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与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48例HCC患者、34例肝硬化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治疗前血清AFP和APT测定,并比较各组水平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这两种血清标志物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HCC组、肝硬化组、正常组AFP测定值分别为(563.1±466.0)ng/mL、(18.7±10.4)ng/mL、(4.4±1.8)ng/mL,APT测定值分别为(707.2±415.4)mAU/mL、(25.4±8.7)mAU/mL、(11.8±2.6)mAU/mL,HCC组AFP、APT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单独检测诊断HCC时,AF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76.5%,AP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91.1%,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94.1%。ROC曲线显示:APT单独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0.908)大于AFP(0.838),P〈0.01。结论 AFP与APT联合检测是区分HCC和肝硬化良好的血清学指标,能更好地用于HCC的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50例HCC患者为HCC组,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为慢性肝炎组,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3组血清GP73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P水平。结果HCC组血清GP73(212.8(87.0,279.1)μg/L)、AFP(5212.8(1587,22279.1)μg/L)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55.3(27.0,83.2)μg/L和3.5(1.7,15.5)μg/L)和对照组(52.9(17.0,80.4)μg/L和2.9(1.5,14.7)μg/L)(P均〈0.05);HCC组GP73、AFP阳性率分别为69%和7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为83%。结论血清GP73在HCC中高表达,可鉴别肝脏的良、恶性疾病,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对5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30例肝外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与唾液甲胎蛋白(AFP)含量进行测定,并对部分HCC患者唾液AFP含量动态观察,探讨唾液AFP含量对HCC诊断、疗效观察等临床价值。结果表明唾液AFP与血清AFP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1),唾液AFP含量测定对HCC的诊断、疗效判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02例和肝癌患者78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LAP、AFP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LAP、AF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1.0%,较LAP、AFP单项检测时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AFP在肝癌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效果监测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及其异质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沈铮  沈霞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6):361-362,370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质体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扁豆凝集素对AFP不同的亲和力,采用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FP-L3的百分含量。结果 以AFP-L3≥15%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2.9%。结论 AFP及其民 体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与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18例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HCC组)、37例肝内胆管细胞患者(ICC组)、32例其他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其他消化道肿瘤组)、28例肝硬化患者(LC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CH组)以及4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及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两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时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HC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IVKA-Ⅱ、AFP的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检测时PIVKA-Ⅱ的灵敏度较高(81.63%)、AFP特异度较高(89.60%),联合检测两指标时AUC为0.923,灵敏度最高(90.30%)。治疗后血清PIVKA-Ⅱ、AFP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优于AFP单独检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郴华  邓英 《大医生》2023,(9):122-125
目的 研究血清寡糖链(G-Test)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HCC患者为HCC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07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为非HCC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G-Test、AFP水平。分析G-Test、AFP单独及联合诊断HCC的效能。根据HCC组患者随访1年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5例)与存活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Test、AFP水平。分析血清G-Test、AFP水平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G-Test、AF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CC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Test、AFP水平单独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963,联合诊断的AUC为0.973;存活组患者血清G-Test、AFP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G-Test、AFP水平单独预测HC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62、0.924,联合预测的AUC为0.950。结...  相似文献   

8.
采用西门子ADVIACentaurCp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对原发性肝癌组(70例)、非肝癌组(145例)和正常对照组(100例)AFP水平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癌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FP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漏诊,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沈铮  沈霞 《检验医学》2000,15(6):361-36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异质体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扁豆凝集素对AFP不同的亲和力,采用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FP-L3的百分含量.结果以AFP-L3≥15%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2.9%.结论 AFP及其异质体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与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癌胎抗原(CEA)在原发性肝癌(PH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01例原发性肝癌(PHC),73例肝硬化和54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PHC患者的AE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肝硬化组的AEP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可达到6027μg/L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FP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达到1880μg/L。当肝病患者以AFP〉20μg/L作为阈值诊断原发性肝癌时,其灵敏度为73.13%,特异性达38.36%,以AFP〉400μg/L作为阈值诊断原发性肝癌时,其灵敏度为44.28%,特异性达80.43%。CEA以PHC组最高,为(13.4±32.6)μg/L,明显比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组高(P〈0.01)。结论AFP升高对HCC诊断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结合CEA值的升高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及对于AFP阳性患者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对比分析AFP和GP73的阳性检出率,探讨GP73和AFP用于诊断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细胞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GP73水平。结果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阳性检出率为96.00%,AFP阳性检出率为84.00%,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为(702.64±54.35)ng/mL,AFP水平为(6 772.4±1 942.3)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和AFP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和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对于肝细胞肝癌患者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及评估肝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结果:AFP—L3和AFP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7.6%,较单独检测AFP、AFP—L3、AFP—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81.7%、36.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均阳性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江  王科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101-110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与临床病理因素、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20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清AFP浓度与肝癌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TNM分期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AFP浓度与患者肿瘤直径(x2=11.76,P〈0.05)、肿瘤包膜(x2=17.07,P〈0.05)、门静脉癌栓(x2=8.944,P〈0.05)、TNM分期(x2=4.929,P〈0.05)和术后早期复发率(x2=5.569,P〈0.05)有关,与病理Edmondson分级及肿瘤数目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血清AFP浓度高的患者的肿瘤直径更大、无包膜、更易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更高的TNM分期,血清AFP浓度较高者更易早期复发,可作为判断肝细胞性肝癌术后预后差的一个标记物,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预后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常用标志物,血清肝癌特异蛋白(SHCSP)作为新的HCC标志物已问世十年。为探讨这两种标记物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我们对健康人、肝病患者和肝癌患者进行了AFP和SHCSP联合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52例甲胎蛋白(AFP)≥20ng/mL的患者,取血清,采用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法检测AFP异质体。结果肝癌患者AFP—L3比值高于良性慢性肝病患者,AFP—1.3/AFP〉35%时诊断特异度较高。结论AFP异质体检测在高AFP人群中具有重要的肝癌诊断意义,但还需结合其他手段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甲胎蛋白(a_1—fetoprotein)于1963年首先由苏联学者Abelev等在移植的肝癌小鼠的血清中发现。1964年Tatarinow报道了自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甲胎蛋白。从而甲胎蛋白(简称AFP,下同)的研究普遍展开,不断深入。本文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概述。  相似文献   

17.
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作为一种特异、敏感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pllular carcinoma HCC)_标志物已为人们所认识。它在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扁豆凝集素(LCA)民泳印迹法测定病人血清AFP-L3,根据AFP-L3的百分含量作出是否为HCC的初步诊断。结果提示,AFP-L3的百分含量对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肿瘤标志物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34例肝细胞癌患者(HCC)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肝脏良性疾病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比较分析二者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肝癌组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57,明显高于AFP(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P=0.001);略高于PIVKA-Ⅱ(0.949),但无统计学意义(Z=0.27,P=0.788)。PIVKA-Ⅱ和AFP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8.2%和58.0%,特异度分别为85.7%和94.3%;二者联合检测采用并联方式诊断HCC的灵敏度是91.2%(vs PIVKA-Ⅱ,P=0.480;vs AFP,P=0.0026),采用串联方式诊断HCC的特异度为98.6%(vs PIVKA-Ⅱ,P=0.004)。结论 AFP和PIVKA-Ⅱ单项检测时,相比AFP,PIVKA-Ⅱ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细胞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7例HCC患者、71例肝硬化患者、82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清GP73水平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对HCC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HCC组中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HBV携带者组血清GP73水平也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明显低于H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HCC的血清GP73的cut-off值为100.18μg/L,在此临界值下GP73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93.9%;AFP诊断HCC的cut-off值为37.05μg/L,其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91.5%。二者联合检测HCC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92.5%。血清AFP浓度小于400μg/L的21例HCC患者中,有16例患者(76.19%)血清GP73水平高于临界值。结论 GP73高表达于HCC患者的血清中,对HC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别有助于AFP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定两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TNF-α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大小≥3 cm、低分化、肿瘤分期Ⅲ~Ⅳ期者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肿瘤大小<3 cm、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联合测定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P <0. 05)。结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存在紧密联系,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三者联合测定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能获得较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