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所记载的方子为经方。《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六经皆有表证,非独太阳病有表证。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外感病症。临床以经典理论为依据,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分析鉴别,确定病位、病性、病机。采用六经辨证方法,使用经方,治疗外感发热疗程短,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发热病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民凯  韩福谦  陈娜  马伟凤 《中国中医急症》2023,(8):1474-1478+1495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学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源自辨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等重要学术思想,指出经方主要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病。笔者基于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思想探析外感发热的经方治疗,分别从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方面论述外感发热的六经八纲方证治疗,总结外感发热常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的治疗外感发热方证要点,并举例说明,以期精准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发热一证,为外感热病的主要症状。笔者试就《伤寒论》中有关发热之条文,谈谈认识和体会,仅供青年自学中医者作参考。一、六经发热的特点伤寒六经有发热,各有不同特点,现分述如下: 1.太阳病发热:太阳病发热,必伴恶寒或恶风,  相似文献   

4.
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病症,临证所见错综复杂。《伤寒论》全文398条,论及发热的条文103条,然非独三阳病有发热,三阴亦可见发热。六经病变中皆有发热之症,但因病变性质不同而表现迥异。从六经病变角度探析发热的机理、临证表现特点及治疗,具有指导临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伤寒论》复杂多变的六经病证中,有许多证候具有非常重要的辨证论治意义,仲景常抓住这些证候的变化,仔细地观察其实质,以此确定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并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因此抓住这些较为突出的证候特点,对认识六经病证的全部辨证过程,有很大帮助。一、发热发热属正邪交争,正气抗御邪气的反应。时氏、万氏、俞氏等都认为六经病皆有发热。詹氏指出,阳明发热系表邪入里化热,其热甚炽,自内达外,且阳明经气又旺于申酉戌时,阳明发热具有但热不恶寒、蒸蒸发热、日晡潮热等特征。阳明病发热,在临床上也可能出现恶寒,时时恶风,  相似文献   

6.
傅娟  葛琦 《天津中医药》1999,16(4):28-28
发热,恶寒是外感病的主要症状,伤寒六经病辨证以热型不同和恶寒的轻重程度作为辨证要点之一.下面就寒热症状在六经病证中的表现及辨析分述如下.患者肌肤温度高于常人,即为发热.《伤寒论》中有多种发热,如翕翕发热、身热、蒸蒸发热、潮热、往来寒热……等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六经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六经辨证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治疗1 d好转65例,治疗2 d好转22例,治疗3 d好转13例,治疗4 d后治愈100例,治愈率100%。结论:六经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是那时发热类疾病的统称。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发热性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因此,张机(字仲景)所论伤寒应属于广义伤寒。后世学者对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本质多有争论,参考《伤寒论》成书时的理论局限,笔者认为六经是按同名经络命名的六组症候群,这些症状的产生可能与感染性疾病相关,也可能与感染性疾病无关,六组症候群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因此并不存在严格的六经传变规律。虽然六经辨证的本质与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也认识到感染性疾病的症状、病程有一定的规律,但其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都有历史局限性。文章参考《伤寒论》,结合现代医学中感染性疾病的一般规律和理论,解读关于广义与狭义伤寒、六经辨证本质、寒温之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元龙  梁凤云 《河南中医》2012,32(7):816-817
六经辨证不仅是发热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证型的概括,也可作为某些杂病的辨证纲领.笔者临证根据六经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不明原因长期发热、小儿夏季热、少阴病戴阳证等疑难杂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取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领域的热证同现代医学中的发热存在差异,新型代谢模型是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并能够弥合这种差异.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而引起的发热.从新型代谢模型来看,热证形成的病机是火行异常、热能在人体内积聚,是机体内化气和化阴过程失衡的表现.根据《伤寒论》六经理论,热证可以按照六经进行分类.阳...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针对六经不同病机引起的发热,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之,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法则。综观其对发热的治疗,归纳为五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论六经病预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著《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揭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思维程序。后世医家对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代有发挥,使六经辨证体系日趋完善,然而对六经病预后转归鲜有论述。兹就《伤寒论》六经病有关预后转归内容阐述如下。1 太阳病预后转归太阳主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受邪,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便会发生以发热、恶寒、头痛、脉浮为特征的太阳病。太阳为六经之藩篱,故太阳病误治失治,可内传其他五经,然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太阳病每多内传少阴,有道是“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如桂枝甘草汤证、炙甘草汤证、干姜附子…  相似文献   

14.
从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并见、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少阳病往来寒热、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身反不恶寒、阙阴病阙热胜复等论述《伤寒论》六经病证发热。认为单纯发热易辨认,但发热有真假之分,有时不易区别,必须经过现象探讨本质。  相似文献   

15.
曹月英主任认为发热是肝硬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曹师西医辨病期及并发症,中医以六经辨证为依据,析热型,辨病位,定方证,结合汗、下、温、补和治法,治疗肝硬化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认为从《伤寒论》六经出发,脉证合参治疗发热,可获显著且迅速的疗效。本文为多种疾病所致的发热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并佐以验案论证。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9,(12):1736-1739
经方多指出自于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处方,这为近现代医家治疗癌症提供了思路。癌症治疗的多学科发展使癌症患者生存率增加,中医药可以改善癌症治疗后期各种副作用症状,特别是经方在癌症治疗副作用中的应用。癌症治疗后出现的发热可见于六经中任何一经,呕吐和腹泻可见于太阳经,太阴经和厥阴经,便秘则多归为三阳经,疼痛多责于少阴经、厥阴经,依据六经总纲分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依据典型症状和证型分属六经,每每治疗获效。本文将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等现代医学治疗癌症后常见的几种副作用症状归属六经并分析经方对这些常见症状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阎小萍教授治疗风湿病发热的经验。风湿病发热的病因病机可分外感内伤,要注意外感内伤并存和内生痰饮、瘀血、湿浊导致发热的情况。其辨证论治,先定病位、病性,再辨病机,依有无表证使用伤寒六经辨证或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最后结合3个验案来具体分析阎老师治疗风湿病发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黄璐  王凤英  李朋辉 《光明中医》2023,(22):4318-4321
目的 观察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六经证候分部,为探讨其分布规律进而以六经辨证指导此病的诊疗。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颈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共110例,通过设计的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六经证候调查表,采集患者六经证候信息,采用Excel建立患者信息数据库,使用PASW 18.0对患者证候采用频次描述、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110例患者中症状分布前5位依次为:汗出、项痛、口苦、身疼痛、水饮舌象、口渴、大便难、发热、少神欲寐、胸胁满;结合聚类分析结果,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主要六经证候类型为:太阴、少阴合病夹饮,厥阴病,太阳、阳明合病夹瘀,少阳、阳明合病夹瘀。结论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六经证候及分布规律,可为六经辨治过程提供相对标准的数据支撑,也为此病的中医药辨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感发热多以风寒为主,文中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准绳,辨证运用麻桂各半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反对见热止热,过用寒凉之流弊,疗效确切,不易复发,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