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辉  权全  吴世银 《大医生》2022,(4):105-10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神经刺激仪引导...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97-159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予以临床分析,依据随机双盲法分组,试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对照组采取L3~4硬膜外穿刺方法,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阻滞完成用时、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为稳定,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阻滞完成时间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患者血流动力相关指标较为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廖俊  王庚  张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92-3094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 min内每5 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操作行患侧枕神经阻滞,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枕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治疗1周和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入路的实际穿刺深度和穿刺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增高,穿刺成功率增高,患者满意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后1周亦下降,但超声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盲探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踝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40例踝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单独的小针刀治疗,给予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的小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0.00%,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小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踝管综合征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腰腿痛的学习曲线,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通过二维超声引导下实施腰神经根阻滞治疗的最初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腰腿痛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每25例为一个治疗的学习曲线阶段,按顺序分别以A、B、C、D组表示各阶段,对比分析4个阶段治疗中操作时间、药物用量、再次治疗、并发症、治疗后疗效等。结果 A组在操作时间和用药量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D比较,A组患者治疗无效患者较多,出现神经刺激征患者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7天及1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腰腿痛的治疗学习曲线在25例左右达到平台期;穿刺超声解剖定位、药物扩散观察、防范神经根损伤及血肿发生等不良事件是初期操作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麻醉前、术后1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可在确保镇痛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后,根据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方法选取90例神经根性腰腿痛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传统椎旁阻滞、放射学引导的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比较三组疼痛改善情况及患者不同时点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6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3天与2周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C组TNF-α表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TNF-α血浆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治疗效果量化指标,也可以通过该数值的测定,作为诊断性治疗明确具体受累神经根节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阻滞效果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阻滞完成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感觉、运动)更长(P0.05);研究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28例(Ⅰ组)、神经刺激组30例(Ⅱ组)、传统方法组30例(Ⅲ组),局麻药品均使用2%盐酸普鲁卡因30ml。分析臂丛神经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用时最少、神经刺激组稍长,传统组用时最多;而阻滞起效时间超声引导组最短,传统组起效时间最长,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超声引导组、神经刺激组、传统方法组麻醉效果比较优等率分别是:100.00%、90.00%、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比神经刺激器及传统方法的阻滞,起效时间短,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