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HR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PAP的临床和X线胸片、普通CT和HRCT表现.结果:X线表现:自肺门向外放射的"蝶翼征"6例、两肺广泛片影4例和密布的小结节影3例.普通CT表现为片影和磨玻璃影5例和粟粒小结节影3例.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4例,"地图样"改变2例、"铺路石样"改变3例、"蜂房征"2例和实变区见"空气支气管征"4例.结论:HRCT表现的"地图样"分布,"铺路石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具有特征性,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HR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HR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PAP的临床和X线胸片、普通CT和HRCT表现。结果:X线表现:自肺门向外放射的“蝶翼征”8例、两肺广泛片影6例和密布的小结节影4例。普通CT表现为片影和磨玻璃影7例和粟粒小结节影3例。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6例,“地图样”改变3例、“铺路石样”改变5例、“蜂房征”2例和实变区见“空气支气管征”4例。结论:HRCT表现的“地图样”分布,“铺路石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具有特征性,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胸片常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呈蝶翼样分布,其中可见弥漫结节样阴影;CT能较清楚地显示磨玻璃中的网格状影(碎石路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碎石路"征是其典型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4.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和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PAP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雾状阴影,CT呈“碎石路”样表现13例。伴有不规则实变2例,边缘部分清晰和直角征阳性者8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者8例、中央分布为主者3例、周围分布为主者2例。其他表现包括13例均可见少而细小的支气管充气征,8例于气管血管之间可见2~3个1cm大小的淋巴结影。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碎石路”征是HRCT典型表现,明确诊断需依赖肺泡灌洗和开胸或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  相似文献   

5.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影像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表现(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肺部阴影重且相对稳定而临床症状较轻,可出现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具有上述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例临床确诊为PAP的患者行HRCT检查,对HR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呈"地图样"分布和"铺路石征",3例可见大片状实变影及"含气支气管像"。结论:PAP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诊断(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X线与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分析其X线与CT征象。结果4例病变中皆见到弥漫性斑片影与磨玻璃影,CT扫描病灶呈地图样分布。结论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范围、程度及病变轮廓的显示较X线平片准确,根据CT和HRCT表现的典型特征,可以作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特征的深入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应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 对比分析4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部高千伏摄影及CT表现,探讨各型病 变的影像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应影像上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25例)、 多发结节型(5例)及弥漫实变型(19例)。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性的征象有多分叶征72%、空气支气管征68%、晕征 40%、血管包埋征20%等,21例(84%)病变在HRCT上具有5个以上的上述征象;多发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弥漫结节3例, 网织结节2例,相邻结节可融合成块,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弥漫实变型表现为单纯大叶性实变2例,伴有非实变区多发 结节及磨玻璃样影17例,主要征象有细支气管夹角增宽13例,血管造影征14例,碎石路征9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 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特别是HRCT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CT表现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X线胸片、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一秒率(FEV1/FVC)],根据肺部阴影的程度、范围、严重程度及网格阴影范围进行影像学评分,将X线胸片及HRCT的影像评分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以双侧对称的自肺门向外放射的"蝶翼征"表现为主,胸部HRCT特征性的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样气腔实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及网格影,这种"铺路石"样病变呈地图样分布.19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为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54.49±16.78)%;FEV1/FVC:(86.00±6.70)%.X线胸片的范围评分及严重度评分与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661,P<0.01;r=-0.475,P<0.05).HRCT严重度评分为(16.47±5.26)分,在HRCT的各项评分中严重度评分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FVC升高)及弥散功能障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的相关性最好(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r=-0.809,P<0.01;FEV1/FVC r=0.573,P<0.05);HRCT的范围评分比程度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更好,而HRCT的网格范围评分只与弥散功能障碍相关.结论 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胸部HRCT与肺功能相关性良好,HRCT比X线胸片更能准确反映肺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肺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肺外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与X线胸片比较来选择最佳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胸部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主要分析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表现。结果:根据CT表现将肺损伤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5例,2例X线胸片漏诊;中度6例,X线胸片显示病变较CT显示的范围小,程度轻;重度8例,其中3例X线胸片漏诊部分病变。支气管损伤2例,X线胸片均不能清晰显示,经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可清晰显示病变。结论:胸部创伤的急诊检查,不能满足于X线胸片的粗略显示,还应重视多层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的64层螺旋CT表现。方法本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 T扫描,其中7例行肺泡灌洗,1例行C 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4例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均得到病理证实。结果 CT 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片状磨玻璃影,边界清楚呈“地图样”改变,小叶间隔增厚交织呈“铺路石样”改变及实变区“空气支气管征”及模糊结节影。结论 PA P具有特征性的C T表现,即地图样分布、铺路石样改变的磨玻璃影。64层螺旋CT在PAP诊断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和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度肺泡灌洗证实病例的X线和M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并比较其中1例经全肺灌洗术治疗前后的X线片改变.结果:X线片和MSCT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4例,肺泡实变影2例;MSCT能更...  相似文献   

13.
李永华  李彦  毛毳  刘国红   《放射学实践》2012,27(4):399-40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CT资料。结果:PAP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地图征10例,铺路石征8例,磨玻璃征8例,蝶翼征2例及支气管充气征1例,以上征象联合出现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PAP临床罕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肺部疾病相鉴别,并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与CT表现的相关性评价螺旋CT扫描对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的胸部常规与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起病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2例未见明显临床症状;胸部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双侧肺野中散在性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典型的"铺路石"征。轻微的临床症状与明显异常的CT表现之间的不对称性是PAP的重要特征。结论胸部螺旋CT是诊断PAP的重要依据,但确诊仍需借助于支气管肺泡灌洗。  相似文献   

15.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HR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琴  陈德晖  曾庆思  陈淮  周家璇  戴望春  李娴   《放射学实践》2013,(11):1098-1101
目的: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0)的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诊断的B0患儿资料,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个月~7岁,病程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胸部HRCT检查,29例行支纤镜检查,1例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患者肺部的HRCT表现为:马赛克灌注征36例(100%);支气管壁增厚30例(83%);散在分布的斑点、斑片状模糊影27例(75%);含气不全或实变不张11例(31%);支气管扩张8例(22%);微结节征4例(11%);局部钙化灶2例(6%)。2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1例肺功能检查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马赛克灌注征和支气管壁增厚是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相对特征性的HRCT征象,结合患者临床上出现反复持续迁延进展的咳嗽、喘息、活动不耐受等,高度提示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病变的影像学改变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患者(男29例,女10例)及正常对照组(男34例,女11例)进行高分辨率CT(HRCT)和常规肺功能检查。CT扫描分别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进行。观察COPD小气道异常的主要HRCT征象:马赛克灌注、呼气末空气潴留征、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分析气道异常与PFT检查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①HRCT所见COPD与对照组的气道异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COPD患者HRCT显示小气道异常与PFT检查结果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灌注、呼气末空气潴留征与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和最大呼气流率(MEF)相关(P值均〈0.05),支气管扩张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相关(P〈0.05),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与残气容积相关(P〈0.05)。结论:64层螺旋CT获取HRCT可用于COPD气道病变的诊断,HRCT显示COPD的气道异常征象与PF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