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55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4h,于2006年9月28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5.5℃,脉搏100次/min,血压135/75mmHg.右上腹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871。B超显示:肝外胆管中上段扩张。入院诊断:梗阻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慢性胆囊炎。入院后给予头胞哌酮舒巴坦钠3g,甲硝唑0.5g静滴,1次/12h。入院次日晨体温上升至39℃,血压80/50mmHg,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阳性。查血总胆红素96.7umol/L,直接胆红素80.6umol/L,谷丙转氨酶299U/L,谷草转氨酶349U/L。  相似文献   

2.
63岁男性患者,因治疗灰指甲服用特比萘芬片0.25g,1次/d,6周后出现乏力、尿黄、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222IU/L,AST150IU/L,GGT1124IU/L,TBil22.7umol/L.DBil9.2umol/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停药,给予护肝治疗近1个月后肝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ALT57.2IU/L,AST40.9IU/L,TBil22.3umoL/L,DBil17.8umol/L,GGT344IU/L。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62-35%(53/85),其中1级斑块组为21.18%(18/85);2级斑块组为28.24%(24/85),3级斑块组为12.94%(11/85)。血尿酸分别为0级:266.02±58.22umol/L,1级:318.93±48.32umol/L,2级:449.32±51.02umol/L,3级:523.69±47.19umol/L.有斑块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组、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3组间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13±59umol/L、492±52umol/L和531±47umol/L,3组间有显著性(P〈0.05),随着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血尿酸水平增高。结论血尿酸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相关因素,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轻重的评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透析方法对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改良方法和常规方法.比较两组的透析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廊。结果疗效: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88.4±50.6umol/L.尿素氮平均下降8.3±3.6mmol/L,尿酸平均下降62.2±14.7umol/L;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42.8±32.3umol,L,尿素氮平均下降4.8±3.1mmol/L,尿酸平均下降36.5±10.2umol/L,观察组肌酐、尿素氮、尿酸清除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肛周黏膜水肿的发生率均为16.67%;对照组上述症状的发生率为14.29%~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结肠透析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结肠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5.
长期外用红霉素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6月因“厌食,皮肤萎黄5天”收入院。精神差,无恶心呕吐,厌油腻。有因左耳垂处皮疹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2J1病史。入院查体:136.8℃P102次/分,R30次/分,一般情况可,精神差,皮肤萎黄无黄染。皮疹已痊愈5天。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余(-)。肝功示:ALT 534.239U/L,AST 433.326U/L,GGT 75.917U/L,TP 7.34G/L,HBSAG(-)。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入院后给保肝药甘力欣,特殊解毒剂谷光甘肽等治疗17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改良结肠透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透析方法对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改良方法和常规方法.比较两组的透析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廊。结果疗效: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88.4±50.6umol/L.尿素氮平均下降8.3±3.6mmol/L,尿酸平均下降62.2±14.7umol/L;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42.8±32.3umol,L,尿素氮平均下降4.8±3.1mmol/L,尿酸平均下降36.5±10.2umol/L,观察组肌酐、尿素氮、尿酸清除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肛周黏膜水肿的发生率均为16.67%;对照组上述症状的发生率为14.29%~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结肠透析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结肠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86岁。因患老年性痴呆(AD)、冠心病、胆囊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术后,于2006年5月27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6次/min,血压120/70mmHg,无黄染,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认知功能(SSME量表)评分:7分。诊断:重度AD。给予改善认知功能及脑血循环药物治疗。患者住院第10d因饱餐(肉馅馄钝)10h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伴寒战、高热,体温40.6℃。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化验血淀粉酶1300U/L.尿淀粉酶2859U/L,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周文平,女,32岁,沐阳县十字乡周村人。丈夫徐云,阅江苏省人民医院2011年2月25日出院记录(住院号0644058)患者咳嗽多日,常州市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缓解。1月24日至武进中医院就诊,发现巩膜黄染,小便黄,查肝功能示:TBIL119.4umol/L,ALT224U/L,AST490u/L。1月25日入住沐阳县中医院,体温高时38.4℃,保肝治疗效果欠佳。1月31日到江苏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6岁。因疲乏、纳差、尿黄、眼黄2周,发热6d于2006年7月14日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长期饮酒及化学毒物接触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检查:T39℃,急性面容,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未见皮疹,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脏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未叩出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221.9μmol/L,直接胆红素(DB)172.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4U/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的饮食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丹丹 《家庭医学》2004,(22):56-57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中尿酸水平男性≥417umol/L(7.0mg/dl),女性≥375umol/L(6.0mg/dl)。高尿酸血症本身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血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组织中,常并发或加重心、脑、肾等多脏器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日趋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现将我院特约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7岁,因中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1d、加重4h于2006年3月22日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加剧,无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肌肉注射止痛药(用药不详)后疼痛无缓解。4h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畏寒、呼吸困难、心悸,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既往常有关节疼痛,半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AP)已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59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2/101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侧中下肺叩诊为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哆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肌张力增高,左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RBC3.94×10^12/L,WBC4.70×10^9/L,PLT68×10^9/L,Hb119g/L,N0.77。生化检查:淀粉酶(AMY)177U/L,脂肪酶(UP)573U/L,血糖13.7mmol/L,白蛋白(ALB)24.9g/L,球蛋白(GLB)35.9g/L,尿素氮(BUN)7.60mmol/L,肌酐90.8μmol/L,钙离子1.76mmol/L。入院诊断考虑:AP。予以抑制胰液分泌、预防感染、稳定内环境、降压及中药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发,多关节游走性疼痛,追问病史,患者曾多次出现脸颊红斑,皮肤瘙痒。考虑是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行CT检查示:胰腺略增大;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肠壁广泛肿胀,以小肠为甚;双侧胸腔积液伴双下肺部分不张;肝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BeckmanCX7全自动生化仪在检测血肌酐时电极法与化学法的性能。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值进行精密度试验,以化学法为比较法,电极法为实验方法,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作比较分析,同时按NCCLS线性评价方法进行线性评价试验。结果:(1)精确度:电极法变异系数为0.7%~2.5%.化学法变异系数为1.79%~5.63%;(2)相关性:y=0.983x-0.098 r=0.995;(3)线性:电极法和化学法测定血肌酐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50umol/L及0.2000umol/L。结论: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3.
Ebselen对妊娠铅负荷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防止宫内铅暴露对婴儿健康影响,方法,应用原子吸收测定孕妇血铅,对志愿采用Ebselen进行干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至38周干预组血铅增加21.5%,显低于对照组(64.5%),Zn含量(13.39umol/L→17.35umol/L和GSH-Px活性(73.5U/L→95.4U/L)增加,LPO含量(6.82nmol/L→5.22nmol/L)降低,差异有极显性(P均<0.01),结论:Ebselen对盈妇期铅增高的趋势有阻遏作用,Ebselen中的Se不参加贮存而具有增强抗氧化活性,但能促进Zn的储备,Ebselen有用于预防婴儿铅中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变化,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α- HBDH之间的关系。方法心衰组30例均为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除外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28例,均除外心脏病。心衰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13例。测定血清α-HBDH数值,正常值72-182 U/L,统计学处理,计算各组α-HBDH的平均值,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与心衰组的α-HBDH水平分别为(152.6±37.7)U/L、(221.4±68.9)U/L(P< 0.01),心功能Ⅱ、Ⅲ级与Ⅳ级的α-HBDH水平分别为(189.6±27.4)U/L、(276.0±63.5)U/L(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α-HBDH水平升高,且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7岁,患高血压5年,两年前始服寿比山片2.5毫克/日,血压控制平稳。2008年1月因心律失常,曾先服慢心律、心律平片,症状略有改善。2008年10月10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伴恶心、厌油、无力,否认肝炎及胆道疾病病史,遂往龙华医院就诊,当时化验检查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9U/L,谷草转氨酶(AST):157U/L,LDH:318U/L,谷氨酰转肽酶(GGT):121U/L,HAV—IGM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病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ALT(15.23±2.51U/L48.58±3.90U/L)、ALB(45.60±3.74g/L36.70±3.55g/L)、TBil(17.45±3.61umol/L38.91±3.52umol/L)以及PTA(91.44±6.79%78.26±6.11%)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07年10月份因腰部疼痛3个月,双下肢水肿10天,入我院肾脏内科,入科后化验:血沉110mm/h,总蛋白101g/L,球蛋白78.3g/L,尿蛋白+++,肌酐74umol/L尿素氮7.68mmol/L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占骨髓瘤46%.清免疫固定电泳IgG、K泳道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全身骨扫描检查提示:左前第3肋,T10、T12、L4椎体出现放射性浓集。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  相似文献   

18.
三氯乙烯中毒1例死亡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中毒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分析其死亡原因。方法测定患者的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调查病人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对病人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肝功能检查。结果三氯乙烯中毒病人出现皮肤红斑、皮疹、巩膜黄染、肝肿大、肝功能明显异常,ALT 538U/L,AST 426.7U/L,T—BIL 219μmol/L,患者因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结论三氯乙烯中毒主要引起皮肤和肝脏损害,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肝透明细胞癌1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不适1月余,于2007年10月29日人院。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未行正规治疗。人院体检: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人院实验室检查:HBsAg(+)、抗-HBc(+)、AFP:149.9ng,/ml、ALT:65U/L、AST:59U/L。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见:肝大小形态尚正常,肝包膜欠光滑,肝内光点增粗,  相似文献   

20.
王某,女,23岁,农民,因服农药乐果约120ml 1h中毒入院。入院时查体:T36.9℃,P96次/min,R23次/min,BP120/75mmHg(16.0/10.0kPa),意识不清,躁动,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96次/min;心肌酶谱:CK于56 U/L ,CKMB 25 U/L,LDH 80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