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近代医家对消渴病从脾阴虚论治均有独特见解,引述古代医家“脾虚致消”的论述及现代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研究,从脾阴虚与消渴病的发病关系分析,结合临床论述了健脾滋阴法在现代消渴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徐荷芬主任医师善于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方法认识和诊治恶性肿瘤 ,常以养阴益气作为中药治疗的基本大法 ,结合祛邪解毒 ,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用药时注重保护胃气 ,并提倡采用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6.
7.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指更年期妇女在绝经前后,因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或者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精神以及心理症状的一组综合征。中医学认为,肾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并可累及心、肝、脾。方朝晖教授临证多年,认为肾阴不足是围绝经期多汗的主要病机,肾阴不足使血虚生热,虚热内扰而致病。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为治疗原则。临证时辨证重在辨明阴阳虚实:虚者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者当清肝泻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分清主次,适当兼顾。遣方用药,随证化裁,酌情加收敛固涩之品,增强止汗效力,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在中医文献中称"乳石痈"、"乳岩"、"乳栗"等,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庞德湘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自幼熟读经典,师从名老中医吴良村、连建伟教授,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四十余年,对肿瘤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9.
10.
范平国老师业医3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对乳腺癌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笔者有幸随师门诊,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楼丽华老师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病因病机为治疗基础,运用舒肝理气,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等方法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同时配合内分泌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王锦鸿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临床三十余裁,最善治疑难杂证.尤其治疗恶性肿瘤,更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将其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 王师认为,中医文献历来强调七情内伤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外科正宗》言:“忧虑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致经络痞涩,聚成结核”.由于七情内伤,所思不遂,引起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诱发乳癌.王师对此深表赞同.王师认为长期的精神抑郁,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过多.长期过多的雌激素刺激,使细胞分裂失控… 相似文献
14.
刘燕池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是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学术功底深厚。文章首先介绍了刘教授对于城镇居民疾病善用滋阴的学术思想,其次介绍了其常用滋阴药物(沙参、麦冬、石斛)。最后通过列举刘教授用滋阴生津清热治疗习惯性便秘、用滋阴清热息风治疗帕金森病,总结了刘教授临证中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对临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陈鹰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7-8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中医学文献中有"乳疳"、"乳石痈"、"妒乳"、"石奶"、"翻花奶"、"奶岩"等之称,现中医临床多采用"乳岩"之名。结合西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周仲瑛教授认为,本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20,(1)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方法及临床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冲任失调,余毒未尽,临床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兼以祛除癌毒、活血化瘀等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方法及临床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冲任失调,余毒未尽,临床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兼以祛除癌毒、活血化瘀等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王文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6):85-85
对于痰热证,临床多用清热化痰,益气健脾之法,而忽视其本质为水液代谢失常的问题,故疗效欠佳。文中通过引用历代医家对痰饮的治法,借鉴名医验案,论述治疗痰热证滋阴的必要性,提出清化热痰的同时应配伍甘淡微寒、清润生津的滋阴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糖尿病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的病机特点,以滋阴清热法为主,运用中药消渴降糖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74例。结果临床缓解8例、显效23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88%。服消竭降糖片前后自身对照,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临尿症状改善明显。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以滋阴清热、清补兼施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