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 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AIHA)患者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配血不合时的临床输血问题。方法建立流程,通过复查患者和供血者标本信息、ABO及Rh血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比DAT和次侧凝集强度、抗体筛查试验等措施,分析次侧配血不合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处理。结果应用该流程处理3 014例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问题,发现次侧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患者DAT阳性(占98.6%),该类患者输注次侧配血不合的悬浮红细胞,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和输血有效性(87.4%),与同期主、次侧配血均相合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48%)和有效性(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致次侧配血不合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或血型错误(占0.8%)、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占0.6%),此类情况可换血重配,输注主、次侧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该流程可快速、安全地解决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的临床输血问题,适用于采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舍的原因并审j定相应的输血策略,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又配血试验,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21735例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193例;其中红细胞直抗阳性155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0.3%;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8%;自身抗体阳性14例。占交叉配血不合7.3%;其他原因7钢,占交叉配血不合3.6%。结论红细胞直抗、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又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2-2532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 4720例次交叉配血微柱凝胶(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钙拮抗剂(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探讨与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多次输血输液抗感染治疗对交叉配血的影响,并制订适宜的检测策略和交叉配血方案。方法选取本院烧伤科住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大于85%以上)111例,入院后经大量输血输液抗感染治疗,当患者再次需要输血做交叉配血时,主次侧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现象。为此,应用吸收放散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红细胞和血清进行检测,并且利用谱细胞来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11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共检出同种抗体48例,占43.2%,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占23.4%(26/111),蛋白异常凝集占20.7%(23/111),药物性抗体占12.6%(14/111)。结论长期大量输注头抱类抗生素,反复多次输注悬浮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悬液、白蛋白、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后,会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患者体内产生血型同种抗体、药物性抗体、自身抗体及红细胞被致敏等,这些现象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致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及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及游离试验、静脉丙种球蛋白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儿放散及游离液中均检测出IgG类抗-A,IVIG中含有的IgG类抗-A效价达到256,产生的IgG类抗-A导致患儿与同型交叉配血均不相合。结论 IVIG可引起母婴ABO血型相同的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从而导致溶血;同时还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输血时应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患者和献血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及抗筛试验结果阴性,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相符,模拟进行红细胞悬液出库。结果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相符的4435 U红细胞悬液模拟出库给2 330名患者输注,未观察到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不相符,未模拟出库红细胞悬液65 U。主要原因为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漏检抗-Mur;患者直接抗球蛋白C3试验阳性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直接抗球蛋白IgG试验阳性;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Ig G试验阳性。结论在完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抗原谱和增加患者、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基础上,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对不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应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疑难交叉配血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主侧凝集交叉配血不合输血病例,分析其血清学特点。【结果】在56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中有38例存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3例自身抗体(其中6例冷凝集),2例为M蛋白干扰,1例纤维蛋白干扰,2例药物干扰;Rh血型抗E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在红细胞同种抗体中占42.1%。【结论】输血前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的重要安全保障,对交叉配血不合患者须血清学检测,选择合适的个体化输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及输血对策。方法对湘乡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疑难配血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等,找到疑难配血的原因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中,不规则抗体最常见,占85.1%(40/47),其中又以同种抗体最常见,占57.5%(23/40);同种抗体分布以Rh系统抗体为主,占91.3%(21/23)。输血6次以上的肿瘤患者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及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均高于输血2~5次的患者(χ2分别为20.995和15.481,P均0.05),输血2~5次及输血6次以上的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率均高于凝聚胺法(χ2分别为5.539,10.105,P均0.05)。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肿瘤患者临床疑难配血的最主要原因,输血次数越多的患者,其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和不规则抗体产生率就越高,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时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且生命危急的患者,启动《推荐方案》中输血方案进行抢救,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输血前与输血后1 d、7 d,Hb、Hct、TBIL、DBIL、IBIL的变化,对应用紧急输血方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0例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需抢救输血,男性3例,女性7例,均为Rh(D)阳性患者;其中3名患者输注同型交叉配血阴性供者红细胞;4名患者输注非同型[均为O型Rh(D)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还有3名患者未筛选出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血源,为抢救生命应急选择与患者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凝集程度最弱(±或1+)的供者红细胞输注;10名患者中3名非同型输注AB型血浆;10例患者输注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提高,均无溶血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选择与患者ABO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选择O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及直接选择AB型血浆输注是安全有效的,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B抗体减弱1例、ABO亚型1例);自身抗体9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4例;献血者为多凝集红细胞和含有不规则抗体各1例;其他原因(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5例。结论结合临床诊断、用药史、输血史、妊娠史等,合理分析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联合使用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同时对215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8例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3例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有76例配血不合。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更适合于新生儿输血前的交叉配血检测以及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0~2014年期间南充市临床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进行血型血清学调查。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疑为献血者原因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结果在77份退回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直接抗球蛋白阳性43例;检出不规则抗体18例,以抗-M和抗-E为主,其次为抗-Lea和抗-P1;未检出异常的标本16例。结论通过该次调查,掌握南充市临床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原因,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水平,避免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血型相关同种不规则抗体或/和自身抗体。通常血型相关同种不规则抗体可以通过输血前特异性的抗体筛查实验检出。另外,患者自身红细胞由于某种因素可被自身抗体或补体成份致敏,引起主侧或/和次侧交叉配血不合[1]。通常自身抗体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两种,如患者血中出现模拟抗-Ig E的抗体,导致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2]。本文报道1例多次输血患者,由于类C3d物质所致主侧配血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冷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处理和治疗,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试管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2000~2009年,桂林市各医院配血不合共计581例,送桂林市中心血站血型室检查确定冷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68例,占总数的28.9%;其中效价在16以下120例,占交叉配血不合的71.4%;效价在32~512之间42例,占25.0%;效价在1024以上有6例,占3.6%。结论临床各医院相当部分交叉配血不合是由于冷抗体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