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本文阐述了其在口腔肿瘤的组织分化、转移、预后及其抑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斌  吴军正  李峰  李洁  李焰 《口腔医学》2004,24(4):193-195
目的 探讨外源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对人高转移性黏液表皮样癌M3SP2细胞系实验性裸鼠肺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PTEN抑癌基因导入M3SP2细胞系 (M3SP2 -PTEN细胞 ) ,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系作为对照M3SP2 -pBp细胞 ) ,应用裸鼠肺转移实验测定癌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 ,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裸鼠肺转移结节数为 (2 4 0± 1.2 )个 ,组织学观察瘤细胞转移灶体积大 ,细胞生长活跃 ,可见较多核分裂。实验组裸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减少为 (8 5± 3 4 )个 ,转移抑制率为 6 5 6 % ;组织学观察可见转移灶数量少、体积小 ,并有较多的坏死和凋亡细胞。结论 转染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能降低人高转移性黏液表皮样癌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抑癌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癌基因是一大类抑制细胞生长和癌变的基因群。P53,Rb,p16,nm23等抑癌基因目前在肿瘤研究中是热点。P53基因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b,p16基因产物是细胞周期重要调控因子,P16基因是新近确定的多肿瘤抑癌基因,在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上有研究前景;nm23基因与人类多种肿瘤转移相关,与头颈鳞癌转移的关系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4.
成釉细胞瘤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釉细胞瘤是独具特性的一种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等特点。目前,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外基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舌癌细胞系Tca8113以及该细胞系在裸鼠体内脑转移细胞亚系(Tb)的凝集素受体和一些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可能与Tb细胞转移有关的机理。方法:对Tca8113细胞及Tb细胞亚系的细胞涂片进行常规ABC法染色。结果:P53、P16和CDK4蛋白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而Nm23、H-ras蛋白和各种凝集素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P53和P16蛋白可能与Tb细胞的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成釉细胞瘤是独具特性的一种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等特点。目前,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外基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近发现,CDKN_2基因是第一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但CDKN_2基因及其产物P16蛋白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尚未见公开报导。本研究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发现: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及无转移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均有P16蛋白表达,其阳性反应既可见于胞核,也可见于胞浆;随着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其阳性反应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呈递增趋势,且阳性反应的异质性明显增加。至转移性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阶段,P16蛋白的阳性反应强度稍弱于前几个阶段的结果;转移浸润癌的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肿瘤上皮P16蛋白的阳性反应都仅限于胞浆。  相似文献   

8.
p33^ING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促使细胞老化,诱导细胞凋亡等功能,同时,它与p53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本文对p33^ING1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肉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序贯的复杂过程,整合素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牯附和信号传导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肉瘤的侵袭和转移。整合素为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阿霉素系统治疗舌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聚乙烯己二醇包被脂质体-阿霉素系统(pegylated liposmal doxorubicin,PLD)对舌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治疗效果。探讨PLD治疗口腔肿瘤的价值。方法:建立舌癌淋巴转移模型的金黄地鼠70只,分别观察体重,肿瘤体积、脏器转移、外周血药浓度和淋巴结内药物浓度。结果:PLD组的抑癌能力及有效药物浓度,全身反应明显优于阿霉素组。结论:PLD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系统,在控制口腔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类细胞粘附分子(IgSF—CAMs)是一类跨膜糖蛋白,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IgSF类细胞粘附分子的种类以及它们与头颈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对阐明肿瘤侵袭转移机制、评价肿瘤的转移能力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p16基因缺失、突变及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中的缺失和突变等结构变化及其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和高转移细胞克隆 ACC- M进行 p16基因缺失、突变的检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16基因在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检测 p16基因阳性 ,高转移细胞克隆 ACC- M缺失 ,两个细胞克隆均无点突变 ,ACC- 2的p16蛋白表达阳性 ,而 ACC- M蛋白表达阴性。结论  p16基因在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克隆中的缺失 ,表明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演进和转移中具有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外源性PTEN抑癌基因对人高转移性粘液样癌细胞系M3SP2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TEN抑癌基因导入M3SP2细胞系,以空载体转染细胞为对照,然后应用MTT比色法测定两种癌细胞对10种常用抗癌药物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细胞比较,PTEN基因转染细胞对6种抗癌药物甲氨喋呤、重组人干扰素-γ、丝裂霉素、多西环素、平阳霉素和氟脲嘧啶的相对抗肿瘤活性呈不同程度地增强,药物增敏比增加了1.5-52.1倍。结论 外源性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能增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对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体外具有强大抗瘤活性的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转导的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DNL)在体内的抑瘤效果以及与平阳星(PYC)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注入SCID鼠背部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取经TNF-α基因转导的DNL细胞在肿瘤区局部注射,联合应用低剂量PYC,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至第8周以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取瘤体标本经处理后作电镜和TUNEL检查,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NF/DNL加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组和TNF/DNL加rIL-2加PYC组抑瘤率均较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DNL加rIL-2组超微电镜及TUNEL检测均见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数(AI)较高(P<0.05)。结论经TNF-α基因转导的DNL局部应用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与PYC联合应用抑瘤效果更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TNF/DNL抗人舌鳞癌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SD大鼠颊黏膜鳞癌细胞系SDSCC—B与其单克隆细胞系Rca—B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析其对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法筛选细胞系SDSCC—B,建立单克隆来源的细胞系Rca—B;分别检测2个细胞系端粒酶的活性:以Tca8113和Tb细胞系做阳性对照。2个细胞系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其实验性肺转移情况。检测结果采用SPSS11.0.1软件包分别进行q检验和t检验。结果: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2个细胞系的端粒酶活性均为强阳性.显著高于大鼠正常颊黏膜细胞,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ca—B端粒酶活性高于SDSCC—B细胞,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ca—B细胞实验性肺转移能力较后者高,Rca—B组与SDSCC—B组肺重,体重的比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细胞系SDSCC—B和Rca—B均具有高转移特性,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转移能力有关,Rca—B的转移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侵袭IV型胶原的能力,本文采用Boyden小室,以人羊膜为靶组织,以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和高转移克隆株ACC-M细胞作为侵袭细胞,观察二种细胞的体外侵袭行为。结果表明二种细胞对羊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袭作用,但在时间上ACC-M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突变与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5、第6及第8外显子有无突变及缺失。结果:通过对PTEN基因三个外显子的克隆测序,均未发现有突变及缺失。结论:在DNA水平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舌癌脑转移细胞系Tb转移相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舌癌脑转移细胞系Tb的转移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软琼脂糖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癌细胞悬液经探鼠尾静脉注射法(每只鼠0.2ml,含细胞2×105)检测舌癌细胞系Tea8113(T)和Tb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53蛋白和nm23-H1蛋白表达率、Tb细胞在肺内形成转移灶的组织学过程以及T和Tb细胞在脑表面的人工转移力。结果:T和Tb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9.5%和35.5%;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7.6%和24.9%,nm23-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9.9%;Tb细胞在肺内先形成小的痕控,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巨大转移灶并产生胸水,转移灶仍保持鳞状上皮癌组织学特征;T和Tb细胞在裸鼠肺表面形成的转移结数分别为25±16和73±41。结论:Tb细胞转移力强于T细胞。  相似文献   

19.
现代肿瘤研究发现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调控失常是普遍现象,细胞凋亡受抑使得肿瘤细胞生存期延长,并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及放、化疗等引起的细胞死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成分,Survivin是  相似文献   

20.
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最近研究发现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SDF-1/CXCR4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特别是在口腔鳞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