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IgG抗-E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释放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通过母婴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检出4例IgG抗-E.结论:抗-E致Rh新生儿溶血病一经证实,可及时为患儿选择E抗原阴性的ABO与患儿同型、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为患儿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特殊试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2例,母血标本12例,测定其ABO和Rh血型。新生儿标本行溶血病3项实验,新生儿血清、放散液、母血清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实验,并测定相应抗体的效价。结果有1例患儿标本RhD血型放散前定型为阴性,放散后为阳性;患儿标本溶血病3项实验均阳性;引起溶血病的抗体中,IgG抗-D 9例,IgG抗-E检出2例,IgG抗-c合并抗-D1例;母血清中的IgG抗-D效价介于128~2048,IgG抗-E效价介于64~256;患儿血清中游离的IgG抗-D效价介于2~512,IgG抗-E效价介于4~32。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放散实验对于诊断Rh系统溶血病具有重要意义;特殊反应要综合分析处理,获取真实结果;临床输血或换血治疗时,要根据患儿体内的抗体情况进行血液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由ABO以外不规则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换血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 收集2010~2015年在西安高新医院进行新生儿溶血病实验样本2 311例,用微柱凝胶卡抗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Liss-IAT试管法鉴定不规则抗体; 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和相关临床资料; 换血后的疗效观察。结果 在2 311例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6例,检出率占1.56%。其中Rh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分别检出28例、3例、4例和1例,阳性率分别为:77.78%,8.33%,11.11%和2.78%; 在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28例中,抗-D、抗-E、抗-cE、抗-C和抗-Ce分别检出2例,8例,11例,2例和5例,各抗体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7.14%,28.57%,39.29%,7.14%和17.86%; 换血前后血红蛋白、游离胆红素用t检验,换血前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游离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26例进行了换血治疗。结论不规则抗体易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在检测中应采用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进行换血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0例Rh溶血病患儿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有11例,由抗-D和Rh其他系统抗体联合引起的有4例,共15例,占75%;由抗-E引起有3例,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20%;由抗-C引起1例,占5%。20例患儿母亲都曾有生产或流产或输血史。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的发生,尤其是对曾有过生产史、流产史或输血史的孕妇作产前夫妇Rh血型和孕妇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引起非ABO新生儿溶血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5年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相关实验样本,采用凝胶卡式抗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Liss-IAT(低离子液间接抗球蛋白法)试管法鉴定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 311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实验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36例,其中28例不规则抗体为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3例为Lewis血型系统,4例为Kidd血型系统,1例为Dieg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中,2例抗-D,占7.1%(2/28);8例抗-E,占28.6%(8/28);11例抗-cE,占39.3%(11/28);2例抗-C,占7.1%(2/28);5例抗-Ce,占17.9%(5/28);36例新生儿溶血病例中,有26例进行了换血治疗。结论不规则抗体易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在检测中应采用敏感的方法,避免漏检。  相似文献   

6.
分析1例怀疑由免疫球蛋白G(IgG)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血型为O型, Rh血型分型为CcDEe, 其母亲ABO血型为A型, Rh血型分型为CCDee, 排除ABO、RhD溶血。对患儿外周血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实验, 发现存在与患儿不相容的抗体, 对患儿血浆、患儿红细胞放散液及其母亲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 结果均为IgG-E。该患儿溶血病由母体的IgG-E抗体引起, 且因产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而未被发现。提倡孕妇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有助于预防或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 早期干预, 减少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分析Rh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抗体筛查阳性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实验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结果 5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1例,由抗-c引起的1例,联合抗-cE引起的2例,抗-D+抗-C引起的1例,其中有4例换血治疗.结论 为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产前检测中抗体筛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类新生儿多需进行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 814例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的1 814份血清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A型596份、B型419份、O型642份、AB型157份;Rh阳性1 809份、Rh阴性5份;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31份,经鉴定31份均为Rh血型抗体,其中抗D抗体 21份,抗E抗体 8份,抗c抗体和抗Hro抗体各1份;其对应的31例患儿胎次多为第2胎、第3胎,无1例为第1胎,其中20例患儿符合换血指征,换血治疗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Rh血型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便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在Rh血型系统中,Rh(D)阴性的母亲由于输血或妊娠接受外来抗原D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抗-D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HDN)频率最高,而其他抗原(E、c、C、e)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则较少见。笔者在工作中见到1例由Rh血型系统抗-E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一例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并观察换血前后患儿血型抗原抗体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抗E合并抗-Jkb致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选择2015年4月3日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抗-E合并抗-jkb致HDN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因“出生后全身黄疸进行性加重”从外院转至本院,初步诊断为Rh血型不合HDN.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患儿存在不规则抗体抗-E和抗-jkb后,及时给予换血及输血治疗,监测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等指标,观察患儿转归,探讨治疗效果,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入本院治疗时TBIL水平为303.5 μmol/L、IBIL水平为291.6 μmol/L;对症治疗3h后(换血治疗前),TBIL和IBIL水平分别升高至333.5 μmol/L、316.5 μmol/L;换血治疗后TBIL和IBIL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19.6μmol/L、203.4 μmol/L.该患儿住院治疗10 d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于2015年4月12日出院.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对Rh血型和孕妇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的认识,在准确诊断为重症HDN后采取换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HD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导致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相合产生的原因,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拯救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番禺、南沙两区各医院因交叉配血困难而送检的标本745例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15例、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33例,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151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配血不相合的A亚型12例,B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引起配血不相合分别是:自身抗体57例,药物抗体7例,同种特异性抗体87例.分别为:抗-E31例、抗-cE12例、抗-c5例、抗-Ce1例、抗-M10例、抗-Mur9例、抗-E伴抗-Mur3例、抗-Le^a 5例、抗~Le^b 3例、抗-P16例、抗-Jk^b 2例。结论:本地区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主要是同种不规则抗体,异常血浆蛋白次之,最后是ABO亚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以1K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主,抗-E比例最多;建议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时,应考虑ABO血型定型是否错误,排除异常血清蛋白影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建立Rh系统数据库,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袁青  冯宝莹  赵才翰  邹勇 《新医学》2021,52(10):787-790
目的 分析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及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1 150例住院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绘制不规则抗体分布图,并分析与不规则抗体产生相关因素。结果 通过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证实,11 150例临床拟输血患者共检出2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1%。在所检出的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最常见,占比为62.5%(其中抗-E 29.2%,抗-Ce 12.5%,抗-cE 12.5%,抗-C 4.2%),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比为20.8%(抗-M 12.5%,抗-N 4.2%,抗-Mia 4.2%); Lewis 系统抗体(抗-Lea 2例)占比为8.3%;另发现抗-H抗体1例,抗-E合并抗-Jkb抗体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妊娠史者比例高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P均< 0.05)。在疾病类型分布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患者中多见于妇产、血液和肾脏病患者。结论 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主要以RH血型系统和MNS血型系统为主,及时、有效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对长期输血患者或孕产妇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南宁地区疑难输血患者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地区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8—2018年间南宁市各医院送检的疑难配血案例标本1 463例,应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酶法、吸收放散法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共鉴定确认红细胞不规则抗体335例,发生率为22.90%(335/1463)。主要涉及6个血型系统:Rh系统55.52%(186/335),Kidd系统2.69%(9/335),MNS系统18.21%(61/335),Lewis系统4.48%(15/335),P系统5.07%(17/335),Rh合并Lewis系统0.30%(1/335),Rh合并P系统0.60%(2/335),Rh合并MNS系统5.97%(20/335),Rh合并Kidd系统5.67%(19/335),Rh、MNS合并Kidd系统1.19%(4/335),Rh、Kidd合并Duffy系统0.30%(1/335)。结论从南宁地区疑难输血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分布看,以Rh和MNS血型系统为主,以Rh合并MN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比率最高,尤其是Rh...  相似文献   

15.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输血前对患者血清(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征,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2006年6月到2007年12月间临床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阳性54例,其中同种抗体26(51.85%)例,自身抗体26(48.15%)例,抗体特异性未确定2例,同种抗体中以Rh系统最多,占15/28(33.57%),其次为MNSs系统,占5/2B(19.23%),Rh系统抗-E明显多于抗-D,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MNSs系统主要是抗-M;自身抗体主要为抗IgG型抗体占14/26(53.84%),其次为抗IgG和抗C3d抗体同时阳性占8/26(30.77%),冷自身抗体最少占4/26(15.38%);对有同种抗体的患者输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后,患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有自身抗体的患者按自身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原则进行输血后患者贫血症状缓解。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共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检出率为0.4%。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6例,占75.0%,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所占比例(2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 Rh系统抗体占62.5%,MNS系统抗体(抗-M抗体)占37.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送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进一步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8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61%。筛检阳性的6例标本经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在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 3例、抗-D 1例、抗-cE 2例。对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提示少输或不输血,其中2例未输血,4例输注经南京市血液中心配合型血液,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及选择和准备相适合的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这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