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重要手段,研究其不同穿刺入路具有重要意义。双侧椎弓根入路可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更加均匀;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出血少、透视次数少、时间短等优点;弯角椎弓根入路以单侧椎弓根入路进针,骨水泥在椎体内多点注射,同时保留了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优点;横突-椎弓根入路骨性标志定位明确,穿刺成功率高,关节突损伤风险低;单侧后外上方入路、横突上缘椎体外侧壁入路和横突-椎弓根极外侧入路穿刺不受椎弓根约束,有利于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为PVP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安全的选择;肋横突间椎弓根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胸椎和颈椎PVP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Kambin三角入路通过经典手术入路区域进行穿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就PVP手术入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和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76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组(单侧组,38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组,38例)。记录两组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透视次数单侧组均优于双侧组(P 0.001)。术后1 d 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bb角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 0.05)。结论单侧和双侧入路穿刺技术治疗OVCF疗效相同,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辐射少、后凸纠正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PKP治疗OVCF患者资料,根据手术穿刺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穿刺组,双侧穿刺组,每组各33例,共66例。各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P>0.05。比较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Cobb角变化、术后ODI评分、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单侧组少于双侧组,P<0.05;术后Cobb’s角、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透率和骨水泥用量比较,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 单侧穿刺入路较双侧穿刺入路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方面具有优势,且能够良好地改善术前症状、纠正椎体畸形。但应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确切的穿刺角度和位置,并积累相应的手术经验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68-1072
[目的]评价经单侧椎弓根偏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侧穿刺组30例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偏外侧入路行PVP手术;双侧穿刺组28例采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单侧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较双侧穿刺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较双侧穿刺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双侧穿刺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偏外侧入路及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可减少术中医源性放射线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PVP在治疗OVCF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09-2015-03我科收治的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68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4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和术后3 d、18月VAS、ODI评分,伤椎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结果双侧穿刺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均大于单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为发生骨水泥渗漏。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月评分小于术后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相评分、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获得与双侧入路同等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01—2019-02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科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入路组(40例)和双侧入路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中情况.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弯角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与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探讨弯角单侧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9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弯角单侧穿刺PVP,22例采用传统双侧穿刺PVP,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弯角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小于传统双侧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相对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单侧PVP与传统双侧PV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改良单侧穿刺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6月—2020年12月,86例腰椎OVCF患者接受PVP手术,依据医患沟通结果,51例采用经椎体后上缘入路单侧穿刺(单侧组),35例采用常规双侧穿刺(双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渗漏单侧组有18例,双侧组有1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侧组术中X线曝光次数、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双侧组(P<0.05),但前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者(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早期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3~24个月,平均(15.8±2.1)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双侧分层交叉穿刺与常规单/双侧穿刺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127例OVCF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分为双侧分层交叉组(A组,n=37)、常规单侧组(B组,n=48)及常规双侧组(C组,n=42)。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CT三维重建,比较3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 ~ 15个月。A组于冠状位中线两侧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率较B、C组显著升高;C组骨水泥注入量较A、B组明显增多;B组手术时间较A、C组明显减少;A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较B、C组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针道口感染、骨水泥渗漏入椎管、骨水泥拖尾、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单/双侧穿刺入路PVP相比,双侧分层交叉穿刺PVP术后骨水泥于伤椎冠状位中线两侧连接上下终板率更高,术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均改善明显,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新鲜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双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组行单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再骨折、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术前1 d、术后1 d、术后半年及1年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8.0%,与对照组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中,观察组临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比较,单侧入路PKP术治疗老年新鲜OVCF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更少,再骨折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