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种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新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颈前路同一切口一次完成切骨取骨、脊髓减压及原位植骨三个手术步骤 ,自 1990年 5月以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人共 5 6例。结果 资料完整的 40例获得随访 ,优良率为87 5 % ,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 ,颈椎稳定性好。结论 本方法具有脊髓减压彻底 ,植骨融合牢固 ,手术操作简便 ,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对具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人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骨并发症。结果术后进行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36例,占90%。术后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植骨不愈合、椎体高度丢失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手术时间短,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法疗效评定。结果23例病例均获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82.6%,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Secuplate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Secuplate颈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Secuplate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进行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23例,占88%。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Secuplate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3.73%,植骨融合率为99.07%.结论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改善率为(92.6±3.1)%,其中优30例,良6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8.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带锁钢板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42例脊髓型颈椎病,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结果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升至14.5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方案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脊髓受压主要来自前方,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8月~2004年6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8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颈前路减压Slim-Loc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8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术式疗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对96例病变较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选择性实施不同的颈前路和颈后路减压术,前路减压中单平面减压植骨术46例,多平面环锯减压植骨术10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12例。25例植骨后采用带锁钢板固定。后路减压中半椎板切除减压术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5例,椎板成形术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减压术分期施行12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同时行后路减压者3例。结果:随访6个月-6.5年,平均2.4年。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我国40分评分法平均提高5分,最高提高12分。结论:颈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部分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需要行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和早期疗效。方法 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16例,后路单开门成形术7例,前后路同时进行1例。结果 术后进行7~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20例,占83.3%。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彻底减压,维持正常椎间隙高度,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黄韧带叠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黄韧带叠压患者行Ⅰ期后路半椎板扩大减压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行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功能。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神经功能改善优9例,良6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优良率为83.3%。植骨在12~1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发生。结论 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黄韧带叠压直接有效,使颈髓完全解除束缚,疗效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减压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勇  邱勇  刘汝专  刘尚礼 《脊柱外科杂志》2005,3(5):269-272,29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骼骨植骨支撑融合、颈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植入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贾连顺的评定法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中,自体骼骨植骨融合优良率87.5%,供区并发症12.1%,椎间盘退变椎问高度丢失7.6%;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优良率96.1%,无供区并发症和椎问盘退变椎间高度丢失。结论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费用少,但存在供区并发症、椎问高度丢失;椎间融合器融合稳定、牢固,椎间高度丢失少,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正>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见术式,通过选择端盖钛网,可达到降低钛网发生率的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临床对于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据此,本研究选取92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应用端盖钛网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5月诊治的92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均予以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并根据手术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JOA改善率≥50%,n=69)与不良组(JOA改善率<50%,n=23)。  相似文献   

18.
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颈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颈前路减压(包括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平均2.5年。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改良的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状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5%,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只要把握了手术时机和掌握了手术技巧,颈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联合Zero-P治疗。通过JOA评分和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和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7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1.34±4.18)min,术中出血量(38.34±2.16)m L。均未发生损伤脊髓神经、食管、气管,切口感染、脑脊液漏以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1~2 a的随访,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椎X线检查,均达到植骨融合,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而导致二次手术;无吞咽困难、内固定松动、断裂、金属过敏等现象。末次随访依据Odom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15%。结论颈前路减压联合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近4年来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避免可能导致术后效果不良的操作。结果32例病人经过随访,效果优良。结论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方法及手术细节正确,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