素含量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皮素 (ET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缺血耐受产生之间的关系 ,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大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预处理 ,用RI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ET 1含量。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4 0只健康Wistar大鼠 ,抽签分为 :A组 :对照组 ;B组 :全脑缺血3分钟处理后 12小时处死 ;C组 :全脑缺血 3分钟处理后 2 4小时处死 ;D组 :全脑缺血 3分钟处理后 72小时处死。腹腔内注射麻醉 ,沿颈正中线切开游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 ,实验组用无损伤动脉瘤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及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造成全脑缺血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