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下简称小切口组)和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下简称传统切口组)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2011年8月~2011年10月在角膜眼表科就诊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100只眼),其中30例(52只眼)为小切口手术组,另30例(48只眼)为传统手术组,小切口手术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切口大小小于3mm×3mm,传统手术组切口大小大于5mm×5mm。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患者不适感,复发率,并发症等。结果半年后,小切口组0眼复发,复发率为0%。传统切口组2眼复发,复发率为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208,P>0.05)。手术时间:小切口组短于传统切口组(t=23.7,P<0.05)。恢复时间小切口组短于传统切口组(t=7.89,P<0.05)。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208,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无差异性,但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不适感轻,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66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密切观察前房深度。结果 25例(25眼)发生浅前房,针对不同发生原因进行综合保守治疗,均于术后10d内基本恢复正常前房。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虽然不能完全预防,但如果能处理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每一个环节,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临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一共40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临床治疗疗效等相关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VA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P <0.05);术后随访6~18个月,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90.00%,明显高于参照组70.00%(P <0.05)。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小(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感情因素、社交能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P <0.05)。结论 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临床疗效非常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该方式具有简便操作、方便取材、术后患者的反应比较轻、恢复速度快等优势,同时也是减少低翼状胬肉术后发生复发率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毛学祥 《现代养生》2013,(22):61-61
目的:探究分析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人羊膜移植防止翼状胬肉复发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33例35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给予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并联合人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进行3-15个月随访观察,32例34眼术后上皮愈合良好,与术前对比,32例患者均明显提高,1例复发,复发率为3.0%。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人羊膜移植可有效防止翼状胬肉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目前仍缺少根治的理想疗法,一般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约30%~69%。我科自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对55例55眼翼状胬肉手术患者于术中作浅表巩膜瓣削除辅助应用丝裂霉索C(MMC)棉片局部湿敷,使术后复发率降低,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朱洁  满淑鸿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82-183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是因前房角急性阻塞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种眼病。主要症状有剧烈眼痛伴同侧头痛、虹视、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仅有光感,常伴有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胃肠炎。主要体征有眼压升高、瞳孔散大、眼部充血和角膜水肿。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本病患者112例,118只眼。在  相似文献   

7.
叶金星 《东方药膳》2021,(18):56-57
目的 分析在翼状胬肉的治疗中,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 ~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51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25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2例(89眼)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进行分析.结果 82例(93眼)发生浅前房15只眼,发生率16.1%,其原因主要为术后滤过过强10眼,占10.7%,结膜瓣渗漏3眼,占3.2%,脉络膜脱离1眼,占1.1%,恶性青光眼1眼,占1.1%.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眼压性浅前房,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恶性青光眼等引起的浅前房亦不容忽视,故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9.
崔志云 《工企医刊》2008,21(1):47-47
青光眼手术和其他手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术后护理与手术本身同样重要。对青光眼术后处理得当,将会挽救有效的滤过泡,否则将导致手术的失败,需要再次手术并增加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刘俊中  吴敏  丁勇 《现代医院》2013,(11):10-13
目的以循征医学证据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相关文献,按照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按对照组手术方式分为3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以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的比组比(OddRatio,OR)为统计量,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9篇,Meta分析结查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千细胞移植术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对照组合并OR值(ORs)为0.19,95%c10.14~0.27,Z=9.41,P〈0.00001;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ORs为0.14,95%C10.06~0.29,Z=5.13,P〈0.0000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组ORs为0.14,95%C10.06—0.30,Z=5.01,P〈0.0000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ORs为0.25,95%C10.16~0.39,Z=6.08,P〈0.00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相比其他三种手术方式能更有效地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在翼状胬肉患者诊治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究其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154例翼状胬肉患者,将样本量分成两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移治疗的设为常规组(77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77例...  相似文献   

12.
周玉宽 《职业与健康》2003,19(9):158-159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手术失败 ,是临床医生颇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将 1993年 9月以来小梁切除术后低眼性浅前房病例的治疗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3年 9月~ 1995年 9月治疗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 16例 17眼 ,其中女 14例 14只眼 ,男 2例 3只眼 ;年龄 5 0~ 63岁 ;闭角型青光眼 14例 15只眼 ,其中稳性发作期 10例 10只眼 ,慢性期 4例 5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 1例 1只眼 ,继发性青光眼 1例 1只眼。根据浅前房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分类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11例 12只眼 ,滤道引流过畅 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索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史春颖 《中国保健》2009,(19):869-870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浅/无前房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提高治疗水平,笔者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5眼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丝裂霉素C后巩膜溶解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159眼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发现巩膜溶解后,均停用碘舒,加用口服维生素C、B6,1眼进行异体巩膜修补。结果: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后巩膜溶解与术中操作、丝裂霉素C应用不当,术后长期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如经典翼状胬肉切除与逆向翼状胬肉切除并带蒂结膜瓣角巩缘转移遮盖术的术后刺激症状消退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其对术后胬肉的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48例52眼行经典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照组)及23例33眼翼状胬肉行显微逆向切除并带蒂结膜瓣角巩缘转移遮盖术(治疗组)的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消退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并随访2个月~3年.结果 治疗组术后第2天角膜创面光滑,大部分被上皮覆盖,覆盖巩膜的结膜瓣轻度水肿充血,无缺血表现, 术后第5天角膜创面完全被上皮覆盖;对照组术后第2天角膜创面粗糙不平,只有少数眼有部分上皮生长, 术后第5天角膜创面大部分被上皮覆盖.术后角膜刺激征5天内消失的治疗组占82%(27/33), 对照组占23%(12/52 ), 持续超过7天的治疗组占6%(2/33); 对照组44%(23/52), u检验结果 , 2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逆向翼状胬肉切除并带蒂结膜瓣角巩缘转移遮盖术操作方便, 术后刺激症状轻, 角膜创面恢复快,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薛廷才 《工企医刊》2001,14(2):29-29
翼状胬肉是多发眼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且复发率较高,各种术式均有20%~70%的复发率。作者自1996年6月~1999年5月采用胬肉切除,术中1次性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湿敷,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39眼),男19例(24眼),女13例(15眼),年龄39岁~67岁,平均55.75岁。原发性胬肉34眼,复发性胬肉5眼。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盲目。目前青光眼滤过术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1]。浅前房是抗青光眼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术眼带来严重的损害,随着对浅前房的处理方法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护理内容也不断扩展,加强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庄会升 《中国保健》2006,14(6):65-65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34眼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治疗观察.结果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结论找出术后浅前房的原因,采用积极治疗措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影响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临床上对其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从2008年08月-2009年08月期间共收治的305例青光眼住院患者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有408只眼进行了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其中86只眼出现浅前房,发生率为21.08%。其中滤过过畅28只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6只眼、结膜瓣渗漏18只眼、恶性青光眼9只眼、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只眼、脉络膜上腔出血1只眼;其中63只眼即可通过保守治疗就能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一般是结膜瓣渗漏、房水滤过过畅等,且大部分的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法来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