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中的临床意义,并了解双膦酸盐对MM溶骨性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53例MM患者(初治33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10例)分为两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简称治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简称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uNTX浓度,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BAP浓度.结果 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uNTX水平分别为(173.74±14.55)μg/L和(129.79±12.1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为(85.71±8.2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21.59±12.43)μg/L](P<0.05).同时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P=0.045)、治疗后6个月(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sBAP水平分别为(4.78±0.55)μg/L和(8.42±1.3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为(16.01±0.5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9.62±1.29)μg/L](P<0.01).同时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uNTX、sBAP是临床了解MM患者溶骨性骨病的早期敏感指标.同时,双膦酸盐可以减轻MM患者骨质的降解代谢,促进其合成代谢,对MM溶骨性骨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sRANKL)和护骨蛋白(OPG)的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42例初诊的MM病人(观察组)以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sRANKL和OPG的水平以及破骨细胞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与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交联肽(CTP-Ⅰ)的水平,同时根据全身X光摄片判断MM患者骨损害情况并分析sRANKL/OPG比值与TRAP-5b、CTP-Ⅰ水平和骨损害发生及其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RANKL水平升高(中位水平9.33μg/L),OPG水平下降(中位水平4.93μg/L),sRANKL/OPG比值明显升高(比值2.65),与对照组相比各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MM患者血清中sRANKL/OPG比值与TRAP-5b(r=0.512,p0.05)和CTP-Ⅰ(r=0.481,p0.05)水平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将观察组患者按有无骨损害分组发现,骨损害组(29例)和无骨损害组(13例)的sRANKL/OPG比值分别为5.13和1.12,有骨损害组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如果按骨损害程度分组还发现,sRANKL/OPG比值与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r=0.445,p0.05),但不同临床分型和不同临床分期(ISS分期)的MM患者之间,血清sRANKL/OPG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血清中sRANKL/OPG比值明显升高,不仅与破骨细胞代谢增强有关,还与骨损害的发生及其程度相关,所以sRANKL/OPG比值可作为判断MBD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MM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β2-MG及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血清β2-MG、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不同分期MM患者的血清β2-MG、IgA、IgG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β2-MG、IgA、Ig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期患者比较,Ⅱ期、Ⅲ期患者血清β2-MG、IgA、Ig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的血清β2-MG、IgA、IgG水平明显上升,且监测β2-MG、IgA、IgG水平有利于评估疾病分期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与MM活动期/稳定期、MM临床分期、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关系,探讨IL-17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IL-17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MG含量。结果表明,MM患者血清IL-17及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活动期MM患者血清IL-17及β2-M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MM患者(P<0.05);按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MM患者血清IL-17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Ⅱ期(P<0.05);血清IL-17与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0,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与MM活动期/稳定期、MM分期相关,IL-17可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标本中的β2-MG值。结果MM初发组β2-MG为(6131±277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β2-MG(2540±9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治疗有效组β2-MG(3150±1920)μg/L与MM初发组β2-MG(6131±2770)μg/L相比较,β2-M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可作为MM患者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Wnt通路抑制因子 Dickkopf-1(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的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不同骨髓瘤期患者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两两比较,II期、III期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I期(P均0.05),III期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II期(P均0.05)。③不同病期的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两两比较,肾功能不全期患者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病期(P均0.05),初发期及复发期患者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临床缓解期(P均0.05)。结论 血清DKK1、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二者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DH、β2-MG水平,以及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水平。随访2年,统计不同血清LDH、β2-MG水平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结果⑴观察组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显示Ⅲ期组血清LDH、β2-MG水平显著高于Ⅱ期组、Ⅰ期组(P<0.001),Ⅱ期组血清LDH、β2-MG水平显著高于Ⅰ期组(P<0.001)。⑶治疗前血清LDH、β2-MG水平与M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⑷随访2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LDH、β2-MG阳性患者、血清LDH、β2-MG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β2-MG水平变化与MM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为临床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健康体检者及排除MM的其他个体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分析β2-MG对MM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对84例MM患者(MM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的血清β2-MG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检测246例排除MM的其他个体(非MM组)血清... 相似文献
11.
郑建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1):14-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与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RI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6与β2-MG表达水平,并随访观察。结果:MM组患者血清IL-6、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Ⅲ期患者IL-6、β2-MG水平均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患者(P0.05)。MM患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血清中IL-6、β2-MG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治组相比,MM患者治疗有效组IL-6、β2-MG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复发难治组血清中IL-6、β2-MG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6、β2-MG水平的升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将IL-6、β2-MG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各种有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是细胞膜上完整的组织相容抗原HL-A的一部分,以非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清中,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目前认为β2-MG水平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作者通过测定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研究并分析β2-MG与各相关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也是MM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约50%~60%的初诊MM患者经化疗后病情可以获得缓解,但骨髓瘤骨病却鲜有改善,严重影响MM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文献报道,双膦酸盐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减缓MM骨病的发展,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此,我们采用氯膦酸盐配合化疗治疗了11例初诊MM患者,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骨胶原代谢产物浓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与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与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与尿液中均含有高水平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β2-微球蛋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检测36例MM患者血清β2-MG和LDH值.结果 正常组与MM组,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A组与B组以及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间β2-MG及LDH相比,后组患者血清β2-MG和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2-MG和LDH水平可作为患者分期、预后及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Ⅰ期34例,Ⅱ期46例,Ⅲ期42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体检且各项正常的健康人群118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ISS分期的血清β2-MG、TNF-α、LDH表达。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情况的单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β2-MG、TNF-α、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MG、TNF-α、LDH水平: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101例,预后不良好组21例。两组性别、年龄、ISS分期、骨髓浆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中性-淋巴细胞比值、β2-MG、TNF-α及LDH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生长特性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MM发病影响。方法检测8例MM患者(实验组)及8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对照组)血清ALP、β2-MG的表达水平,同时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分离BMMSCs,观察其体外细胞生长特性及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MSCs中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BMMSCs中NF-κB mRNA与血清ALP、β2-MG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BMMSCs体外细胞生长特性及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MM患者BMMSCs中CD105、CD90、CD44、CD29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MM组BMMSCs中NF-κB mRNA及血清ALP、β2-MG的水平分别为(5.45±4.52)×10-3、(311.30±68.18)U/L、(3.37±0.96)mg/L,IDA对照组分别为(0.64±0.46)×10-3、(92.50±21.20)U/L、(1.16±0.24)mg/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94、8.704和6.331,P均0.05);仅MM组血清ALP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1,P0.05)。结论 MM患者BMMSCs中NF-κB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血清AL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MM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红蛋白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其他相关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Hb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2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贫血的不同程度分组与相关因素比较并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分析.结果 M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Hb水平与骨髓浆细胞总数、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等因素均呈不同程度负相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与疾病分期关系密切;不同程度贫血病人治疗后Hb水平明显提高,中度以下贫血直接影响生存期.结果 血红蛋白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0例MM患者和40例对照者的血清β2-MG和CRP水平,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CRP的变化。结果 MM组血清β2-MG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有效组血清β2-MG和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和CRP检测可作为MM患者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