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0岁,因双眼作痒半日来诊。患者否认有外伤中,传染性疾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视力双5.0,双眼睑结膜充血 、乳头 。球结膜无充血,有膜.前房,瞳孔均正常.双眼底无异常发现,眼底镜下见,左玻璃体内有一灰白色团状物飘动,散瞳裂隙灯下检查:左眼玻璃体内可见一圆形,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4岁。因左眼视物模糊2月余,视力进行性下降6d于2006—01—23来我院就诊,查体:视力:右:0.8,左:LP/lm,矫正无增强。眼压:右:17.30mmHg,左:11.20mmHg。双眼外观正常,眼前节正常,左眼玻璃体可见突起,视网膜及脉络膜呈球状,眼底检查视网膜锯齿缘处见两个相邻的棕黑色半球状隆起,分别为12PD和7PD大小,表面视网膜见明显皱褶,不透明,无波动,右眼玻璃体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33岁,汉族。2004年3月6日以双眼视物不清1年门诊,检查为双眼视网膜出血水肿,以“双眼视神经网膜炎”收住院。全身检查无异常;临床检验尿蛋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肾功止常,血沉25mm/h,类风湿因子(-)。双眼视力0.3,矫正不应;眼前节正常,玻璃体透明。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由纤维网状支架组织及粘性间质所构成,是透明胶样物质,位于眼球中央部分,光线可以通过。玻璃体本身不出血或发生炎症。由于平时或战时所发生的眼球挫伤或穿透伤,直接或间接损伤了玻璃体而发生病变,如积血、异物、感染等,致使视力下降或障碍。若诊断和处置及时可减少并发症,可以恢复视力或部分恢复视力,严重外伤者可以保住眼球。临床特点一、致伤特点1.外伤性玻璃体积血:(1)眼球挫伤:钝器伤及眼球间接损伤,睫状体或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有的前房积血流入玻璃体内。(2)眼球穿孔伤;锐器直接伤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及…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Eales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Eales病引起玻璃体出血的病人40例,根据玻璃体出血的时间将病人为两组,组1(20只眼)在玻璃体出血3-6个月内行玻璃体切除术,组2(20只眼)在玻璃体出血6个月以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所有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随诊至少3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术前眼有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轻度玻璃体机化的病人术后效果较好,组1视力0.6以上有13只眼(65%),组2组有4只眼(20%),在组2中视力差者多继发有黄斑囊样水肿,黄斑瘢痕,黄斑膜和黄斑变性,结果提示,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视力好的原因可能是出血和毒性物质来不及损害黄斑,黄斑水肿和膜牵引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2岁,双眼视物模糊数十年,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后。伴眼部不适。来我院就诊。体检:体型度长。指(趾)长并纤细,呈蜘蛛状,全身伴肌无力。听诊:二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收缩期Ⅲ/Ⅵ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Ⅲ/Ⅵ舒张期喷射样杂音。专科检查:双眼外观正常,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清晰,前房双眼均见深浅不均匀,双鼻侧深。右眼虹膜1~6点位,左眼6~12点位震颤,光反射可见,药物散瞳见两眼偏颞侧可见晶体赤道部分。悬韧带呈线丝放射状排列,眼底检查时出现两个相同眼底像,双偏鼻侧见眼底乳头小。边缘清。网膜血管正常。初步诊断:①双晶状体脱位;②马凡氏综合征。B超检查:双眼对比扫查。在玻璃体内可见扁圆形强回声,且可随体位改变产生重力性移位,均向颞侧偏移。双眼对比扫查,左、右眼轴径分别为22mm、23mm。左、右眼前房前后径分别为1.7mm、2.0mm。其内未见异常。左、右眼晶状体前后径分别为4.4mm、4.5mm。透声性好。双眼玻璃体透声欠佳。双眼球后组织未见异常。超声提示:晶状体半脱位(双侧)。  相似文献   

7.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下积血伴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下积血伴玻璃体积血患者29例,均采用玻璃体切除的方法治疗,术中观察其特点,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斑下积血16例,其中4例伴有黄斑旁视网膜下积血;单纯黄斑旁视网膜下积血13例;黄斑区表现为盘状变性、黄斑下新生血管、局部增殖、固定皱褶,渗出、瘢痕及萎缩灶盘状瘢痕等;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黄斑旁视网膜下积血的术后视力提高较黄斑下出血者高。研究表明,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下伴玻璃体积血者黄斑病变比较重,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视力的提高与视网膜下出血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8.
病例 女,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入院,后行自内障囊内冷冻摘除术,术中用冷冻头取晶体时感阻力较大,取出晶状体后见晶状体后囊上有一条状半透明物将胶状玻璃体带出,引起玻璃体脱出。经检查条状物为直径1mm左右,长约15mm之半透明管,证实为玻璃体动脉残迹,玻璃体脱出由其引起。另一眼手术时采用了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9.
例1,女,17岁,哈萨克族。自幼双眼视物不清,羞明。1987年2月25日就诊,全身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1,孔镜0.3,眼球位置大小正常,但见双眼呈水平钟摆样震颤,角膜透明,直径11mm。双眼虹膜缺损。瞳孔10mm,仅残留约1mm虹膜根部。双眼晶体皮质内呈斑点状灰白色混浊。玻璃体内有飘浮细小条状混浊。眼底见视乳头略小,余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2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一年.结果:20例一次悬吊成功.术后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2例角膜水肿.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1者18例占90%,视力≥0.3者10例占50%.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提高视功能的又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囊虫的优点,方法:对8例玻璃体内或视网膜下膜虫采用玻璃体切割机取出囊虫。结果:眼内囊虫全部取出,网膜全部解剖复位,视力术后较术前提高者4例,3例无变化,1例下降,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为常规手术所难以治愈的病例提供了新的途径,囊虫取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例1,男,26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730h。1990年10月健康疗养。无主诉,否认眼外伤史。视力右2.0,左2.0,暗适应时间22s。透照时发现双眼瞳孔区有片状阴影,扩瞳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双眼晶体前囊膜见细碎散在的灰白色小点,后囊膜中央偏鼻侧呈斑片状不均匀混浊,混浊斑周围有半环状灰色混浊环围绕,晶体核透明。左眼见瞳孔残膜,右眼底见玻璃体动脉残留。诊断:双眼先天性极性内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2SGTSV)在血管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血管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5例;分支静脉阻塞者13例。结果:18例患者中除2例于术中改2.0G玻切手术,并于术中充填硅油外其余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视力增加至O.3以上者8例。结论:25GTSV应用于血管阻塞性的单纯玻璃体积血,手术安全、省时、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儿,男,2岁。因左眼斜视3个月,偶见瞳孔反白光20天,于1999年1月26日就诊。眼部检查:左眼窝稍塌陷,内斜20°,角膜、虹膜和晶体大致正常,玻璃体内有黄白色实性物,其深部有局限性出血和粗大血管;右眼正常。门诊拟诊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 B超(Performa超声诊断仪,10MHz探头)检查:轴位见玻璃体内锥形回声光团,底向前连于晶体后壁,并向睫状体区扩展,顶向后连接于视乳头;冠状位玻璃体内略呈环形回声(附图)。眼轴测量:RE:23.5mm;LE:22mm。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探测…  相似文献   

15.
患儿 ,男 ,4个月 ,因白瞳症来我院检查。患儿出生后 2月发现右眼白瞳孔 ,患儿无早产史 ,出生时无缺氧史。经眼科检查 :右眼晶体灰白色混浊 ,后节窥不进 ,疑视网膜母细胞瘤。B超检查 :双眼轴径小约 1 .5cm ,双眼玻璃体内似三角形略强回声区 ,于晶体后方见底前 ,连于晶体后囊 ,尖向后 ,与视乳头连接 ,转动眼球未见后运动现象。提示 :双眼玻璃体大量混浊、永存原发性玻璃体增生病。经临床检查诊断符合。  讨论 :永存原发性玻璃体增生症多见于婴幼儿或儿童 ,90 %为单眼发病 ,临床表现为白瞳症。本病要与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早产儿…  相似文献   

16.
正孕妇34岁。孕1产0,孕37周时来我院例行产前检查。超声显示胎位头位,双顶径93mm,头围346mm,腹围345mm,股骨长72mm,胎心规律,心率142次/min,胎盘位置:右壁;成熟度:II度,厚度39mm;羊水指数:160mm;羊水透声:较差。胎儿双眼玻璃体浑浊,内呈网络状改变,可见稍强回声团(图1),CDFI:内见动脉血流信号,玻璃体后方可见条状稍强回声带漂浮。超声提示:足月妊娠胎儿双眼玻璃  相似文献   

17.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mecrosisARN)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血管炎、坏死性视网膜炎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71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描述,当时称作桐泽型葡萄膜炎。1977年美国报道了同样的病例,称作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1978年Young和Bird发现该病的双眼病例,又命名为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现统一命名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由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良,故对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治的6例6眼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同时施行玻璃体切割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视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近4年头部外伤住院患者中疑有视力障碍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发现有视路损伤者共21例,不包括眼球直接损伤者.结果:本组视力障碍的机制有多种,如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继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视网膜低氧,视神经剪力性和压迫性损伤,颞顶和枕区的穿透伤引起视放射的损伤和小脑天幕裂孔疝导致的枕叶梗塞.结论:对头伤患者进行仔细和重复的眼科检查,视觉障碍的发生率将会更高,因而在头伤患者的康复中,遗留的视力障碍将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6岁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乘务员。1999年年度体检中视力右 0 .6 ,左 0 .7,双眼角膜有放射状条纹 ,晶体清、玻璃体少量丝状浑浊 ,小瞳孔下查眼底于左眼视乳头下方有一轻微色素改变区 ,散瞳后见视网膜 ,左眼 4点至 8点处有灰白色波浪状隆起 ,血管随之起伏 ,赤道部 2点半和 6点半处及右眼赤道部 6点处各见一圆形裂孔 ;双眼颞侧周边部均有网格样变性区 ;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裂孔 ,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追查病史 ,患者因双眼分别患有 4.5 0 D和 4.75 D近视 ,  作者单位 :5 10 40 6 广州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体检队于 1993…  相似文献   

2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材料与方法:对8年间所诊断的84例患儿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颅内出血率为90.5%,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次为硬是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内出血少见;有2个以上出血部位者占61.9%,可出现大片脑梗褰主脑缺氧缺血性病变。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吸较完全,脑内血肿范围较大,特别是伴胸有成竹离梗塞得可有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