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2].研究[3-4]显示,电针和补肾方剂治疗老年 OP 患者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两者联合治疗的疗效及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补肾固本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老年 OP 的效果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老年OP患者越来越多。高龄老年OP的发生与高龄老人体内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活动量下降、某些疾病等因素有关。高龄老年OP患者不仅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而且骨折后容易致残、致死。高龄老年OP诊治的基本内容包括普查和健康教育、选择合适的抗OP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检测是高龄老年OP患者选择抗OP药物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对BTMs较高的高龄骨量减少和OP患者,应选择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而对BTMs较低的高龄OP患者,应选择使用促骨形成药物(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要注意根据高龄老年OP患者骨密度和BTMs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中医认为OP的发生与肾虚血瘀密切相关,补肾活血方药在治疗O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历代医家依据肾主骨理论辨证施治时大多偏重于使用补肾药,却忽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目前活血化瘀药物多作为配合应用,处于从属地位,研究提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OP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其增殖分化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传统补肾中药诱导BMSCs增殖分化治疗OP疗效显著。本文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指导,探讨“肾藏精-主骨生髓-BMSCs-OP”之间的科学内涵,并探讨“补肾生髓”理论指导下传统补肾中药通过诱导BMSCs成骨分化与OP的关系,结合补肾中药及复方诱导BMSCs治疗OP的现代医学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及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密山  李恩  赵素芝 《中国骨伤》2002,15(12):761-762
益髓壮骨中药制成抗骨松穴位贴剂(以下简称KGT)治疗骨质疏松(OP),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本文用KGT外贴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穴位,与补肾方药提取的总有效成分口服对照,分析腰椎骨组织形态学指标和骨密度,探索KGT影响骨转换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胶东半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OP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297名40~89岁居民进行腰椎(L2-4)BMD测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I型胶原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及血钙(Ca)和磷(P)并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P患者各部位BMD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老年男性BMD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OP组较对照组BGP、TRAP-5b和25(OH)D明显下降(P<0.05),而血CTX和BALP较对照组升高.老年女性血TRAP-5b、CTX、BALP和 BGP在OP组显著升高(均P<0.01),而CT和25(OH)D明显降低.各组研究对象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代谢生物指标作为OP的监测指标,比BMD更加灵敏、特异.能够早期反映患者骨代谢水平,对指导OP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国际上将OP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迅速减少,骨吸收大于形成,骨量丢失加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单位体积骨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强度降低。OP会使老年人骨结构遭到破坏,骨折风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造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和麻木,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O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其中运动作为OP的一种康复干预手段,因其能改善骨生物力学及有效减少骨量继续流失的特性,准确适度的运动处方已作为一种相对经济、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在OP的临床治疗用中备受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在此我们将不同运动疗法对老年人及绝经 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对今后老年人群OP的预防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镁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 (OP)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的骨代谢疾病 ,是一种多因子疾病 ,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缺钙可以引起OP ,补钙可防治OP ,但很少有人了解镁和钙同样与OP的形成和防治有关系。镁缺乏也是形成OP的潜在危险因素[1 3 ] ,当人们仅是钙不足时 ,称骨软化症[2 ] ,OP既缺钙也缺镁、硼、锌、铜、硅等矿质 ,以及骨的其他成分 ,如胶原质[2 ,3 ] 。笔者仅对镁与OP相关问题报道如下。镁是组成骨的主要成份 ,人体镁的 60 %存在骨内 ,当镁摄入不足时则从骨中释出镁。镁促进骨、牙齿及细胞形成 ,是正常骨的细胞间质的形成所需要的[3…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骨代谢疾病,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续断作为传统补肾中药在防治OP方面具有广阔潜力,有关研究表明续断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调控相关信号通路防治OP。最新药理学研究证明续断提取物木通皂苷D等成分可通过调控有关信号通路和促炎因子干预碱性磷酸酶、骨保护蛋白、骨钙素等蛋白因子表达,作用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效防治OP。通过检索续断提取物防治OP的基础研究发现,续断提取物木通皂苷D、熊果酸、多糖类可以通过Wnt/β-catenin、MAPK、PI3K/AKT、BMP-Smads信号通路促骨形成,通过OPG/RANKL/RANK、雌激素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防治OP。笔者就续断提取物调控不同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作一综述,为今后中医药防治OP的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健康。性激素在男性骨骼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雌激素和雄激素都能够促进骨形成,对抗骨量丢失,而孕激素则可能对男性骨量的维持起到负性调节作用。老年男性体内雌激素、雄激素的缺乏与其骨密度降低、OP患病率增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为O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雌激素是目前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治疗的常用药物,并不被推荐用于治疗男性OP;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老年男性骨密度得到增加,但在前列腺和心血管安全性上存疑,因而并不推荐常规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能提升血清睾酮水平,有助于增加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尚未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男性OP,其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ARM)应用于OP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能够增加雄性大鼠的骨骼强度。本文就性激素在老年男性OP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老年性骨代谢疾病,关于其治疗的研究在不断更新。近年来,circRNA被发现参与了OP发病的过程,大量实验证明circRNA对骨代谢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许多ceRNA网络被证实对OP进展起到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或许可以作为OP治疗的新靶点。目前,OP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以circRNA在骨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切入点,阐述OP发病机制,增加对OP发病的认识,为临床多途径、多靶点、多手段开展新的治疗方法及研发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容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3例老年OP患者,调查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其中男22例,女51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1.25±4.31)岁。检测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血钙、血磷、BAL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影像学检查测量骨容积、骨密度,均接受钙剂和/或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治疗24周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容积、骨密度变化,分析骨代谢与骨容积、骨密度的相关性,对比不同资料患者骨容积,重点分析BALP与骨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治疗24周,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血清BAL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BGP水平、骨容积、骨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钙、血清BALP水平与骨容积、骨密度呈负相关(r=-0.294、-0.776,P...  相似文献   

13.
补肾方剂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补肾方剂(补肾健骨胶囊)对切除卵巢的雌性成年大鼠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治疗组的大鼠进行了对比。统计学结果显示,补肾健骨腔囊治疗可有效改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各项骨检测指标明显好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0.001)。补肾健骨腔囊治疗后大鼠骨载荷、骨桡度、骨强度等生物力学指标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0.001)。说明补肾健骨胶囊治疗可明显的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丢失状态,提高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有效的防治骨质琉松症,避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并对其治疗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本组共收治并得到有效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27例,其中男86例,女141例;年龄65~93岁,平均71岁。75例患者术后在进行骨折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规范的抗骨质疏松(OP)治疗,并测定对侧髋部及腰椎骨密度;152例进行常规骨折康复治疗。术后7个月~3年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6例(男1例,女5例),其中进行规范抗OP治疗组1例,未进行抗OP治疗组5例;6例再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引起骨密度下降,患者存在对侧同部位再发骨折的可能。本组的发生率为2.2%;在进行规范的抗OP治疗的7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再骨折。在本组统计中再发对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为1.33%,而另5例患者第一次骨折出院后未进行任何抗OP治疗,再骨折率为3.28%,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抗OP治疗组。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OP引起,发生骨折后其骨的脆性进一步增加;抗OP治疗能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有效的抗OP治疗及日常生活中防摔倒宣教,能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OP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妇女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与骨形成失衡,是造成OP的主要原因。骨密度(BMD)是诊断骨质疏松以及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可靠指标。腰椎和股骨颈是OP最先受累和早期诊断OP的最常见部位[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密骨片结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延迟愈合治疗后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影响。[方法]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75只兔随机分为四组:A组20只,饲料中加入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红骨髓2ml;B组20只,饲料中加入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不注入自体红骨髓;C组20只,饲料中不加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红骨髓;D组15只,造成骨延迟愈合模型后,饲料中不加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不注人自体红骨髓。治疗后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均显示A组骨愈合优于B、C、D组。[结论]补肾密骨片结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骨组织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优于单一骨髓移植或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CircRNA_0001795及CircRNA_0048211表达水平对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系。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体检的350名老年人进行BMD测量,分为OP组(n=145)、骨量减少组(n=156)和正常骨量组(n=49),比较各组血清CircRNA_0001795及CircRNA_0048211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OP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ircRNA_0001795及CircRNA_0048211对老年OP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CircRNA_0001795及CircRNA_0048211表达水平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OP组血清CircRNA_0001795(0.31±0.08 vs 1.24±0.51,2.28±0.96)及CircRNA_0048211(0.26±0.05 vs 0.91±0.40,1.63±0.58)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1%,但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为18.48%。医患双方OP防治知识欠缺,老年男性OP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治疗药物匮乏。结论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很低,而加强OP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OP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丰富抗OP的药物种类,可能是目前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其发病病因多样,分子机制复杂,已成为影响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之一。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是一种新的氧化应激标志物,通过增加细胞活性氧释放、促使炎症因子生成,在促进衰老及老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骨形成主要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型抗氧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对骨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94例老年患者骨密度(BMD),以低于峰值BMD 2.0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标准,比较T2DM(T2DM组)、非T2DM(对照组)及6年以上T2DM(T2DM6年以上组)OP的检出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1)T2DM组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T2DM 6年以上组OP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病程的延长BMD值减低;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是男性7倍;体重指数(BMI)是BMD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病程越长对BMD的影响越大;T2DM患者的高体重对BMD有保护作用;老年T2DM患者的骨量流失多在数年前已经发生,应注意早期预防和治疗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