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在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6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早期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仰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氧分压(Pa O_2)、吸入氧浓度(Fi O_2)、氧指数(OI)、收缩压(SAP)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俯卧位通气在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原因,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7月6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夹层9例,55例急性夹层.术前氧合指数< 200 mm Hg有51例.所有病例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 3例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持续72 h氧合指数<200 mm Hg有33例,1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9d后撤机,余病例均在呼吸机辅助通气72~120 h后顺利撤机.统计分析发现术后低氧与术前氧合指数<200mm Hg(P =0.002)、急性夹层(P=0.048)、BMI(P=0.046)、停循环时间(P=0.03)、术中输血量≥3000ml(P =0.001)有关.结论 重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此型患者度过术后严重低氧阶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A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确诊AAD前均误诊为AMI;7例行超声心动图确诊,5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确诊后行溶栓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术后存活者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AD合并AMI误诊率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AAD合并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选择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年1月—2015年8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个体化治疗组(n=19),肺复张后通过食道压监测结果调整PEEP;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n=9),肺复张后按照ARDSnet建议调整PEEP。比较2组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的PEEP、吸气末跨肺压均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高(P0.05);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O2)、氧合指数高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2组患者的心率和心排量无明显差异(P0.05)。个体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比传统机械通气组时间短(P0.05),2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复张后应用跨肺压指导PEEP的机械通气策略可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且不会引起循环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9-12收治的1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手术及术后1年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114例,保守治疗组28例.随访所有出院患者至1年.结果 两组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例手术治疗患者均为急诊手术,入院至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2.9±8.5)h,住院死亡率7.89%(9/114),随访1年死亡1例,存活率91.2%(104/114);保守治疗28例,住院死亡率42.86%(12/28),随访1年死亡10例,存活率21.4%(6/28).两组在住院死亡率及1年存活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急诊常见的致死性急症之一,保守治疗预后较差.采用经胸超声及主动脉3D-CT的检查方案可快速有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3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34.0~ 60.0岁.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4~18h.术前超声检查发现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8.8%.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损伤13例,呼吸功能不全12例,截瘫l例,精神障碍10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对行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监护,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出早期诊断和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7.
徐佳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49-50,4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85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85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与吸烟、术前肺部感染、围术期营养状况不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太长、术前心功能较差及术中大量输血有关。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易发生低氧血症,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或避免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OI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MAP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提高氧合指数,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文山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治疗组(n=50),对照组予以患者传统开放式...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的主动脉急症,TEVAR(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治疗开创了腔内微创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新纪元,已渐渐取代手术治疗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目前国内外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术后的主动脉重塑过程、形态学变化及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总结32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实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患者的围术期血压管理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2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23例患者术后顺利度过危险期,无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突发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股动脉栓塞,急诊行左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术前入院时病情危重,存在双下肢缺血,尤以左下肢缺血明显,TEVAR术后并发左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而死亡。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00~120/60~90mmHg(1mmHg=0.133kPa),除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密切观察休克先兆,做好心理护理外,还要监测术中及术后血压的动态,确保血压测量准确,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血压,防止穿刺动脉伤口的渗血,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原因,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7月64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夹层9例,55例急性夹层。术前氧合指数〈200mmHg有51例。所有病例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3例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持续72h氧合指数〈200mmHg有33例,1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9d后撤机,余病例均在呼吸机辅助通气72~120h后顺利撤机。统计分析发现术后低氧与术前氧合指数〈200mmHg(P=0.002)、急性夹层(P=0.048)、BMI(P=0.046)、停循环时间(P=0.03)、术中输血量≥3000ml(P=0.001)有关。结论重视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此型患者度过术后严重低氧阶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狭窄性病变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主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管内支架(ES)植入术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 14例主动脉狭窄患者,包括大动脉炎(TA)10例,动脉粥样硬化(AS)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3例,均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10~102个月.结果 14例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疗效好,跨狭窄处收缩压差由术前(70.00±24.33) mmHg降至(2.43±3.76)mmHg(P<0.01),术前与术后主动脉狭窄段最窄处直径由(5.57±1.45)mm增至(12.28± 2.09)mm(P<0.01).随访12例疗效满意;1例TA转为活动期;1例CoA症状反复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狭窄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逐步肺复张技术在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78例肥胖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采取逐步肺复张技术治疗的38例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1 h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肺复张后1 h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RR显著低于试验组,SBP、DBP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PaO2、PaO2/FiO2、Cdyn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复张后1 h的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肺复张技术可显著改善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提高其肺通气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贾炳学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1925-1927
目的 观察D-二聚体(D-D)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237例AAD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外科治疗,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D-D水平,并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学资料.观察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析D-D与AA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37例患者住院期间存活127例(53.59%),死亡45例(18.99%),肾功能不全21例(8.86%),心包积液16例(6.7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3例(9.70%),其它不良事件5例(2.11%).预后良好组Stanford A型所占比例及D-D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其它基线资料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D-D对AAD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41,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4.845mg/L,此时敏感度0.973,特异度0.772.结论 D-D水平对AAD不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我院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时间为(326.14±22.46)min,体外循环时间(134.27±14.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6±6.49)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9.05±8.2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84±4.33)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90±3.76)min;术后有1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过性神经功能异常4例,切口感染3例,低氧血症1例,经治疗后好转,剩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治疗前所有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及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术后及时给予并发症处理,促进患者顺利出院,改善病情及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升主动脉纵向应变(LS)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以TEVAR作为一线治疗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根据术前升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AoS)≥35 mm或<35 mm分为A组(n=37)及B组(n=45),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测量A、B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AoS和舒张末期内径(AoD),计算升主动脉应变(Aortic Strain)及动脉硬化指数β。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获取升主动脉前、后壁LS(LS-AW/PW),将其均值记为平均LS(LSmean)。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A组收缩压(SBP)、脉压(P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B组PP高于对照组(P<0.05);A组PP及吸烟史比例均高于B组(P均<0.05)。3组间AoD、AoS、Aortic Strain及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及B组LS-AW、LSmean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A组LS-PW较对照组降低(P&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血管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根部手术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主动脉根部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A组(试验组,n=37,采用主动脉血管外膜内翻技术)和B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连续缝合并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加固,并利用自身血管外膜或牛心包进行包裹,必要时进行包裹后升主动脉-右房分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转归。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低氧血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在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血管外膜内翻技术应用于ATAAD患者主动脉根部处理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再发胸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破裂并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维,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急救处置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接诊的1例以急性消化道出血就诊的TEVAR术后1年再发胸主动脉夹层破裂并食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大量呕血伴排黑便3 h急诊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不良;1年前因Stanford B型AD在外院行TEVAR。入院后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治疗,同时积极完善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及胸部增强CT扫描提示胸主动脉夹层伴食管瘘。综合临床确诊为TEVAR术后再发胸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破裂并食管瘘,予积极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后转院再次行TEVAR,电话随访1个月后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随着AD发病率的增加,TEVAR的广泛应用,TEVAR术后再发AD患者逐步增多。急诊医师要强化认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中,要警惕AD并食管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AAD患者血清BNP浓度,根据血清BNP增高的程度将42例患者分为A、B2组.A组23例,BNP峰值≥500 ng/L;B组19例,BNP< 500 ng/L.分析血清BNP浓度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2例AAD患者BNP浓度均增高,A组中发生夹层继续分离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7.83%( 11/23)、26.09% (6/23),明显高于B组[15.79%(3/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24).结论 AAD患者血清中的BNP浓度与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