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IVA)对乳腺癌患者认知和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IVA组和TPVB复合TIVA组,每组各60例。TIVA组采用TIVA,TPVB复合TIVA组采用TPVB复合TIVA。收集患者的资料,记录进入手术室后5 min(T0)、麻醉诱导后5 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水平。检测诱导前或神经阻滞前30 min(t0)、切皮后1 h(t1)、术后2 h(t2)、术后24 h(t3)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β内啡肽(β-EP)水平;在术前1 d、术后1、3、5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 PMP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06例,年龄32~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7.3~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病人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胸3椎旁间隙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并置入导管。两组病人诱导后插入喉罩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术后PG组给予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analgesia, PCPA), GA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率情况和不良反应。随访术后3、6、12个月时病人PMP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PG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 <0.05);PG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GA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GA组(P <0.05);PG组病人术后嗜睡、PONV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率较GA组显著下降(P <0.05)。PG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PM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有效减少PMP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生命体征[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心率(HR)]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物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恢复进食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h时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h时的各应激反应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HR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时的DBP、SBP、HR均较T0时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DBP、SBP、HR对比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行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n=44,PCIA联合单次TPVB治疗)和对照组(n=42,PCI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镇静情况、应激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 h 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前(T1)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 min(T2)、气管拔管后30 min(T3)、术后24 h(T4)时Cor、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刘熙  江鹏  王燕婷 《中国临床研究》2022,(12):1689-1692+1698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乳腺癌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92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B组(n=31)、TPVB组(n=31)及单纯全麻组(n=30)。SAPB组采用SA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TPVB组采用TPV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单纯全麻组仅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三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前、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10、IL-6、丙二醛(MDA)];记录三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2 h、24 h、48 h、72 h VAS评分TPVB组SAPB组>单纯全麻组(P<0.05);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TPVB组SAPB组>单纯全麻组(P&l...  相似文献   

6.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33-243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施行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照组施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_0)、插管5min(T_1)、术中30min(T_2)及术后(T_3)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比较两组术后6h(T_4)、12h(T_5)、24h(T_6)、48h(T_7)咳嗽及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两组T_1、T_2及T_3时血清Cor和NE水平较T_0时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T_4、T_5、T_6及T_7时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能显著减轻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 I~II级,年龄18~60岁择期行开胸手术肺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各30例。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并留置硬膜外导管。3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维持麻醉,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诱导插管前(T1)、切皮前(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后(T4)及术后2 h (T5)的MAP及HR;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及多巴胺使用例数;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72 h安静状态下和咳嗽时VAS评分及镇痛泵的按压次数。结果P组患者MAP在T3、T4时间点较G组患者有下降(P<0.05),HR在T3、T4、T5时间点较G组患者有下降(P<0.05);E组患者MAP、HR在T1、T2、T3、T4、T5时间点较G组、P组患者均有下降(P<0.05);P组及E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较G组患者少(P<0.05);E组患者多巴胺使用例数多于G组、P组患者(P<0.05),而P组患者多巴胺使用例数多于G组患者(P<0.05);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P组患者在术后2、6、12 h评分低于G组患者(P<0.05),E组患者在术后2、6 h评分低于G组患者(P<0.05);P组、E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G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操作成功率高,镇痛效果确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可减少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予以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予以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致炎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前各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不同状态下,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max)、最大摄氧量(VO2max)均出现降低又升高,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Emax、VO2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至T5时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后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效果更佳,可减轻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 Ⅱ,Pecs Ⅱ)阻滞与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ecsⅡ组与TPVN组,每组40例,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Pecs Ⅱ组采用Pecs Ⅱ阻滞,TPVN组采用TPVN阻滞。比较两组术后0.5、2、4、6、12、24、48 h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检测术前、术后1、3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比较术后1、2、3d时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40)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B组进行全身麻醉,A组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30例/组。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维持麻醉,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失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72 h(T4)安静状态下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和T1、T2、T3、T4的CD3+、CD4+、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P组患者在术后6、12 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G组(P < 0.05);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在T1、T2、T3、T4时间点较术前均有下降(P < 0.05);P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在T1、T2时间点较G组患者高(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轻肺结核患者开胸术后早期疼痛,并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3.
谭周鹏  曹亮  王辉 《临床医学》2020,40(7):19-21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胸椎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ESP)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3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分成TPVB组(接受TPVB)、ESP组(接受ESP),每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血流动力学、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TPVB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术中瑞芬太尼总量少于ESP组(P 0. 05)。TPVB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切皮时、拔管后HR、MAP增加,其中TPVB组HR、MAP低于ESP组(P 0. 05)。TPVB组术后2、4、12 h的VAS评分低于E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15%(4/65),低于ESP组[20. 00%(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PVB能明显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镇痛效果,减少镇痛不良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痛敏反应和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入手术室后5分(T0)、麻醉诱导后5分(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比较诱导前或神经阻滞前30 min(t0)、切皮后1 h(t1)、术后2 h(t2)、术后24 h(t3)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苏醒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的MAP和心率在T2~T4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和β内啡肽水平在t1、t2、t3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观察组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清IL-6、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0时比较,2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睡眠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患者麻醉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多见。根据流行病学的相关统计显示,乙型肝炎疾病流行的地区往往也是肝癌疾病的高发地区,患过乙型肝炎的人比没有患过乙型肝炎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不断迁移演变的3部曲[1]。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已属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阿片类药物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B组65例和TPVB组65例。麻醉诱导前,SAPB组进行超声引导下SAPB,TPVB组进行超声引导下TPVB,术后均连接镇痛泵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将术前、关闭胸腔时、术后2 h、6 h和24 h等时间点分别设为T1、T2、T3、T4和T5,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和术后T3、T4和T5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分别于T3、T4和T5采用Prince-Henry评分评估两组疼痛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9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瑞芬太尼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为(880.80±89.23)μg,明显少于对照组[(1 045.50±91.41)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29-3831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在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实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中情况,在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和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芬太尼的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内和术后3~6个月之间的慢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具有降低其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在手术中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出血量且可以减少维持性药物的使用,在术后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