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以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对采集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分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12例供者随机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以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应用不同采集程序获得的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的差异。结果:两种采集程序在循环血量、采集时间及抗凝剂使用量方面无显著差异。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采集的采集物体积及单个核细胞计数均低于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的采集物体积及单个核细胞计数。Auto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高于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AutoPBSC程序采集物中混入的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较MNC程序中多,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多,混入的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系统的自动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4.7版半自动采集程序(MNC程序)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差异及对供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2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53例健康供者随机采用Auto PBSC程序和MNC程序进行了113例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其中采用AutoPBSC程序63例次,MNC程序50例次。分析比较2种程序采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体积、单个核细胞百分数及总数、CD34+细胞百分数及总数等指标,采集前后供者红细胞、血小板变化。结果 2种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体积、单个核细胞百分数、CD34+细胞百分数、CD34+细胞总数、采集袋中血小板及红细胞混入量、采集前后供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种程序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计数在应用MNC程序组呈下降趋势,较AutoPBSC程序更加明显(P<0.01);1例地中海贫血供者应用Auto PBSC程序采集失败。结论 2种程序均可有效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MNC程序比较AutoPBSC程序具有以下优势: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百分数提高、采集物体积减少有利于采集物的冻存、采集物中血小板数少对供者血小板影响小。地中海贫血供者需慎用Auto PBSC程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2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将152例次外周血造干细胞采集术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Auto PBSC程序和MNC程序,将2组采集后的干细胞(PBSC)各种数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被采集者术后的外周血液指标变化。结果在获得PBSC中的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相当的情况下,Auto PBSC程序采集的产品体积少于MNC程序(P<0.05),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纯度提高(P<0.05),其中混有的血小板数和红细胞数也少于后者(P<0.05)。采用Auto PBSC程序的供/患者,其外周血的Plt下降明显低于采用MNC程序者(P<0.05),但Auto PBSC程序采集所耗时间与总循环血量要高于MNC程序(P<0.01),MNC程序在短时间内大容量的干细胞采集上具有优势。结论 2种程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供/患者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以达到最佳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AutoPBSC程序采集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离仪AutoPBSC程序 (版本 6 1)采集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MNC ,对获得的细胞计数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采集的白细胞 (WBC)总数为 (39 5 4± 14 14 )× 10 9/L ,MNC占 (87 35± 8 10 ) % ,性别、体重不影响采集的效率 ;2 )采集的WBC总数和采集的MNC绝对值与采集前的WBC总数相关 (P <0 0 5 )。 3)PLT丢失除与采集前PLT值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C =0 82 5 ,P <0 0 0 1)外 ,也与采集的WBC总数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细胞分离仪SpectraAutoPBSC程序 (版本 6 1)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肿瘤患者以过继性免疫治疗为目的的外周血MNC的采集。  相似文献   

5.
周俊  冯谦  张秀  王华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9):770-771
目的以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为基础,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选择效率高,经济、运行时间短,更切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用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的Auto PBSC(外周血干细胞自动采集)方法和MNC(单个核细胞采集)方法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产品的进行细胞计数,记录采集过程参数,计算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采集数和采集时间,分析采集效率以及经济成本。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这2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组间处理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习意义,Auto PBSC采集组的采集产品中有核细胞数浓度和单个核细胞百分比高于MNC采集组,但产品体积小于MNC采集组(T=-1.704,0.494,1.941,1.742,P>0.05);2)MNC采集组获得的产品中有核细胞总数、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浓度均显著高于AutoPBSC采集组,采集所用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596,-0.349,13.188,-2.554,-2.818,P<0.05);3)MNC采集组的有核细胞采集率(22%)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率(97.7%)也高于Auto PBSC采集组的15%和85%(T=5.5754,.572,4.3842,.926,-0.044,3.229,P<0.05)。结论 MNC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优于AutoPBSC采集,并且经济。  相似文献   

6.
背景 COBE Spectra AutoPBSC采用了3阶段法,即:聚集、采集和跟踪。每次操作时,采集前和采集期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re-MNC)计数和采集频率都会影响分离通道中MNC层的浓度及成品中不同血细胞的数量。当采集对象的pre-MNC计数较低时,增加采集频率可致使分离通道中MNC浓度降低以及成品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污染增加。方法 用AutoPBSC总计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分析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自动采集程序(Auto PBSC程序)与半自动采集程序(MNC程序)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109例采集按对象不同分为自体患者组(患者)和异基因供者组(供者),通过对采集物中干细胞数量与质量及采集程序特点的比较,对两种采集程序在两组中的采集结果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血处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患者组和供者组两种程序采集物中MNC%与CD34^+%、CD34^+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MNC程序比较,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血小板混入少,采集物体积小,但抗凝剂用量多,采集时间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两种程序采集物中MNC数(r=0.314,P=0.015)、CD34^+细胞数(r=0.922,P=0.000)与采集前对应参数呈正相关,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与WBC数(r=0.369,P=0.004)及MNC数(r=0.495,P=0.000)呈正相关;供者组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采集前呈正相关(r=0.896,P=0.000),MNC程序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与采集前呈正相关(r=0.666,P=0.000)。患者组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CD34^+细胞数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年龄40岁以下的患者显著高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P〈0.05),而MNC程序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采集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年龄40岁以下患者(P〈0.05)。供者组仅MN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CD34^+细胞数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在全血处理量相同时,自体患者和异基因供者PBSC采集中两种程序收获的MNC纯度与CD34^+细胞纯度及浓度高度一致,但自体患者PBSC采集结果受年龄与性别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美国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比较Auto PBSC管路和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供者/患者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46例64人次,AutoPBSC管路采集21例31人次,平均年龄(32.75±10.26)岁,白细胞管路采集25例33人次,平均年龄(31.47±14.21)岁;比较两组采集产品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采集产品体积、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无出血倾向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采集产品的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NC白细胞管路组采集产品体积高于Auto PBSC管路组。64例供者采集后均无出血倾向,仅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两组管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无差异,采集产品需超低温冰冻保存者使用Auto PBSC管路组采集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集干细胞和祖细胞中偶尔存在一定困难。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35次这种采集的结果。方法 本研究中共计1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女性,87例男性),其中大多数属于IgG(58%)型,IgA(18%)型和轻链型(18%)。全部操作都是依据使用COBE Spectra Apheresis Device时的标准操作方法而进行的。流速为25和75ml/min之间,进行了2×TBV。对于MNC方法,用1ml/min分离为1000g min,采集Hct为2~3%之间。对于AutoPBSC系统,我们将采集容积定为5ml(采集频率>6)。结果 无论诊断为何种类型的骨髓瘤,54%和88%的患者分别需要进行1次和2次干细胞采集,采集次数与疾病型有关。在这两种COBE Spectra之间,我们发现其血小板损失中值(MNC为42%;AutoPBSC为21%)、CD34+产量/kg(MNC为1.7×10E6/kg;AutoPBSC为2.5×10E6/kg)、CD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健康供者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给予G-CSF动员,患者采用化疗加G-CSF动员,采集的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抗原表达细胞数。供/患者10人次共采集15次,处理抗凝全血(11420±2401)ml,时间(236±28)min,抗凝剂(975±195)ml。结果采集CD34+细胞(218.14±243.53)x106,MNC的采集效率为(51.02±29.85)%,单采后供/患者Plt、HB、Hct分别下降15.38%、11.22%、11.37%;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的副反应。结论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能采集到血小板含量低,高产量有效的自体/异体CD34+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G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健康供者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给予G-CSF动员,患者采用化疗加G-CSF动员,采集的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抗原表达细胞数.供/患者10人次共采集15次,处理抗凝全血(11420±2401)ml,时间(236±28)min,抗凝剂(975±195)ml.结果 采集CD34+细胞(218.14±243.53)x106,MNC的采集效率为(51.02±29.85)%,单采后供/患者Plt、HB、Hct分别下降15.38%、11.22%、11.37%;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的副反应.结论 Cobe 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能采集到血小板含量低,高产量有效的自体/异体CD34+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肿瘤细胞生物治疗单个核细胞采集中,影响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mononuclear cell,MNC)和采集效率(collection efficiency,CE)的因素。方法:对共计142例肿瘤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血容量、诊断类别、血管通路、操作者、终产品量、ACD抗凝剂用量、流速、循环次数、采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去掉抗凝剂的循环血量、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效率。其中单个核细胞CE(%)=终产品MNC×100/(采前MNC×去掉抗凝剂的循环血量)。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终产品MNC和CE的因素。结果:肿瘤患者的CE高于健康供者(24.41±1.91,20.01±0.99,P=0.043),不同操作者之间CE不同(P=0.01,H=18.59)。终产品MNC与终产品容量、ACD抗凝剂用量、采前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0,P=0.01,P=0.00,r=0.811);MNC的CE与流速、采前RBC计数呈负相关,与操作者工作年限、ACD抗凝剂用量呈正相关(P=0.01,P=0.04,P=0.03,P=0.00,r=0.495)。结论:采前淋巴细胞计数越高、ACD抗凝剂用量和终产品容量越多,终产品MNC越多;ACD抗凝剂用量越多,操作者资历越高单个核细胞CE越高;采前RBC越高、采集流速越快,单个核细胞CE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79例采集前未动员的肿瘤患者(A组)行自体血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所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52例采集前动员的血液肿瘤患者(B组)所采集获得MNC和CD34~+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未动员的A组患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2)与B组(动员组)比较,A组MNC、CD34~+细胞总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的MNC和CD34的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采集物的MNC、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WBC计数、Hb、BMI、apoB、Hct、血小板计数、MNC均无明显相关性,而采集的MNC细胞数与采集前自身的TG水平是呈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肿瘤患者其外周血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PBSC。肿瘤患者自身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TG水平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采集对象分别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3种采集程序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采集后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的差异以及3种采集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全血处理量及采集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MNC数较COBE Spectra Auto PBSC程序采集的数高,但采集的CD34~+细胞数均低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大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采集的M NC数无显著差异,但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 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大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采集前下降幅度最低(P0.05)。3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和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优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损失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CS+通用血小板采集程序(UPP)及少白血小板采集程序(LDP)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该中心机采成分科招募120例男性固定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UPP组和LDP组,每组各60例,LDP组采用LDP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UPP组采用UPP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比较两组采集参数,包括抗凝剂使用量、循环血量、采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采血前血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采集效果,包括血小板采集效率(CE)、血小板采集速率(CR)、每小时血小板采集量及采集时间;采血后对采集的血小板质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采集血小板的冲红率、低压报警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UPP组抗凝剂使用量和循环血量高于L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采集时间长于UPP组,CE、CR、每小时血小板采集量低于U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献血者成功采集的每袋血小板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相关标准。LDP组冲红率、低压报警率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U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1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联合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并分析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5±11.5)岁。7例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三腔导管,保证采集过程中血液流速50~60 ml/min。共30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其中5例采集2次,5例采集3次,1例采集5次。8例患者采集成功,共获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MNC)的平均值为(5.99±1.65)×108/kg,CD 34+细胞的平均值为(6.22±4.24)×106/kg;3例患者采集失败,共获得MNC的平均值为(3.96±2.48)×108/kg,CD 34+细胞的平均值为(0.75±1.03)×106/kg。同一患者连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第2 d采集MNC、CD 34+细胞的数量高于第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受多因素的影响,故护士在采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以确保安全有效成功地采到足量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健康供者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给予G-CSF动员,患者采用化疗加G-CSF动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抗原表达细胞数。供患者共采集了53次,处理(8±2)个循环,处理抗凝全血(11420±2401)ml,时间(236±28)min,抗凝剂(957±195)ml。结果采集CD34+细胞(235.26±298.53)×10~6,MNC的采集效率为(53.05±39.03)%;患/供者采集前外周血CD34~+计数>0.04×10~9/L(n=28),采集CD34~+细胞为(4.94±4.57)×10~6/kg;而当患/供者采集前外周血CD34~+计数<0.04×10~9/L(n=25),采集CD34~+细胞为(1.07±0.64)×10~6/kg;所采集的干细胞制品中血小板含量为(5.57±4.26)×10~(10)/袋。单采后患/供者Plt、Hb、Hct分别下降14.79%,12.21%和12.23%,所有程序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副反应。结论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采集程序能安全地采集到血小板含量低、高产量的异体和自体CD34~+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134例无关供者在本院未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就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分析比较男女2组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物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时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1)男性组采集前Hct、WBC、Hb、MNC数(46.34±2.22、6.71±1.30、159.97±8.71、2.71±0.47)均高于女性组(39.62±2.18、5.67±0.92、134.78±7.80、2.40±0.35),采集物中MNC%及MNC数(46.61±14.51、0.449±0.01)低于女性组(55.18±20.44、0.461±0.02)(P0.05)。2)男性组采集物MNC数(0.449±0.01)与采前WBC指标(6.71±1.30)成正相关、与循环总容量(5169.02±444.88)成负相关;女性组采集物MNC数(0.461±0.02)与采前WBC、Plt、MNC数(5.67±0.92、249.22±40.19、2.40±0.35)成正相关。3)女性组采集物CD34~+细胞(0.856±0.05)与采集者BMI、采前Plt成负相关(21.21±2.26、249.22±40.19)。4)女性组采集物容量(42.60±2.32)与采前WBC、Hct、Hb、Plt、MNC数指标(5.67±0.92、39.62±2.18、134.78±7.80、249.22±40.19、2.40±0.35)成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CAR-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供者因性别不同其PBSC采集效果不相同;男女两组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血常规指标以及采集过程中循环血量等因素均有关联,但相关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micus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供者均给予G-CSF动员,分别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和CS-3000血细胞分离机的单个核细胞程序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供者52例,共采集62次,其中Amicus血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20.
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效果的多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方法对94例健康供者采用惠尔血或瑞白5~10μg·kg-1·d-14~5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供者体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天数、剂量及采集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与采集效果的关系。结果采集效率与供者体重指数、采集天数、动员剂剂量有关。G-CSF动员第5天采集的供者,其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优于其他时间采集的供者。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与采集物MNC比例呈正比。结论应用5~10μg·kg-1·d-1G-CSF动员并于第5天开始采集是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