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菠菜在医学上用途广泛。近日国外的一项研究又证实,菠菜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视网膜,尤其对中、老年人的视力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由于菠菜营养极为丰富,它是特别适合儿童和病人的菜肴。 保护视力健康 菠菜可保护视力,主要是缘于其所含的一种类胡萝卜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防止太阳光所引起的视网膜损害。每周吃2—4次菠菜,可降低视网膜退化的危险。菠菜中的蛋白质、核黄素及铁、磷等无机盐含量也较许多蔬菜高,这些成分对眼睛都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黄素(lutein)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和蛋黄中的天然色素[1].人眼视网膜黄斑部色素为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缺乏时易引起黄斑退化和视力模糊,导致视力退化、近视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与血脂水平异常有着密切联系。应用调脂药可对血-视网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视网膜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在该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脂指标,对于血脂水平异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调脂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少由此造成的视力损伤。本文就调脂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叶黄素(lutein)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和蛋黄中的天然色素。人眼视网膜黄斑部色素为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缺乏时易引起黄斑退化和视力模糊,导致视力退化、近视等症状。通过测定血清中叶黄素来研究叶黄素含量与老年黄斑变性的关系是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越橘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越橘又叫蓝莓,主要生长于欧洲、俄罗斯、北美和阿尔卑斯山,我国约有90多种。研究证实,越橘合有的花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荆作用,长期食用可协助清除视网膜内有毒化学物质、自由基等,增加视网膜紫红素生成,提高夜视能力,帮助眼睛适应强弱光的变化,长期服用可使视力经久不衰。还可以强化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弱血小板的粘滞性,防止血凝块的产生,增强心脑功能。本文从越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越橘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用该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0例,并与明目地黄丸组20例进行同期对照,观察视力、定量视野、视敏度、视网膜电流图(ERG)、视网膜振荡电位(0Ps)、眼电图(EOG)、视觉诱发电位(VEP)指标变化。结累: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可有效地改善视细胞的功能及代谢,促进视网膜内层插环,提高视敏度,保护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8.
胡卓瑜  王萱  蒲玟伶  刘志敏  陈向东 《河北中医》2021,43(1):162-165,171
糖尿病是以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成为眼部致盲的主要原因。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瘀”论治DR,改善了患者视力。通过阐述活血化瘀法对DR中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DR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99-170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86眼)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44例(84眼)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3例(102眼)单纯用西药治疗,通过视力、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评价疗效,对比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防止视力减退作用及保护、改善视网膜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对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视力及远期复明效果取决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上我们发现许多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经过一段时间视力逐渐下降或丧失,对这些患者如在白内障术后能及时有效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对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保持白内障术后视力稳定和提高远期复明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氩激光光凝治疗是阻止及延缓DR进展的有效方法。2002年~2006年在我院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伴有D…  相似文献   

12.
于越 《家庭中医药》2014,(12):22-22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接触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个词,它和糖尿病足一样,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多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中晚期引起的眼底出血性病变被中医称为消渴目病。 消渴目病为双眼先后或者同时发病,除了消渴病的典型症状以外,严重时还可伴随着目系症状,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检查时也会发现眼底异常。消渴目病可以对视力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1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损害。在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中医药价格低廉,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在改善黄斑水肿、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需临床进一步反复研究,制定出适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妊高症剖宫产术后可发生视网膜脱离,以中药复方联合抗炎、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可以使视网膜水肿消退,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IL-6、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玉液汤+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2组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等;应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6、VEGF含量表达情况。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玉液汤口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IL-6、VEGF的血清含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调节IL-6和VEGF可能是玉液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6.
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采用利水方对32例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及对抗激素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视力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减少。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尤其是伴有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在常规运用激素等西药的同时加用行之有效的中药治疗可以在多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物汤配方颗粒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9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48眼,予四物汤配方颗粒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照纽24例48眼,予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7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眼底的改变,治疗组有效率91.6%,对照组有效率7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配方颗粒加全视网膜光凝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情发展,并不同程度地提高视力,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130例,将患者随机分3组,中药组,中药加针灸组,多贝斯组,观察3个月。观察视力、视野、眼底(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等疗效性指标。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及针刺眼区穴位(太阳、上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等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中心视力,改善视野的损害,促进视网膜点状,片状出血的吸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最为明显;单纯中药组优于多贝斯组,同时中药组与多贝斯组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均有改善作用,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及多贝斯均有改善或阻止DR患者视网膜损害状况如:微血管瘤,视网膜点片状出血,异常渗漏等。中药及针刺可以在积极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受损的视功能、改善DR患者的病理变化或阻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眼底血证属祖国医学“暴盲”范畴,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一切眼底出血疾患.这些疾患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20.
熊胆逐瘀片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莉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13-214
观察中药熊胆逐瘀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分为中药治疗组 30例 ,西药对照组 30例。观察指标 :视力、眼底荧光造影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降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粘度 ,改善了视网膜微循环状态 ,视力改善 ,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治疗作用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熊胆逐瘀片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