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7采用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伤口感染、声音嘶哑及神经功能加重等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出现吞咽不适,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定综合疗效:优12例,良14例,可4例。结论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的内植物沉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3例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常规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随访丢失3例,最后纳入统计:ACDF组20例,ACCF组20例.比较2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 两组术前JOA、NDI评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ACDF组为(1.7±1.0)mm和(1.60±0.6)°,ACCF组为(2.8±1.3)mm;(2.4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ACDF组的内植物沉降较ACCF组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78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46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评估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植骨融合情况以及颈椎曲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ACDF组13~54(36.7±15.1)个月,ACCF组14~53(33.6±1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及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ACCF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神经功能恢复;ACDF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11—2012-11本院收治32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行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8例性行前路单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B组);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术后随访植骨骨性融合率。结果术后32例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及改善率较术前改善明显、颈椎前柱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时A组植骨骨性融合率86%、B组植骨骨性融合率94%,6个月时2组植骨骨性融合率达100%。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选择联合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加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式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A组)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B组)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0年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采用双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15例,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组17例。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复查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间术后1周融合节段曲度、全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融合节段曲度和全颈椎曲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节段高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2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ACCF视野清楚,操作更方便,但其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在维持融合椎体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两种颈前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B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术前、术后12个月的cobb角变化情况,评估所有患者的是否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A组、B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2个月的Cobb角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DF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相对较少,对患者的创伤更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因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ACDF和ACCF手术的51例患者。27例患者行ACDF术(男性16例,女性11例),24例患者行ACCF术(男性13例,女性1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参数、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等数据;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测量颈椎Cobb角。结果 ACDF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0.2±10.5)个月,手术时间为(83.5±15.7)min,术中出血为(135.5±21.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88.9%。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NDI指数、JOA评分、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ACCF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8.3±12.1)个月,手术时间为(118.3±20.9)min,术中出血为(329.3±70.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91.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NDI指数、JOA评分、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ACDF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Cobb角均显著优于ACCF手术。结论双节段ACDF手术和单节段ACCF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均能显著改善症状和恢复神经功能,不过ACDF手术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颈椎曲度的恢复均优于ACCF手术。因此在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双节段ACDF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节段ACCF手术。  相似文献   

8.
陈恩良  王楠  全仁夫 《中国骨伤》2020,33(9):841-847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4.6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CDF治疗组(A组,17例)和ACCF治疗组(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分别为(106.3±22.6) min、(52.2±26.4) ml,B组分别为(115.6±16.8) min、(61.7±20.7) ml,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曲度和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A组分别为(11.28±1.40)°、(17.56±1.90)°、(16.64±1.80)°和(4.93±4.20)°、(9.44±2.60)°、(9.25±2.80)°,B组分别为(10.59±1.20)°、(16.26±2.10)°、(15.76±2.50)°和(4.75±3.90)°、(7.98±2.10)°、(7.79±3.00)°。两组患者术后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JOA评分A组分别为9.46±1.70、11.56±1.40、14.86±1.20,B组分别为9.11±1.50、11.40±1.30、15.12±1.60。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出现吞咽梗阻感2例,cage移位1例,未发生钛板螺钉松动;B组出现吞咽梗阻感4例,钛网沉降2例,钛板螺钉松动1例。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减压,改善病椎Cobb角及颈椎生理曲度。ACDF术式可直接去除椎间水平的致压物,椎体破坏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ACCF术式椎体次全切除,操作空间大,易于去除椎体后缘骨赘及钙化的后纵韧带。长期随访显示,ACDF与ACCF术式效果良好,技术成熟,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行颈椎前路治疗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77(60.11±9.37)岁;27例患者病变累及3个节段,1例累及4个节段;术前JOA评分为8.89±1.87,拟融合节段Cobb角为(4.87±4.56)°,颈椎曲度为(11.68±1.25)°,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1、12个月时的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并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205 min,平均163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98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周恢复正常;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1周恢复正常。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46±3.20)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椎间隙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1、12个月时融合节段Cobb角与颈椎曲度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46±20.26)%,手术疗效根据改善率评定:优12例,良14例,好转2例。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前路减压Zero-p融合器手术治疗的24例单间隙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 a的JOA评分、SF-36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 Zero-p融合器技术治疗单间隙颈椎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