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管狭窄症31例,腰椎滑脱症(Meyerding分度Ⅰ°~Ⅱ°)27例,其中采用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治疗者45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MIS-TLIF治疗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行CT检查,采用Andrew法评价2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2组治疗效果;术后3 d及术后3、4、5、6个月行腰椎X线和CT检查,比较2组螺钉和椎间融合器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48.89±7.75)mL]少于对照组[(192.92±8.74)mL](P0.05),手术时间[(132.60±20.69)min]与对照组[(135.44±32.9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8.15%)高于对照组(86.13%)(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85.42%)(P0.05);术后3 d及术后3、4、5、6个月,2组腰椎X线和CT均显示螺钉及椎间融合器无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病变节段骨性融合良好,观察组融合时间[(4.62±0.49)个月]与对照组[(4.58±0.5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减少手术创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2):300-302
目的分析探讨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腰椎融合术,观察组行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较于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的腰椎JOA评分更高,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96-2698
分析经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I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100例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MIS-TILF),对照组采取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ILF)。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改良Macnab评价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经微创通道辅助下应用MIS-TILF手术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1996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科19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160 mL,手术时间平均105 min。随访14~45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90.7%,优良率94.2%。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Sextant系统下经皮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经后路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经验,比较本方法与传统开放TLIF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4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1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TLIF手术(20例,开放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中和术后显示内固定和融合器位置均良好。两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年随访ODI改善率、临床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均<0.01)。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微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Cage和植骨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Cage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远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JOA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丢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滑脱椎体恢复率高,椎间融合率高,且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于术前及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VAS、ODI及JOA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改良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法对76例患者术前、术后随访3个月时进行VAS、JOA评分。术后随访1年,行X线检查,同时观察植骨融合率的情况。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术前、JOA得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1年,X线检查示76例患者植骨块无明显移位,无断钉、断棒和松动;植骨融合率为97.4%(74/76)。结论改良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植骨材料来源、形态及植骨方式对腰椎融合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作为一种新的植骨方式,具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在腰椎融合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1例(28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7例,腰椎问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8例.对21例(28个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率,采用腰腿痛VAS目测评分法、ODI评分法及标准Macnab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无高度及复位丢失、螺钉断裂等现象,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VAS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脊柱融合率为95%.1例患者术后6 d CT检查示椎管内小骨粒压迫神经;1例术后第5天出院后伤口浅表软组织感染.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0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1%.说明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短期临床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并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比较。方法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TLIF治疗和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变化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疼和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OD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椎骨性融合率达到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获得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同的疗效下,植骨融合率更高,出血量、引流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脊柱融合已成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毫无争议的"金标准"。同时,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手术节段稳定性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并与单纯椎管加压进行对比。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8例,排除失访3例,余35例中采用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21例,单纯椎管减压14例。单纯椎管加压组用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和椎板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用骨凿凿除向前滑脱的椎体后缘与下位相邻椎体后缘形成的相对性突起;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按Wein-stein法定位椎弓根钉进针,拧入椎弓根螺钉,根据受压情况进行椎板减压。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及角移位,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纯椎管加压组(P<0.05)。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单纯椎管加压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邻近节段退变无明显变化。提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术后应用一体化康复模式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骨科康复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的骨科康复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开展术后一体化康复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作为腰椎减压术后早期首选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老年腰椎退变患者在手术中常面临椎弓根螺钉把持力不足情况,易发生脱钉、固定不牢靠等风险,如何增加螺钉的把持力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方案治疗老年腰椎退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患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内固定治疗的患者65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2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组24例,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日本矫形科学学会腰椎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腰背疼痛及下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6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随访中均行腰椎正侧位片X射线片,未发现螺钉松动、脱落、断裂、椎间隙高度丢失等情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组术后3,6个月日本矫形科学学会腰椎功能评分及术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显著改善(P 〈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将骨水泥沿椎弓根螺钉钉道注入椎弓根及椎体,可达到螺钉骨水泥强化的目的,增加螺钉的把持力,重建腰椎的稳定性,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腰椎性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腰痛状况。方法选择51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LIF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扩张通道下采用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就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腰痛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其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各时间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的植骨融合率为92.86%,与对照组86.9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治疗腰椎性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上,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与传统TLIF相当。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脊柱融合已成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毫无争议的"金标准"。同时,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手术节段稳定性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并与单纯椎管加压进行对比。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8例,排除失访3例,余35例中采用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21例,单纯椎管减压14例。单纯椎管加压组用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和椎板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用骨凿凿除向前滑脱的椎体后缘与下位相邻椎体后缘形成的相对性突起;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按Wein-stein法定位椎弓根钉进针,拧入椎弓根螺钉,根据受压情况进行椎板减压。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及角移位,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纯椎管加压组(P〈0.05)。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单纯椎管加压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邻近节段退变无明显变化。提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随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63±14.72) min、(2.15±0.32) d、(8.79±1.52)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56.94±32.69) ml,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04±0.46)分、(24.69±3.1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背景:改良自体骨融合术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结合,将二者同时应用到腰椎融合术中,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在保证融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椎间隙高度的过度丢失。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需要进行内固定治疗的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修改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对照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Cage后路椎间融合,在内固定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腰腿痛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与内固定前相比,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腰腿痛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保持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腰椎融合与钉棒系统内固定并Cage后路椎间融合疗效相近,但自体骨移植组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骨折患者腰椎椎弓根钉固定行骨水泥强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机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广东省广宁县中医院诊治的老年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腰椎椎弓根钉固定行骨水泥强化治疗为研究组(n=30),仅应用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为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后凸角、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后凸角、VAS螺钉松动2例,对照组出现螺钉松动4例、螺钉周围出现透亮线5例和螺钉脱出4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 43.3%,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60.0%,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骨折患者,应用腰椎椎弓根钉固定行骨水泥强化治疗的疗效较未行骨水泥强化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