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采用Toth水解剖技术清除血肿.对术后4-12个月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级.结果 无1例死亡,生存者的ADL分级为:1-2级(完全或部分生活自理)10例,3级(可在搀扶下下地活动)5例,4级(意识清楚,卧床不起)4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 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00年10月~2010年12月,经手术方法治疗的左侧壳核出血60例,随机分两组:侧裂岛叶入路30例,经颞造瘘30例。评价术后感觉性语言障碍发生及程度,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经侧裂岛叶组发生不完全性失语5例,完全性失语0例,经颞皮层造瘘组发生不完全性失语6例,完全性失语24例。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语言功能的影响方面,侧裂岛叶入路明显优于经颞造瘘入路,所以左侧壳核出血的手术中,应首先考虑侧裂岛叶入路。  相似文献   

3.
罗大山 《海南医学》2007,18(7):95-96
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于其手术指征的认识目前已渐趋一致,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争议[1].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小骨穿经侧裂-脑岛显像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了25例中重度壳核脑出血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经外侧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对治疗壳核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术式治疗壳核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采取经外侧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7例壳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满意,血肿清除>80%19例,<80%8例;随访6个月后按ADL分级评估预后,存活26例,其中,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锁孔入路手术能有效降低壳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壳核出血破入脑室的超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宗明 《四川医学》2002,23(1):62-63
目的:探讨高血压壳核出血碱出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2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破入脑室均行超早期(<6小时)开颅血肿清除及脑外引流术。结果:血肿全部清除无再出血,术后短期内意识改善明显,除2例死于脑疝外,其余的解除,3月后ADL分级Ⅰ-Ⅱ级11例,Ⅲ-Ⅳ级14例,Ⅴ级1例,死亡6例(18.7%)。结论:高血压壳核出血破入脑室行超早期手术治疗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锁孔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壳核出血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绵阳市404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0岁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观察组62例采用锁孔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术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14 d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炎性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颅内水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瘫痪肢体恢复早、意识恢复快、ICU留置时间短(t=5.117、3.953、4.294、5.872,P=0.001、0.003、0.002、0.000)。术后2组患者CRP、TNF-α、IL-6表达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F=61.030、75.686、39.125,P均=0.000;观察组F=64.684、51.150、126.189,P均=0.000),但观察组术后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及颅内、肺部、尿路感染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GOSⅣ级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972,P=0.036)。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锁孔入路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及预后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李娟  吴祖舜 《现代医学》2001,29(6):412-413
目的探讨壳核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壳核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量、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量≥30ml为42.62%,<30ml为1.86%;破入脑室为39.74%,未破入脑室为16.66%;中线结构移位的为45.83%,无中线结构移位为14.94%.壳核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54.24%,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15.51%.结论壳核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大小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5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予以开颅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小脑出血患者,采取后颅窝入路,进行单侧皮瓣切口;皮层下出血患者针对血肿部位选取最佳的手术切口;壳核出血患者,全部予以选取改良翼点切口,从颞中回切开脑皮层进...  相似文献   

9.
满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4-1085
目的 比较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和经颞叶入路治疗壳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一组32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均在发病6小时内超早期采取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二组30例颞顶开颅,均在发病6小时内超早期经颞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结果 术后24小时~28小时复查头颅CT示一组血肿清除>90%者27例,血肿清除>70%者5例,无再出血及额颞水肿。随访6个月~12个月ADL分级:生存2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二组血肿清除>90%者18例,血肿清除>70%者5例,再出血7例,均伴颞叶水肿。随访6个月~12个月ADL分级:生存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血管、神经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损失,是治疗壳核区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21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CT复查,17例血肿完全清除,其余4例血肿清除均在2/3以上。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测Ⅰ级1例,占5.9%;Ⅱ级3例,占17.6%;Ⅲ级8例,占47.1%;Ⅳ级4例,占23.5%;Ⅴ级1例,占5.9%。死亡4例,病死率为19%。结论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软管微创术式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2例壳核出血患者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采用单靶点或多靶点微创定向置软管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GOS)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评定总体疗效。结果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总体优良率为79.17%。结论不同软管微创术式治疗壳核出血对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我们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21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侧裂入路治疗的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表现、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20例中19例存活,死亡1例(死于脑内再出血)。本组死亡率5%(1/20),优良率80%(6/20)。20例半年随访后GOS评定:良好:5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0例;死亡1例。结论:在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病例中,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治疗壳核血肿具有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对符合本文所述条件的病例选择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可有利于追求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清除高血压壳核血肿,其中经外侧裂入路治疗32例,16例行颞中回入路清除血肿,取得不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吴祖舜 《铁道医学》2001,29(6):412-413
目的:探讨壳核出中层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壳核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量,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量≥30ml为42.62%,<30ml为1.86%;破入脑室为39.74%,未破离室为16.66%;中线结构移位的45.83%,无中线结构移位为14.94%。壳核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54.24%,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15.51%。结论:壳核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大小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脑内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3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引流组、内科治疗组和开颅手术组.微创引流组根据脑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行微创引流术,壳核及脑室出血选择额部入路,保留引流至CT显示血肿消失.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开颅手术组则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微创引流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6.14±11.27)分,内科治疗组为(31.43±10.42)分,开颅手术组为(24.20±12.23)分,微创引流组低于其他2组(P<0.01或0.05).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显示:3组患者ADL分级及随访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壳核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例76例,出血量30-90ml,平均55ml,GCS≥6。发病时间≤6h,选择翼点侧裂-岛叶入路进行手术。结果 76例患者中,清醒67例,2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放弃继续治疗1例,6例并发脑积水。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TEP手术不同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同一手术组2 a内不同入路下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of totally extraperitoneal,SILS-TEP)手术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6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腹直肌后鞘前方入路组和腹直肌后鞘后方入路组,观察术中出血情况,腹膜破损比例,术后1月复查评判有无复发。结果 2种手术入路出血量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腹膜破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经临床及超声检查双重判断,术后1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SILS-TEP手术不同入路的选择,在有经验的手术团队开展均是安全可靠的,腹直肌后鞘后方入路出血风险稍大,但影响手术难度的术中腹膜破损率与腹直肌后鞘前方入路无明显区别,通过合理的选择患者,2种入路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初学者仍建议采用腹直肌后鞘前方入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正> 出血量在50mL以上的壳核出血,血肿波及范围广,临床症状重,生命预后差,称之重度壳核出血。我院1995年8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56例,占同期壳该出血的28.6%,疗效满意,现将重度壳核出血围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右利手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应用水分离侧裂入路的体会.方法 麻醉下对6例右利手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患者行右额颞瓣开颅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术中应用水分离技术分离侧裂,吸出血肿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结果 6例患者术后24h内复查CT,所有血肿残留均在10 mL左右,已不构成脑压迫,术后20 d左右复查CT,血肿已基本消失.术后3个月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生活基本自理1例,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帮助2例,重度残疾、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例,完全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1例.结论 右利手人类大脑由于其功能分布的特点,在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时,这类患者如侧裂发育较好易于分离,较适合采用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如术中利用水分离技术解剖侧裂可以减少穿支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