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02-2011-02,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2例。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无效,术前腰痛VAS评分8.1分,术中彻底清除峡部裂之间的纤维组织、瘢痕及增生组织,切除裂部骨端的硬化骨,至断面出现渗血为止,取自体髂骨条植骨,安放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无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腰痛VAS评分降到2.1分,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效果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腰椎峡部裂手术方式较多,包括钢丝捆绑技术、钉钩固定技术、椎板螺钉技术等,钉钩固定技术是较常用的术式,但传统术式椎旁肌剥离程度较高,处理峡部断端硬化骨咬除后进行植骨、钉钩加压后远期随访峡部可能短缩,且难以满足峡部断端的植骨量,接触面局限,影响植骨融合率[1].为进一步降低钉钩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手术创伤,提高植骨融合率,本科室近年采用经肌间隙入路,采用"T"字形自体髂骨植骨块作为补丁进行椎弓峡部的植骨重建,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板钩与椎弓钉固定治疗儿童单纯性双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43例儿童单纯双侧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行椎板钩内固定,23例行椎弓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椎板钩组手术时间[(79.9±7.8) min vs (103.9±8.6) min, P<0.05]、切口长度[(6.2±0.9) cm vs (7.8±0.8) cm, P<0.05]和术中失血量[(120.8±16.2) ml vs (177.0±12.8) ml, P<0.05]均显著优于椎弓钉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24个月以上,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椎板钩组VAS评分[(2.0±0.7) vs (2.4±0.5), P<0.05]、ODI评分[(30.2...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植骨治疗年轻人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青少年峡部裂患者进行峡部修整,局部植骨,钉-钩系统内固定。结果30例经6-48月(平均26个月)随访,按Nakai标准评价,优良率97%。结论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21-1224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08~2016年收治的36例峡部裂患者,年龄11~31岁,平均(21.52±6.76)岁。术中均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暴露关节突关节、椎板,处理峡部断端,切除两侧约2.0 mm硬化的骨质,准备新鲜植骨床,取带有外板的髂骨块处理成"T"字形,轻敲嵌入处理后的峡部断端植骨床。于病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放置椎板钩并与螺钉连接加压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 h,失血量100~23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3±4.26)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末次随访(1.32±0.26)分,明显低于术前,所有修复的72个峡不连部位在术后3个月达到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患者,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 Wiltse肌间隙入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腰背部疼痛轻,峡部"T"字植骨重建、钉钩加压内固定重建峡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 4例,L48例,L5 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三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l,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l,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l.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 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行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融合治疗青年峡部裂14例28侧。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同期脊柱融合术14例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该术式的优点、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等。[结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与脊柱融合术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所有患者骨性融合、下腰痛缓解。[结论]彻底的清创、恰当的植骨方式和钩钉系统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青年峡部裂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明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峡部植骨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和腰椎滑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一种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手术通过在峡部及关节突关节处植骨使快部缺损得到直接修复并使腰椎获得稳定。共治疗46例98处病变,随访7个月~4年2个月,平均13个月。94处获得骨性融合,占95.9%。计优28例,良15例,可3例。作者认为峡部植骨修复融合术与其他融合术式相比,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及手术创伤均较小,操作技术亦相对简单,对于青少年及多节段推弓峡部裂患者尤为适合,但要求植骨确实可靠,以防骨不连发生。  相似文献   

9.
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介绍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行峡部植骨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例共 2 4处病变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2个月 ,平均 13个月。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优 9例 ;良 3例。结论 :峡部植骨融合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操作简单、创伤也较小 ,是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理想方法。但要求术中植骨确实可靠 ,术后正确指导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累及节段L34例,L414例,L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峡部裂骨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1选择45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肌间隙组和传统组,分别自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肌间隙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 VAS评分以及术后10个月JOA评分等方面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单纯峡部植骨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椎弓峡部裂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使该病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即使短节段固定对脊柱的生理状况也有影响,并容易造成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此外,椎弓根内固定器械费用昂贵,手术并发症多,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故并非适合所有患者。我院1998~2 0 0 2年采用单纯峡部植骨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30岁,平均2 5 .6岁。病程2个月~3年。1.2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腰骶部疼痛,站立、行走时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01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13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6~26个月,平均20个月.13例拆除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峡部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青年双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例青年双侧腰椎峡部裂患者资料,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8~39(25.1±6.1)岁,病程12.7±8.8个月。其中L3节段1例,L5节段16例,致伤原因均为长期体育或军事等训练所致。所有患者均为单纯峡部裂,均采取双侧峡部髂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4±2.0个月。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通过腰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腰椎CT证实峡部骨性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记录本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责任节段、致伤原因、合并伤、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CT责任节段峡部表现以及腰部VAS评分、脊柱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切口长度9.1±2.1cm,手术时间168.5±46.4min,术中出血量108.8±61.8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无感染,均获得甲级愈合。1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腰椎CT均可见腰椎滑脱恢复,峡部骨性愈合,均行内固定取出。术前、末次随访时,腰部VAS分别为5.8±1.1分和1.2±0.7分,脊柱ODI分别为(35.8±9.1)%和(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有2例患者剧烈活动时偶有腰部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随访期内均无断钉、内固定松动和邻近节段退变等不良并发症。结论:腰椎后路峡部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青年双侧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手术5年疗效随访研究。方法2006-2008,我院收治20例单纯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固定治疗术后5年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5年随访VAS评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年CT断扫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20例患者均未发生脱钩及临近节段退变(椎间隙高度丢失);2例诉腰椎活动度较术前轻度受限;6例出现腰椎间盘退变。结论与多节段固定融合术相比,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是对腰椎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临近节段退变率低的一种可靠、有效的单椎体动态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单椎体内固定+峡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慢性腰痛(或)神经根症状的腰椎峡部裂(无脊柱滑脱)患者,采用单椎体内固定、峡部修整、峡部植骨融合治疗。结果24例均随访2年。患者下腰痛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内固定系统的松动、断裂。X线及CT片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结论单椎体内固定+峡部间植骨融合是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骨折,笔者自2009年4月~2010年8月采用GSS椎弓根钉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压砸伤8例,交通伤8例.损伤节段:Tu2例,T12 7例,L121例,l2 6例,L32例.爆裂型27例,压缩型11例,高度丢失均≥1/3,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3例,术前常规行X线、CT、MRI检查.伤后至手术平均4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手术出血量64±25ml,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传统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25min,手术出血量220±100ml;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36-1238
[目的]探讨Wiltse微创入路治疗青年军人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30例腰椎双侧峡部不连的青年军人,均为男性,年龄19~32岁,平均(23.72±3.6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峡部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3、6、12、24个月均获得随访。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断钉、脱钩等现象。所有患者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及末次(术后2年)随访VAS评分分别为(6.70±1.32)、(1.54±0.62),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进行峡部固定既可恢复椎弓的骨性连接,又可以更少的干扰正常组织结构、减轻组织破坏。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峡部植骨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钉钩板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5月~2000年10月.我院骨科应用椎弓根钉钩板系统内同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3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