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以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为特征的致命性疾病.输血是 HIV 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采供血机构开展 HIV 抗原抗体等检测后,输血安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窗口期漏检、病毒变异、试剂的灵敏度低、免疫静默感染和人工失误等原因[1],仍然存在输血传播 HIV的残余风险.本血站在进行常规血液筛查时发现,某献血者的ELISA检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6 人份混样核酸检测(NAT)结果为 HIV-RNA反应性,在征得献血者的知情同意后,先后进行了 4 次追踪检测,免疫印迹法由早期的阴性、不确定到后期确认为 HIV-1 抗体阳性,最终确证该献血者为 1 例低浓度 HIV 窗口期献血者,现将该献血者的追踪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4年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研究 HIV 感染窗口期确认过程。方法2003~2014年共584111例献血者经进口与国产2种 ELISA 试剂及血液病毒核酸(NAT )检测方法(2006年开始使用)筛查 HIV 项目,抗‐HIV 阳性样品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2年来献血者 HIV 感染流行趋势。另外,使用高灵敏度的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对抗‐HIV 阴性/NAT 阳性样品确认 HIV RNA 的存在并随访跟踪复查,以判定是否为 HIV感染窗口期。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4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 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经 CDC 确认为 HIV 感染的献血者流行率则急剧升高,2014年的献血者 HIV 感染率为2003年的26.61倍;感染 HIV 的献血者中由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逐年升高。通过跟踪复查、Rt‐PCR 检测,4例抗‐HIV 阴性/NAT 阳性样品为 HIV 感染窗口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 HIV感染窗口期检出率为1/117995(4/471978)。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率在男性组、18~<39岁组、已婚组、初次献血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39~<60岁组、未婚组、重复献血组(P<0.05),而非该地与该地户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的血液筛查机制与手段能较好地杜绝 HIV 感染窗口期带来的输血风险,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仲人前 《检验医学》2002,17(6):329-32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也有利于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HIV窗口期样本三种类型真空采血管核酸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三种类型真空采血管样本对HIV窗口期样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分析一例2018年7月30日在马边县采集的无偿献血者三种类型真空采血管HIV窗口期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第一种是带分离胶抗凝真空采血管5℃低温离心20 min;第二种是带分离胶促凝真空采...  相似文献   

5.
邓卓娜  杨令芝  黄茂  王烤  宁旭 《检验医学》2023,(10):1006-1008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初筛中经常发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怀孕者HIV筛查结果假阳性的情况,给临床诊疗带来困惑,也给受检者和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分析1例5个月内进行HIV初筛检测3次,其中化学发光法均有反应,胶体金法特异性抗体均无反应,HIV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均无条带,HIV核酸均未检出,通过后续随访,结合临床症状判断为疑似疱疹病毒抗体引起的HIV初筛假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认1例低病毒载量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试验(WB),以及定性、定量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1例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献血者献血当日样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法检测阴性,NAT反应性,核酸定量试验和WB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对该献血者献血后不同时间进行4次随访,3周后其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均转为阳性,确认之前为窗口期感染。结论该献血者是1例低病毒载量HIV窗口期感染者,血站应利用高灵敏度NAT体系来避免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漏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窗口期献血者导致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方法。方法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四代诊断试剂(HIV1+2)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三代诊断试剂对阳江市41 375份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同时积极宣传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输血的知识。结果 2008~2011年献血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由2008年的50.62%逐年增加至95.38%(P<0.05);每年的HIV感染率由2008年的0.13%下降至0.06%(P<0.05);第四代试剂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第三代试剂(P<0.05)。结论通过积极宣传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输血知识的同时,联合使用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可以有效地缩短HIV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输血安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抗体检测窗口期血清的检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搜索高危人群中HIV抗体“窗口期”样品。方法 使用HIV抗体检测、HIV 1 p2 4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等多种方法对 1 580份高危人群血清和血浆进行筛查。结果 发现 1份样品抗体检测为阴性 ,p2 4抗原检测为阳性 ,病毒载量HIV 1RNA含量极高 ,拷贝数为每毫升 41万 (RT PCR法 )和 76万 (NASB法 )。结论 该份样品HIV抗体水平极低 ,用国内目前使用的进口和国产HIV抗体检测试剂均不能检出 ,确定其为 1份处于HIV感染抗体窗口期的样品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06年5月在援外医院工作期间收治的9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HIV阳性患者的治疗经过,并总结相关职业防护及暴露的预防经验。9例患者均接受了抗病毒疗法(HAART)和相应手术治疗,共随访6个月。9例开放手术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手术时无针刺伤、刀割伤及双层手套破损等。  相似文献   

10.
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也有利于早期有效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急性HIV感染的实验方法 ,对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已能用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但由于半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AIDS)患者可表现多种不同的症状 ,90 %以上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 ,其原因是急性H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 ,以致现有检测抗体的方法无助于窗口期的早期诊断[1 ] 。因此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完善和改进原有检测方法 ,缩短窗口期已成为检验界…  相似文献   

11.
吴乔仙 《全科护理》2013,11(6):543-544
[目的]总结艾滋病病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以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方法]重视职业安全的培训,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规范洗手;严格遵守侵入性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等。[结果]收治艾滋病病人386例,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1例,按暴露后预防(PEP)的流程予以处理后未发生感染。[结论]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2004-02/2008—06我县发生的23例次HIV/AIDS职业暴露案例综合评估和处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常规和核酸筛查后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评价常规筛查措施的效果,并为进一步开展血液核酸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2月无偿献血者的资料,用数学模型法研究输血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结果在重复无偿献血者中,H IV流行率为0.00489%(3/61363),首次无偿献血者中为0.00974%(4/41080)。经评估,抗-H IV筛选及核酸筛查后的阴性血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分别为1∶207125和1∶414250。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抗-H IV筛查后仍存在传播H 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核酸筛查),减少残余危险度。  相似文献   

14.
第4代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HIV(1+2)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了解其是否适合于血液筛查。方法用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和第3代HIV抗体检测试剂平行检测HIV感染或疑似感染样本205份、吸毒人群样本1486份、有既往献血史人群样本427份、献血和献浆人群样本7237份和丙型肝炎患者样本176份,对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HIV p24抗原或RNA的检测,并分析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联合检测试剂检测HIV p24抗原的分析灵敏度为(2.5~5.0)U/ml,检测HIV抗体的分析灵敏度与第3代HIV抗体检测试剂相当。共检测出8996份HIV抗体阴性样本和503份HIV抗体阳性样本,与第3代试剂相比其特异为99.67%,灵敏度为100%,而且2份HIV感染“窗口期”样本也能检出。结论该试剂在增加HIV p24抗原检测的情况下,对HIV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没有降低,可用于血液筛查以减少“窗口期”样本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对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NAT)前,估计重复献血者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毒(HIV)的几率为1/4.5万~1/6.6万。采用NAT后,风险估计为1/213.5万;初次献血者传播HIV的风险为1/120万到1/180万。从1999年3月起,献血者除按标准检测HIV-1/2EIA和P24抗原外,还做NAT检查。NAT进一步缩短了HIV感染后的窗口期。虽然在献血人群中的HIV检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输血传播HIV的危险已经很小了,但风险终究不是零。对于HIV的传播,公共卫生机构必须进行有效和系统性调查以确定预防失误和紧急的流行趋势,并立即干预。本文报道2例经输血感染HIV,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我国的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对控制疾病的流行尤为重要[1]。对HIV的检测,198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第一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第一代试剂主要为病毒裂解物或部分纯化的病毒抗原包被反应板,由于宿主细胞成分的污染和杂蛋白的存在,故假阳性较高。1990年第二代试剂出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的免疫系统,导致CD4+T细胞减少,严重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感染HIV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膀胱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HIV感染时,患者手术风险要高于正常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康复十分重要;另外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体液传播,较为隐蔽,围手术期患者会有大量体液暴露,对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1、2]。国内对HIV感染患者膀胱癌手术护理的报道较少,现就本科收治的1例合并HI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池明  黄晓玲 《护理与康复》2013,(11):1026-102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为临床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病死率高。HIV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HIV感染或被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黏膜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能被HI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效果,为更好地预防HIV职业暴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职业暴露的职业、暴露方式、暴露后处理和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职业危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医生、实习生、检验员;发生暴露后立即应急处理及预防性用药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发生暴露后通过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有效地预防HIV感染,将HIV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梅毒窗口期献血者1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献血者,男,19岁.2009年1月22日在街头献血点献血300 ml,其血液经2种不同ELISA试剂检测2次后,结果均为阴性.2月6日,该献血者致电本站献血服务科,要求对其所献血液做保密性弃血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