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在胸部疾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1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围术期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应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6 h的咳痰率、术后24 h、48 h的离床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6 h咳痰率、术后24 h、48 h离床率、满意度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以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使患者术后能达到无痛咳嗽、无痛活动、无痛睡眠,能够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进行超前镇痛,观察组应用帕瑞昔布钠进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地塞米松相比,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进行超前镇痛可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且不会加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2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程管理组39例,传统管理组43例;远程管理组采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进行术后PCIA(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管理,传统管理组采用传统PCIA镇痛管理;两组镇痛药物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传统管理组术后常规每日床旁随访患者,患者出现疼痛强度评分≥4分时,由护士通知麻醉科会诊,再由研究者补救镇痛;远程管理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远程监控PCIA泵按压次数及疼痛评分,研究者根据监控结果主动到床旁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并补救镇痛。结果: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与PCIA泵的数据记录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661;与传统管理组相比,远程管理组患者术后第二日24 h平均疼痛评分较低(2.4±0.7 vs 3.0±1.0,P<0.01),术后第一日3 PM和术后第二日9 AM活动时疼痛评分较低(3.0±1.5 vs 3.8±1.7,P<0.05;3.0±1.0 vs 3.7±1.7,P<0.05);远程管理组患者和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管理组。结论: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术后镇痛管理,安全可行,能改善镇痛效果,有助于为患者实施个体化镇痛管理,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Ai-PCA)复合PDCA循环管理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进行择期手术并自愿使用术后镇痛泵的4 560例患者,按照镇痛管理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22年6月至11月使用PCA镇痛的2 145例患者,观察组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使用Ai-PCA复合PDCA循环管理的2 415例患者。比较两组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随访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满意度及术后镇痛泵的有效单次按压率。结果 观察组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过度镇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的有效单次按压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i-PCA复合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术后镇痛中不仅提高了术后镇痛泵的有效单次按压率及随访率,还提高了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和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胡敏  黄建琼  周敏 《华西医学》2015,(3):545-547
目的对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用于隆乳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选用PCIA提供参考。方法从2013年1月-11月收治的隆乳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镇痛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镇痛效果分别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段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多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泵对隆乳术后疼痛治疗相比传统止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硬膜外自动控制泵镇痛(PCEA)对减轻妇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 方法 将妇科术后患者80例列为观察组,采用术后硬膜外导管不拔除与自动控制泵相接,镇痛液为:芬太尼0.4 mg+罗哌卡因400 mg加生理盐水混合而成200 ml,进行自我控制镇痛.锁定时间为15 min,保留时间48 h.将同期施行妇科手术者76例列为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非那根25 mg镇痛.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血压、脉搏、呼吸等症状.结果 完全镇痛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34.2%;部分镇痛率观察组10.0%,对照组52.6%;镇痛无效率观察组2.5%,对照组13.2%o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观察组4例,发生率5%;对照组32例,发生率42.1%.2组均无呼吸抑制、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排尿功能、肠蠕动恢复时间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结论 术后采用自动控制泵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种镇痛方式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按镇痛方式不同将803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无线镇痛泵系统镇痛的400例患者为A组,使用机械镇痛泵镇痛的403例患者为B组。观察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镇痛效果,术后48h内疼痛处理时间,术后48h内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及有效次数;测评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48h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12h时A组患者疼痛强度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处理平均时间A组(11±4.3)min、B组(17±4.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A组(5.5±8)次、B组(4.8±9)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有效次数,A组(3.2±4)次、B组(2.8±4)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镇痛总体满意度A组为98.75%、B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线镇痛泵系统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疼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莉英 《护理学报》2008,15(1):88-89
目的通过镇痛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改善术后镇痛需求,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方法将168例择期腹腔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施镇痛教育组(观察组)和未实施镇痛教育组(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一对一实施常规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镇痛知识教育,统一教育内容,包括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术后常用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优缺点、术后镇痛注意事项、止痛药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止痛药的常见误区,术前1d再次复述巩固教育内容。术前1d由责任护士用同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术后2d内由责任护士询问和记录每位患者的不同镇痛需求。结果两组患者对镇痛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镇痛的临床意义、术后常用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优缺点、术后镇痛注意事项、使用止痛药的常见误区等知识的了解多于对照组(P〈0.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PCA镇痛例数、肌内注射杜冷丁镇痛和口服止痛药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开展镇痛知识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镇痛的认知度,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改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合理应用自控镇痛泵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自控镇痛泵的操作应用方法,而且还应了解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丽萍  郭娟娟  马英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333-3334,3348
目的 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措施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护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镇痛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睡眠时间、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干预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干预后1、2、3 d 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案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镇痛满意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式联合镇痛对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开胸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镇痛模式,观察组实施多模式联合镇痛。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拔胸腔引流管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多模式联合镇痛能显著改善开胸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提高镇痛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李丽萍  郭娟娟  马英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333-3334,3348
目的 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措施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护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镇痛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睡眠时间、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干预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干预后1、2、3 d 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案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镇痛满意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鹏  郭东旭 《临床医学》2020,40(5):63-65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技术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就诊的6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镇痛技术,观察组行多模式镇痛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发生情况;术后48 h内(1 h、6 h、12 h、24 h、48 h)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后4周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认知功能[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 h、6 h、12 h、24 h、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Harri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技术对THA老年患者镇痛效果较佳,可减轻用药不良反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科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12月的19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规范化镇痛管理.包括制订术后镇痛观察表,成立术后镇痛管理小组,应用观察表进行疼痛管理.与2007年1月至12月的18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采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术后镇痛的39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芬太尼镇痛的39例腹部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和Ra-masy评分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as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两组患者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辅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治疗,观察组(n=25例)采用右美托嘧啶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静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嘧啶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辅助镇痛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控静脉镇痛在缓解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本科行肝癌介入且术后肝区疼痛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观察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和48 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发热、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镇痛,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无线镇痛管理下的老年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D+S组(40例)和舒芬太尼S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S组)为无线镇痛泵中予以舒芬太尼,D+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点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S组与S组患者术前当天、术后5和7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D+S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D+S组术后6和12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24和48 h,D+S组和S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当天、术后5和7 d,两组患者IL-1、IL-6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IL-1、TNF-α和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则高于S组(P<0.05),但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改善无线镇痛管理下老年胸腔镜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认知功能,同时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及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8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根据住院号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2h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减轻焦虑,减少镇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倪美琴 《护理与康复》2011,10(8):658-659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计划性纳肛对妇科患者术后预镇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18例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硬膜外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术后在拔除硬膜外导管即刻和术后6h、18 h、30 h给予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预镇痛.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生理功能恢复状况及镇痛不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