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TOP测定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114例卵巢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Beckman Coulter机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卵巢癌患者Fib及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TT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Ⅲ~Ⅳ期患者Fib及PLT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TT水平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测定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监测血栓的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hromblyzer Compact 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来检测85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早期患者42例和晚期患者43例)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水平,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早期恶性肿瘤组TT、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APTT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晚期恶性肿瘤组PT、APTT、TT和Fi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T、APTT和TT等时间指标的延长提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指标的增高可导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杨淳  张莺莺  程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4):440-442,446
目的探讨4项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联合糖类抗原(CA)125检测对良恶性卵巢肿瘤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比较62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与62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以及不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卵巢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患者中CA125、4项凝血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良恶性卵巢肿瘤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卵巢癌组CA125、TT、FIB、D-D、PLT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早期(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CA125、FIB水平低于卵巢癌晚期(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D-D、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之间CA125、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TT、FIB、D-D、PLT单项指标对于良恶性卵巢肿瘤具有辅助诊断价值,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特异度为100.00%,诊断价值更高。结论CA125及4项凝血指标联合检测比单项指标检测对良恶性卵巢肿瘤具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136例NSCLC患者和1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Fib、PLT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型、不同分化程度NSCLC患者PT、APTT、Fib、PLT和D-D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NSCLC患者Fib、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Ⅲ期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Fib、D-D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升高,其中Fib、D-D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51-5652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宫颈癌患者75例作为A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72例作为B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C组,采用乳胶颗粒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 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A组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D-D、FIB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宫颈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改变,监测血浆D-D、FIB水平变化有助于为宫颈癌病情程度与临床分期的评估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止凝血功能指针的变化,了解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将78例宫颈癌患者按病理分期分为Ⅰ~Ⅱ期组(49例)、Ⅲ~Ⅳ期组(29例),采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和62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的FIB、D-dimer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和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T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dime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TT、APT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常伴随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改变,监测患者体内FIB、D-dimer的改变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及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且能为宫颈癌的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与正常妊娠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2018年复发性流产患者(RM组)179例,同期同年龄段160例正常妊娠体检者(NP组)和1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对各组PLT、PT、APTT、Fbg、D-二聚体、TT和AT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M组与NP组比较:PLT、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和APT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显著降低,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ATⅢ显著降低,而Fbg和D-二聚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较正常妊娠明显增强,临床定期监测妊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酉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另外同期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正常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1)COP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D-D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PT、FIB、APTT、TT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TT有较显著变化(P<0.05);而APTT值略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体内的PT、FIB、APTT、TT及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单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按活动性分级为Ⅰ~Ⅱ级22例,Ⅲ~Ⅳ级38例。对不同心功能级的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单体(FM)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T,PT,APTT和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58,均P>0.05),D-二聚体和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7.45,t=8.41~11.65,均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D-二聚体水平比心功能Ⅰ~Ⅱ级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P<0.05)。结论 FM是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早期诊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住院骨折患者16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6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两组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折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PT、APTT、PL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指标骨折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早期检测凝血功能变化,可以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对于预防骨折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4项凝血指标随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0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总体上PT、APTT均延长,Fib降低,各肝炎组的PT、APTT、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只有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肝炎组和急性肝炎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TT也延长,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病情的不同,它们也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结果。结论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减少程度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常规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是十分敏感;凝血功能常规是区分急性肝炎与重症肝炎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而且动态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和总胆红素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2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45例,卵巢癌31例,子宫内膜癌25例,乳腺癌18例,绒癌2例,葡萄胎5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30例妇科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Fib及Ddimer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肿瘤恶性程度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及D-dimer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恶性妇科肿瘤的分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D-dimer的检测对于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有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四项、D-D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乳腺癌患者PT、TT、APTT短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FIB水平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乳腺癌患者D-D水平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D-D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凝血功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徐建民  黄伟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41-2341,234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30例健康非孕妇女、171例健康临产孕妇和1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临产孕妇的PT、APTT、TT、Fib、D-D水平。结果临产孕妇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Fib、D-D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与健康临产孕妇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具有血栓形成趋向。孕妇在临产前及时检测凝血4项及D-二聚体,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对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2956-2957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探讨孕妇临产时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临产孕妇与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Fi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AECOPD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凝血四项检测指标PT、APTT、TT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常存在较为明显的凝血-纤溶-抗凝功能系统失衡状态,故在AECOPD患者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凝血、纤溶、抗凝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待产的66例ICP患者(43例轻度、23例重度)和44例同期对照的临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及相关指标的凝血项目分析。结果 重度ICP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则未见明显延长;对照组、轻度ICP组、重度ICP组的TT呈现趋势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其他凝血指标(ATⅢ、APTT、FIB、D-D、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ICP患者TT延长,重度者PT延长,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的改变,避免产中或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28例为恶性肿瘤组,其中子宫内膜癌51例,宫颈癌93例,卵巢癌84例;TNM分期Ⅰ~Ⅱ期148例,Ⅲ~Ⅳ期80例;同期体检健康女性2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PLT[(240.71±104.92)×10~9/L]、Fib[(2.91±0.96)g/L]、D-二聚体[(2.06±1.45)mg/L]水平高于对照组[(192.35±59.96)×10~9/L、(2.69±0.54)g/L、(0.59±0.32)mg/L],APTT[(30.49±5.44)s]长于对照组[(30.07±4.33)s](P0.05),2组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PLT[(285.88±127.77)×10~9/L]、D-二聚体[(2.68±2.33)mg/L]高于Ⅰ~Ⅱ期患者[(216.30±80.72)×10~9/L、(1.67±0.15)mg/L](P0.05);卵巢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3.26±2.63)mg/L]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0.55±0.23)mg/L]和宫颈癌患者[(0.51±0.16)mg/L](P0.05)。结论部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59-3261
选取首诊卵巢肿瘤患者200例,将7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和12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外周血中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25、HE4、D-二聚体、PLT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Ⅲ~Ⅳ期)CA125、HE4、DD、PL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的指标检测中,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争取及早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